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中医整脊科,是运用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人体脊柱系统功能解剖、运动力学,用手法为主的中医疗法调整气血、筋骨,使气血协调并恢复或改善脊柱力学平衡以防治脊柱劳损伤病的学科。中医整脊科是以脊柱四维弯曲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和椎曲论为基本理论,以理筋、

  • 标签: 中医整脊 操作规范化 调曲法 脊柱圆筒枢纽学说 人体脊柱 平行四边形
  • 简介: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中医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14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评估后分为4组(急性发作者,脊柱侧弯或后凸者,直腿抬高〈30°者,下肢麻木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以优化组合后的中医药措施进行治疗,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表(JOA)、4组特征表现变化、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经优化分组后的病例在VAS、JOA评分、特征性表现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JOA分级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P〈0.05。合并后研究组的JOA临床疗效有效率80.7%,明显优于对照组49.2%,χ^2=24.839,P〈0.05。结论:经过评估和优化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热敷牵引加常规手法对照组。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个体化评估 优化治疗 中医药疗法
  • 简介:2008年9月间,中华中医药学会在温州市召开“第五届全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会议期间收到了我国著名脊柱外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葛宝丰发来的贺信。葛院士信中指出:“在中国传统思维,人体生命观和传统整脊学原理,以及二千多年医疗实践的指导下,经过系统的整理、发展和创新,已成为富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国整脊学’,是我国脊柱外科里程碑中个很大的进步。”

  • 标签: 脊柱外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 韦以宗 中国整脊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东方
  • 简介:目的:观察个体牵引方向牵引及特殊手法治疗颈椎病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临床症状结合动力位拍片明确病变椎间隙,根据病变的椎间隙的稳定情况确定牵引方向,并行脊柱牵引状态下定点整复手法(党氏手法)治疗颈椎病性眩晕。结果:个体牵引方向牵引及特殊手法治疗颈椎病源性眩晕的疗效优良率达95%。

  • 标签: 颈椎病 眩晕 牵引方向 个体化 手法
  • 简介:目的:规范陆文整骨手法,评价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方法:采用三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2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规范研究,按照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手法组和热敷牵引组。其中陆氏整骨手法组122例,男38例,女84例,平均年龄(48.3±9.95)岁,平均病程(2.7353±3.7468)个月,病情程度轻度7例、中度47例、重度68例。中药热敷牵引组111例,男41例,女70例,平均年龄(47.38±9.59)岁,平均病程(2.5822±2.7658)个月,病情程度轻度14例、中度38例、重度59例。结果:经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表评价,研究组患者优36例(占29.5%),良53例(占43.4%),可19例(占15.6%),差14例(11.5%),有效108例(占88.5%);对照组患者优22例(占19.8%),良34例(占30.6%),可27例(占24.3%),差28例(25.2%),有效83例(占74.8%)。经统计学检验χ^2=13.097,P=0.004〈0.05,两者有效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陆文整骨三步五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易于操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中医药疗法 推拿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