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作者: 邓小倩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生活与健康》2021年第12期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骨伤二科,四川成都610500
  • 简介:位于人体髋部的股骨头,常会因为局部血液供应减少、血供中断而坏死,导致骨细胞死亡,股骨头塌陷,不仅会引起强烈的痛感,而且还会导致残疾。由此可见,保护髋关节、科学预防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性。

  • 标签: 预防;股骨头坏死;髋关节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瘦素(Leptin)对成骨细胞骨保护蛋白(OPG)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SYBRGreenⅠ染料实时监测定量RT-PCR的方法测定骨保护蛋白(OPG)mRNA表达.结果瘦素(Leptin)使成骨细胞骨保护蛋白OPGmRNA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降低.结论瘦素(Leptin)作为一种内分泌因子,可直接与成骨细胞上leptin受体特异结合,通过受体后信号转导下调节成骨细胞OPGmRNA表达,使OPGmRNA表达降低,和其它因子共同参与骨再建调节.

  • 标签: MRNA表达 OPG 骨保护蛋白 成骨细胞 瘦素 LEPTIN受体
  • 简介:类固醇激素特别是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在脊神经根损伤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在脊神经根损伤的药物治疗中,无论是在局部用药还是全身应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小剂量MP对腰椎术后神经根损伤的临床疗效,探索出在腰椎手术后神经保护的方法。

  • 标签: 腰椎 脊柱疾病 减压术 外科 神经根病 甲泼尼龙
  • 简介:目的探索白藜芦醇对酒精诱导雄性大鼠骨量减少和骨强度降低的影响。方法30只12周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给予0.4mL/100g的20%乙醇溶液,每周3次。治疗组接受白藜芦醇40mg/kg治疗,每日一次,治疗为期12周。治疗结束时收集血清和股骨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股骨骨密度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cro-CT显示治疗组大鼠股骨干骺端较模型组具有更多骨小梁以及更佳的骨微观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结果显示治疗组股骨的极限载荷和峰值负荷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检测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酒精诱导雄性大鼠骨量减少和骨强度降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白藜芦醇 酒精 骨密度 Mircro-CT 骨强度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微骨折技术对实验大鼠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以清洁级健康雌性SD大鼠为动物模型,分为Sham组、模型组和微骨折组。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并切断右侧膝交叉韧带建立大鼠骨关节炎模型,术后第4周开始用微骨折针刺软骨下骨区造成微骨折,模型组、Sham组以微骨折针刺人关节腔,分别于术后8和12周取材作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采用OARSI法评价关节软骨病理改变。结果术后8和12周,模型组较Sham组OAR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骨折组较模型组OAR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软骨下骨微骨折技术能延缓实验大鼠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对关节软骨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标签: 骨关节炎 软骨下骨 微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浆细胞骨髓瘤(plasmacellmyeloma,PCM)中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factorκBligand,RANKL)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表达与脊柱PCM相关骨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63例脊柱PCM及10例正常骨髓中RANKL和OPG的表达,并结合骨髓瘤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对骨髓瘤骨病(myelomabonedisease,MBD)进行分级。行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或log-rank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脊柱PCM中RANKL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骨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G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骨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NKL的表达与MBD分级相关(P〈0.05),骨病分级越高,RANKL的表达越高。骨病分级与脊柱PCM预后有相关性,其平均生存期为Ⅲ级少于Ⅱ级少于Ⅰ级。结论脊柱PCM中存在RANKL/OPG系统的平衡失调。RANKL作为破骨细胞刺激因子可能在PCM的溶骨性病变和骨质破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骨病分级对脊柱PCM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RANK配体 骨保护素 多发性骨髓瘤
  • 简介: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高危因素、诊断、预防.方法:按Brooker方法对异位骨化进行分级.结果:24例病人中,发生异位骨化9例,Ⅰ级2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1例,发生率37.5%.结论:对男性复杂骨折(特别是T型、双柱骨折)、伤后延迟手术,采用S-P,改良S-P切口及前后联合切口或合并颅脑损伤者要采用小剂量非类固醇抗炎药明显降低异位骨化发生率.

  • 标签: 髋臼骨折 术后 异位骨化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1脊柱侧凸的椎体特征性楔形变对于制定矫形手术的计划来说,椎体楔形变是很重要的,比如对椎体截骨和对生长能力的评估.

  • 标签: 脊柱侧凸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1特发性脊柱侧凸未行外科治疗的预后2003年第5期报道美国爱荷华大学1932~1948年对444名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为66岁)进行长达50年的随访观察,其中117名未治疗的患者与年龄相当、性别相配的志愿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二者之间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呼吸困难的发生率为22%,而对照组为15%.如果侧凸大于80°或顶椎在胸椎,则呼吸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下腰痛的发生率为61%,而对照组为35%,但大多数为轻至中度疼痛(68%).如果畸形在胸椎且大于100°,则由于呼吸功能障碍而引起的死亡大大增加.未治疗的轻、中度脊柱侧凸患者,除了外观畸形之外,其日常生活功能并无明显的影响.

  • 标签: 患者 特发性脊柱侧凸 对照组 发生率 治疗 随访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病变临床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采用AXIS内固定系统,经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对4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对手术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40例手术中,有13例在置钉后感觉松动,9例在打椎弓根孔道时出血较多,术中正确处理后未发现神经血管症状.结论经颈椎弓根内固定固定牢固,康复快,效果好,但手术中风险较大,处理不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故熟悉解剖及手术操作技巧、冷静处理手术中遇到的问题非常重要.

  • 标签: 颈椎 椎弓根 内固定 螺钉
  • 简介:脊髓神经元是对缺血缺氧极其敏感的神经细胞,损伤后即刻重新得到血液的再灌注是防止损伤使其存活的必要措施.但近些年来却发现在某种损伤因子作用下,脊髓神经经过一定时间缺血,尽管得到了血液再灌注却出现了明显的功能障碍,甚至出现不可逆性脊髓神经元迟发性死亡,这种现象称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1]..但关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氧自由基的产生、炎症介质的产生、白细胞的移动、白细胞向小静脉的黏附和相关小动脉的收缩造成的.还有人认为与蛋白质合成障碍、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离子平衡失调,兴奋氨基酸和炎性反应有关.另外有的学者将其归因于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自由基反应和钙离子作用所致.总体来讲可能是由于脊髓对损伤微环境的敏感性、反应性较其他组织或器官较高以及以上原因总和所诱发[2~4].

  • 标签: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脊髓神经元 血液 缺血缺氧 迟发性 功能障碍
  • 简介:骨折复位后断端紧密接触是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股骨颈骨折穿三刃钉内固定后作断端嵌插也是常规的操作。本文报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403例穿三刃钉内固定后虽经嵌插处理,仍有79例断端有分离,未作其它处理。79例中随访69例,骨折愈合64例(92.8%)。不愈合5例(7.2%),这是一种极不平常的现象。

  • 标签: 骨折愈合 断端分离 断端嵌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