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单绒毛膜(monochorionic,MC)双胎妊娠胎胎死宫内后处理。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收治的2例单绒毛膜双胎妊娠胎胎死宫内(singleintrauterinefetaldeath,sIUFD)后发生急性胎-胎输血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MC双胎妊娠如何预防sIUFD发生,以及发生sIUFD的处理。结果2013年本院收治MC双胎妊娠发生sIUFD的2例,均发生胎-胎输血,其中1例孕13+5周超声明确为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孕23周超声提示双胎儿大小不致,孕35+5周发现胎胎死宫内,积极剖宫产终止妊娠,存活新生儿轻度窒息、贫血,现满周岁,发育正常。另外1例未系统产检,孕8周超声提示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孕31+6周发现胎胎死宫内,另胎儿胸腹腔积液,观察周后存活儿多体腔积液且头皮水肿,放弃存活儿行引产术,引产前查存活儿明显贫血,引产后大孩呈失血貌,小孩呈淤血貌。结论减少双胎妊娠sIUFD的发生,要做到早期识别绒毛膜性,加强孕期监护,早期发现高危因素,及时干预,处理上要综合孕周、存活儿情况、孕妇情况等采取个体

  • 标签: 单绒毛膜双胎 一胎胎死宫内 急性胎-胎输血
  • 简介:目前,影像引导的微创活检技术已占据乳腺病变活检的主导地位。微创活检技术包括空芯针活检和真空辅助活检。应用真空辅助活检原理的麦默通活检术是目前微创活检的主流。并且,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已迅速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成为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处理模式。本文将介绍并讨论乳腺肿物麦默通切除术后上皮移位导致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假阳性的1例病例。

  • 标签: 乳腺肿瘤 微创手术 上皮移位 前哨淋巴结
  • 简介:目的:探讨城镇建设中疾控的工作方法和措施。方法:分析城镇建设中疾控存在的问题。结果:努力探索长效监管机制,做到规范管理,高效督导整改,联手确保我区的公共卫生安全。结论:保持疾病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准确地对突发事件作出预测、预报和预警,及早为领导决策和制定疫情应急处理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据。

  • 标签: 城镇化建设 疾控 公共卫生
  • 简介:目的探讨第1周期促排卵卵巢反应不良患者第2周期采用个体方案治疗的结局。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或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ET)第1周期常规方案促排卵发生卵巢反应不良患者239例,第2周期采用个体促排卵方案,将其分为两组:第1周期、第2周期获卵数均〈5个者104例为A组;第1周期获卵数〈5个,但第2周期获卵数≥5个者135例为B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①A组和B组第2周期长方案的应用较第1周期减少,而短方案、微刺激方案、其他方案应用比例增加(P〈0.05);②A组第2周期生长激素应用率(56.7%)高于第1周期(26.0%;P〈0.05);B组第2周期生长激素应用率(45.9%)均高于第1周期(17.0%;P〈0.01);③A组第2周期Gn启动量[(244±101)U]高于第1周期[(218±56)U;P〈0.05];B组第2周期Gn启动量[(229±68)U]高于第1周期[(204±61)U;P〈0.01],但两组Gn总量及Gn刺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A组两个周期hCG日血E2峰值、〉14mm卵泡数、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及胚胎移植取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2周期移植胚胎数目[(2.0±0.8)个]及临床妊娠率(30.9%)均较第1周期[(1.6±0.7)个;4.7%]显著增加(P〈0.01)。B组第2周期的hCG日血E2峰值、〉14mm卵泡数、获卵数、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0789.8±6246.3)pmol/L、(7.1±3.9)个、(8.1±3.5)个、(3.3±2.1)个、(2.6±0.6)个和40.3%,第1周期分别为(6595.0±4470.1)pmol/L、(4.3±2.5)个、(3.0±1.1)个、(1.5±1.1)个、(2.0±0.7)个和11.6%,两周期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第2周期无胚胎移植取消周期率(8.1%)低于第1周期(25.9%;P〈0.01)。结论第1周期常规方案促排卵卵巢反应不�

  • 标签: 卵巢反应不良 促排卵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个体化治疗 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FFDM)诊断中青年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进行FFDM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中青年乳腺癌与良性乳腺病患者共375例。X线诊断标准采用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Ⅰ-Ⅲ级为良性,Ⅳ、Ⅴ级为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同时分析乳腺癌的X线表现。以致密型和多量腺体型为A组,少量腺体型和脂肪型为B组,两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乳腺癌的X线征象包括肿块或结节、钙化、片状致密影、结构紊乱等。FFDM诊断的灵敏度为82.0%(91/111),特异度为87.1%(230/264),阳性预测值为72.8%(91/125),阴性预测值为92.0%(230/250),正确率为85.6%(321/375)。A、B两组的FFDM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5%(35/47)和87.5%(56/64),84.4%(108/128)和89.7%(122/136),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能及时发现乳腺病灶,对中青年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X线诊断为BI—RADS—Ⅳ、Ⅴ级时建议行手术活组织检查。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计算机X线摄影 诊断
  • 简介:回城的路上,她心存欢喜地问他:“怎么会与我的亲人相处得那么高兴?”“因为爱上了你,就爱上了你的亲人。”他笑得那么阳光,像个天真无邪的大男孩。

  • 标签: 亲人 婚姻 家人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门诊麻醉药品及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为麻醉药品及类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门诊2010年月至十二月麻醉药品与类精神药品处方共计555张。用DDD和DUI为指标进行用药分析。结果:使用频率最大的为吗啡缓释片。结论:门诊麻醉药品与类精神药品使用合理。

  • 标签: 麻醉药品与一类精神药品 用药分析 DDD DUI
  • 简介:前哨淋巴结活检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活检结果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方案。前哨淋巴结状态的检查方法般包括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学检查、术中印片细胞学检查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但是,这些术中检测方法的敏感性较低且过分依赖操作者的主观判断能力,而术后检测虽准确性高却耗时较长。近年来发展的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技术(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ion—PCR,QRT-PCR)虽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仍不能排除基因组DNA中假基因所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 标签: 术中检测 核酸扩增技术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前哨淋巴结活检 一步法
  • 简介:目的探讨个性健康教育对深圳女劳务工生殖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7888例女劳务工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44例)。观察组受试者采取个性健康教育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随访、在线咨询、QQ群服务等),对照组仅实施1次常规的健康知识教育。观察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生殖道感染率、掌握生殖健康知识的情况。结果干预后5个月,观察组相关生殖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殖道感染率(6.8%)与对照组(1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性阴道炎发生率1.0%(41/3944),对照组为4.1%(162/3944);观察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生率(0.91%)与对照组(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2、61.99,P=0.000)。观察组性病发生率(0.08%)与对照组(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P=0.03)。结论个性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女劳务工对生殖道感染知识的掌握,降低生殖道感染率,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个性化健康教育 女劳务工 生殖道感染
  • 简介: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配合“润婷”牌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0例,孕周6~10周,按照自愿使用何种手术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前1小时肛门塞入米索前列醇200mg,1小时后使用“润婷”牌套装式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则使用传统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术中患者疼痛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术中疼痛程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早孕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配合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具有良好镇痛效果。创伤小、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 人工流产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胎儿生长受限(fetalgrowthrestriction,FGR)患者胎盘、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趋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的表达水平,探讨MCP-1在FGR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50例FGR患者为FGR组,正常晚期妊娠分娩孕妇50例为正常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孕妇胎盘、外周血MCP-1水平,并对胎盘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结果FGR组胎盘光镜下见不同程度的绒毛发育不良,合体结节增多,绒毛炎,其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64.0%(32/50)vs12.0%(6/50),P〈0.05],其中合并绒毛炎的发生率31%(10/32);FGR组中胎盘病理异常组的胎盘MCP-1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盘MCP-1:(136.97±10.24)vs(129.76±5.67)ng/mL,P〈0.05],其中合并绒毛炎胎盘中MCP-1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149.76±8.67)vs(129.76±5.67)ng/mL,P〈0.05];而FGR组中胎盘病例异常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MCP-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MCP-1(137.14±9.73)vs(140.16±10.34)ng/mL,P〉0.05]。结论MCP-1参与了FGR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过度炎症反应,导致胎盘灌注不足。

  • 标签: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胎儿生长受限 绒毛炎
  • 简介:目的:探讨和研究个体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健康生活行为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50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个体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疾病知识知晓率以及健康生活行为等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遵医性、疾病知识知晓率、自我效能、健康信念及健康生活方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遵医性、疾病知识知晓率、自我效能、健康信念及健康生活方式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个体化健康教育 健康生活行为
  • 简介:<正>1原文摘要ObjectiveThegoalofthisstudywastoexaminetheintra-operatorandinter-operatordifferencesofthemanualandsemiautomatednuchaltranslucency(NT)measurementsandtoevaluateifthesedifferencesalterwomen’sriskstatus.MethodsAcrosssectionalstudywasperformed.TwooperatorsobtainedmanualandsemiautomatedNTmeasurementsof153NTimages.

  • 标签: 自动测量方法 超声检查 检查者 手动 染色体异常 两种方法
  • 简介:目的本研究应用甲基芯片技术研究妊娠糖尿病网膜下脂肪与正常对照组的全基因组甲基差异,提供妊娠期糖尿病网膜下脂肪全基因组范围内的甲基差异数据背景,为寻找妊娠糖尿病网膜脂肪基因表达差异原因提供线索。方法收集3例通过OGTT实验确诊但未经过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同期3例年龄,孕次产次,孕前BMI与之无差异的健康对照者网膜下脂肪组织,提取总RNA后,采用IlluminaMethylationBeadChipchip芯片进行检测,并进行基因甲基结果进行比较,寻找具有甲基差异的基因。结果结果发现两研究组中网膜下脂肪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存在差异。妊娠糖尿病组中总共有1298个基因发生了低甲基,1570个基因发生了高甲基。这些基因参与了细胞骨架构建,细胞凋亡调控,细胞核内信号转导,糖和脂代谢,炎症反应等。进步数据分析发现,两组样本在miRNA启动区上位点甲基变化水平不致的基因有3个,包括:PSORS1C1,PCDHB13和DKFZp686A1627。在同CpG岛区域位点甲基变化水平不致的基因有7个,在miRNA区域具有甲基差异的基因有13个。结论正常对照组与GDM组中基因的甲基位点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该基因在组织中表达的蛋白水平在两组中的差异表达密切相关。是否甲基的差异是导致相应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的原因还需要深入的研究。未来需要进步弄清DNA甲基在网膜下脂肪中对基因表达目标蛋白的调控作用,为妊娠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线索。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甲基化谱 全基因组 网膜下脂肪组织
  • 简介:目的检测配对盒家族基因1(PAX1)在不同宫颈病变宫颈脱落细胞中的甲基水平,评估其作为宫颈上皮细胞癌变分子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PAX1基因的甲基情况。比较正常组织与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癌组织(各组20例)甲基水平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确定癌变组与非癌变组之间的判别临界值。结果①正常宫颈组PAX1基因甲基水平为(4.57±2.43)%,LSIL组为(3.383±2.364)%,HSIL组为(13.64±13.35)%,宫颈癌组为(26.39±18.53)%,其中正常宫颈组与LSIL组PAX1基因甲基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3,提示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取PAX1甲基水平27%作为临界值,检测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85.2%。结论焦磷酸测序法PAX1基因甲基水平定量检测对于宫颈癌早期临床诊断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

  • 标签: 配对盒家族基因1 DNA甲基化 宫颈癌 焦磷酸测序法
  • 简介:目的分析胆汁酸、肝酶、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围产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住院分娩的ICP患者80例(观察组)及正常孕妇8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α-HBDH水平。依据TBA、肝酶指标将ICP分级,比较各组围产结局,并分析上述生化指标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孕妇血清TBA、AST、ALT、α-HBDH水平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中度组、重度组早产、羊水污染、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显著高(P〈0.05);重度组早产、羊水污染、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比轻度组显著高(P〈0.05);α-HBDH预测早产敏感度81.26%,TBA预测羊水污染敏感度89.05%;TBA、AST、ALT、α-HBDH预测低出生体重儿敏感度分别为80.18%、80.04%、80.01%、80.00%。结论TBA、肝酶指标及α-HBDH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妊娠结局预测敏感度均较高。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胆汁酸 肝酶 d一羟丁酸脱氢酶 围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