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行经皮肾穿刺碎石术肾结石患者手术期间应用侧卧手术体位,研究改良设计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44例行经皮肾穿刺碎石术肾结石患者,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2组患者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方法体位摆放,给予研究组患者侧卧手术体位摆放。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经皮肾穿刺成功率以及一次碎石成功率、手术时间以及呼吸不畅发生率均显著性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经皮肾穿刺碎石术的肾结石患者治疗期间应用侧卧手术体位的改良设计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肾结石 经皮肾穿刺碎石术 改良设计 侧卧手术体位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专门用于腰椎椎体间后斜向植入的解剖型融合器,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评价。方法:采用6具小牛标本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对正常的腰椎功能节段(FSU)、切除左侧小关节及椎板的FSU、植入单枚解剖型融合器的FSU及同侧附加椎弓根螺钉的FSU分别测定纵向压缩、屈曲、侧方弯曲及伸展的刚度,进行生物力学特性分析,自身对照比较。结果:①腰椎椎间盘摘除与小关节突切除后其强度和刚度分别比正常标本下降69%和44%(P<0.05);②采用单枚斜向植入椎间融合器加强了腰椎的稳定性,能使损伤标本的强度和刚度提高55%和28%(P<0.05),但仍比正常标本差4%—20%;③采用椎间融合器附加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提高腰椎的17%强度和50%刚度(P<0.05)。结论:经侧后方斜向植入的单枚解剖型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能提供足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如辅以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则更为牢固。

  • 标签: 单枚解剖型椎间融合器 设计 生物力学 评价
  • 简介:摘要: 中医药文化科普与学龄前儿童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健康知识与理念。其中设计相关的科普游戏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特性的重要科普途径。该类游戏设计 要求上要具备更强吸引力、更多互动性、更便捷推广性。具体到设计路径上表现为 游戏内容科学且适龄、游戏形式趣味且生动、游戏过程安全且简洁等要求。旨在将中医药文化科普内容融入游戏,使学龄前期儿童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增强其文化自信。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中医药文化科普 游戏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高职护生地震创伤院前救护培养模式研究教学思路设计。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本院师生的实际情况及实训教学资源条件,制定出适合我院高职护生地震创伤院前救护培养模式研究的教学思路设计。结果依据此次教学研究的目的,制定出以培养高职护生地震创伤院前救护培养模式研究教学思路,即护生除了完成学院规定的常规教学外,需完成课题组设计的关于提高高职护生地震创伤院前救护能力的专项培训,其中包括理论课16学时及实训操作课16学时,最后根据课题组的设计对护生进行理论及操作技能的考核。结论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探讨,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型的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职护生 地震创伤 院前救护 培养模式
  • 简介:可扩展性差、可重用性低、局限使用一种编程语言开发、单机等是常见的ECT/CT软件的缺点。本文介绍一种基于InternetCommunicationsEngine(ICE)的分布式ECT/CT仿真平台的软件设计和实现方法。这一基于ICE的软件设计使其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与重用性、支持多编程语言开发和分布式部署的特点,很好地解决了常规平台的一些局限。分布式计算的高性能优势也优化了系统对计算机资源的利用,从而提高了系统算法的运算效率。

  • 标签: ECT CT ICE 分布式 多语言平台
  • 简介:[摘要] 目的 设计并构建传染病护理实习生程序式健康教育教学内容。 方法 总结传染病健康教育内容及教学经验,基于程序式教学法,确定传染病护理实习生健康教育教学的内容框架。 结果 共形成健康教育评估内容、健康教育内容及健康教育评价内容等3个方面的内容。 结论 基于程序式教学法构建的传染病护理实习生健康教育教学内容规范性强,注重疾病的特殊性,可作为护理实习生的健康教育教学常规。

  • 标签: [] 健康教育 护理实习生 程序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检测生物化学酶类项目中依据风险管理设计对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以酶类检测(实验室)项目中Sogma度量差异性为依据,采用诺曼图(Sogma-SQC)MaxE风险参数图形工具,对生化分析仪检测酶类项目的相关质控程序(过程监测、起始)进行设计。结果:5.1-6.0 Sigma度量值,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候选起始质控程序为MRN2,选择200样本量,检出误差几率为0.94;MRN4(多规则),选择200样本量,检出误差几率为1.00;候选过程监测质控程序,l3sN1,70批长度,假失控几率为0.00;l2.5sN1,200批长度,假失控几率0.01;4.1-5.0 Sigma度量,谷氨酰转肽酶、淀粉酶、乳酸脱氢酶检测项目,候选起始质控程序为MRN2,选择200样本量,检出误差几率为0.94;MRN4(多规则),选择200样本量,检出误差几率为1.00;候选过程监测质控程序,l3sN2,25批长度,假失控几率为0.00;l3sN4,70批长度,假失控几率0.01;MRN2,50批长度,假失控几率为0.01。结论: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对生物化学酶类项目检测程序进行设计,可实现质控目的。

  • 标签: 生物化学酶 风险管理设计 检测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救药械同步预警表格设计在神经内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21年5月-2022年15月,本院神经内科病区未实施急救药械同步预警表格设计,期间共选取200例病区管理记录单作为对照组;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神经内科病区实施急救药械同步预警表格设计,期间共选取200例病区管理记录单作为研究组。观察指标:不良药械管理事件机率、医护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药械管理事件机率的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P<0.05;研究组医护满意度的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P<0.05。结论:急救药械同步预警表格设计在神经内科病区管理中应用后可有效降低不良药械管理事件机率,提高医护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内科 病区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中空密封气囊在核酸检测样本转运中的合理化应用,降低物资成本,降低生物安全风险,达到确保样本及转运人员安全的目的。方法:由PE(聚丙烯)+PA(尼龙)材质制作尺寸为20X15cm(容积约为500ml)或35X15cm(容积约为1000ml)的 中空密封气囊替代目前在转运核酸采集样本时通常使用生物安全罐。结果:有效降低了因样本渗漏而产生的生物安全风险,同时降低了防疫物资的成本,结论:中空密封气囊采用中空设计,自带密封胶条,符合生物安全标准,可以放置生物安全转运箱中,能长时间保持恒定温度,避免在转运过程中由于剧烈运动,从而使采集管松动发生渗漏,更大程度保证安全性。

  • 标签: 中空密封气囊 核酸检测样本 生物转运 生物安全与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骨膜搬运术后血运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糖尿病足患者4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记录方式对血运监测结果进行记录,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表格进行记录,比较两组骨膜搬运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运评估表 糖尿病足 骨膜搬运术 应用效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SBAR沟通程序的术后转交接表的设计及其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60例由手术室转出至各临床科室的患者纳入为研究对象,在术后采取传统方式转交接班的为对照组,30例,患者的转出时间范围为2022年1月至9月;在术后采取基于SBAR沟通程序的术后转交接表方式转交接的为观察组,30例,患者的转出时间为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分析两组患者转交接情况、护理人员满意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执行率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交接不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SBAR沟通程序的术后转交接表的设计及其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交接效率,能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SBAR沟通程序 术后转交接表 转交接问题发生率 交班制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老年骨折患者设计并运用精准化联络服务系统(FLS)的干预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指导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设计并运用FLS。结果:随访期间二次骨折发生率观察组为0.00%,对照组为8.00%,与对照组进行组间平行对比二次骨折发生率为观察组较低P<0.05;干预前SF-36量表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SF-36量表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折患者设计并运用FLS有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并降低二次骨折的发生率。

  • 标签: 骨折 老年人 精准化联络服务系统
  • 简介: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中的应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这些技术的融入提高了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促进了创新设计理念的形成。本文综述了智能算法的集成、数据驱动的设计优化、人工智能辅助的设计决策制定、以及智能监控与维护等方面在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中的应用。本文旨在探讨智能技术如何改变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传统流程,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成本。

  • 标签: 人工智能 电子信息工程 自动化设计 数据驱动优化 智能算法集成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地在医院工作当中强化医疗质量监管并改进治疗方案,就需要设计更加完整的半自动化病案首页建设平台。而在这其中,为了清晰直观地为医护人员治疗患者提供参考,就需要在平台中合理的应用患者安全类指标统计,为治疗决策提供更加清晰的参考。本文基于此,针对于病案首页建设平台的设计设想进行研究分析,针对于在其中应用到的患者安全类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统计要求,并创建完整的统计数据库,便于为医院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病案首页建设平台 患者安全类指标 医疗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互动式智能化神经外科护理带教系统在护理教育中的设计与实践。通过分析现有护理带教系统的局限性,结合智能化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设计并实践一种互动式智能化神经外科护理带教系统,旨在提升带教效果和学习体验。

  • 标签: 互动式 智能化 神经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三维牙颌数据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实时导航牙种植手术模板,设计能够定向引导多个种植钻头的精确种植模板。方法对上颌部分前牙缺损的患者进行CT扫描和三维数据重建,在三维数据基础上设计种植体的位置。种植模板采用牙冠唇面及邻面数据作为定位的翼板;根据种植体位置,通过可配合的两个隧道,分别引导Anthogyr系统球钻和先锋钻,并设计导向杆。根据设计结果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成实体树脂模板。结果完成多步引导模板的设计,实体模板就位准确,对种植钻引导稳定,35例患者手术1个月后,随访并观察种植后牙齿功能。CT检查,无论是额骨形态,还是额骨结构都显示出良好结果,额骨骨质以及额骨的上额窦底、鼻腔底、鼻腭管和下额管等重要结构也取得了理想结果。结论计算机辅助种植导航外科可拓宽种植医生的视觉,使种植手术更安全、更精确。

  • 标签: 螺旋CT 扫描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 牙种植手术 引导模板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疗卫生领域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药品生产体系建设日益完善,为药品综合质量与安全性提供了充分保障。在固体制剂药品连续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生产工艺效果与药品质量,需要做好连续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并设计完善的风险分析系统框架,确保生产期间的风险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本文将对固体制剂药品连续生产过程控制设计与风险分析系统框架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一些措施,希望可以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 标签: 固体制剂药品 连续生产 过程控制 风险分析 系统框架
  • 简介:摘要:为了紧跟学校“双高计划”建设,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组从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教师与学生等方面进行课程总体设计和网络资源构建,促进学生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

  • 标签: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混合式教学 总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