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一种常见的动脉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老年人十大死亡原因之一[1]。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为传统手术及腔内隔绝术。传统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通常认为瘤体直径大于5cm才是手术的适应证,对小AAA(直径小于5cm)施行早期手术并不能改善患者生存期。腔内隔绝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但

  • 标签: 动物模型 腹主动脉瘤 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腔内隔绝术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将防粘连细菌纤维素复合补片应用于大鼠实验中,进一步探索并验证该补片腹腔内的防粘连效果,为新型补片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成年Wistar大鼠平均分成2组(每组24例),分别为聚丙烯组(PP组)、防粘连复合补片组(PP/BC组)。每组再随机平均分成2个亚组(每组12例),即短期组(10d)和长期组(60d),分别予植入后10d和60d肉眼观察补片粘连情况,并取补片及其周围腹壁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比较及评价各组补片的抗粘连效果。结果术后第10天,细菌纤维素复合补片防粘连评分明显优于聚丙烯补片(P〈0.05)。复合补片周围新生细胞外沉积较多(P〈0.05),腹腔侧有更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覆盖,较少的炎细胞浸润(P〈0.05)。术后第60天,细菌纤维素复合补片粘连评分与聚丙烯补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细胞浸润较多、多核巨细胞浸润较少(P〈0.05)。结论细菌纤维素复合补片腹腔内修补的防粘连效果较佳,是一种潜在的腹腔内防粘连疝补片,但能否临床转化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细菌纤维素 聚丙烯类 模型 动物 腹腔内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医院手术室自动物流管理中采用智能物流机器人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区间范围为2020年3月-4月,本院选取20间手术间,其中10个手术间采取人工配送模式,为对照组,10个手术间采用智能物流机器人配送,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配送错误率、术中等待时间、术中等待发生率、单次配送时间,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手术室自动物理管理中应用智能物流机器人可缩短配送时间及术中等待时间,降低差错发生率,建议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 标签: 智能物流机器人 医院手术室 自动物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智能物流机器人在医院手术室自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的手术室(参照组)实施传统物流管理,对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的手术室(研究组)实施自动物流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满意度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智能物流机器人配送管理方案应用实践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推广性,可有效提高医院手术室耗材精细化管理水平。

  • 标签: 智能物流机器人 医院手术室 自动物流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高职动物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让学生进行临床见习。作为一种新型实践教学方式,病例讨论教学法有着积极意义,在提高学生入门速度的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在动物医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所以,在学生临床见习时,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病例讨论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得教学质量有所提升,进而更好的完成见习目的。

  • 标签: 病例讨论教学法 动物医学 临床见习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数量的高低来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否会进展为急性脑梗死。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12月1日—2021年11月30日住院初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0例。对这些患者入院后行ABCD2评分,通过评分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3组各30名,检测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发作后24-72小时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的数量,并记录,随访6个月后将低、中、高危组中的患者根据病情转归分为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个亚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低、中、高危中6个亚组患者的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其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低、中、高危3组患者组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的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数量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数量的检测结果对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急性脑梗死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以卵清蛋白为致敏原,建立具有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为主要特征的大鼠模型,观察大鼠模型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及病理改变。方法: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10只,变应性鼻炎对照组10只,变应性哮喘组10只,变应性哮喘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变应性鼻炎模型和变应性哮喘模型鼻黏膜及肺组织中EOS、MC的表达。结果: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哮喘组大鼠卵清蛋白激发后出现了典型的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症状(评分〉5分),鼻黏膜和肺组织可见较多的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且两组鼻黏膜和肺组织中EOS、MC数明显多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卵清蛋白致敏SD大鼠能够成功建立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动物模型,有望为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的诊断、治疗及研究工作提供有效方法及组织形态学依据。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动物组织模拟训练在外科学研究生腹腔镜技能培训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11月10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于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招收外科学研究生共48人,举办培训班3期,每期培训16人,每期培训12d,平均每人每天训练4h。培训内容包括腹腔镜基础理论学习、模拟操作训练、腹腔镜下动物组织(猪大肠)操作训练、手术观摩学习、模拟动物训练。在三期培训过程中对体外模拟箱操作训练和腹腔镜下动物组织(猪大肠)操作训练进行不同时间的分配,最后考核在腹腔镜下缝合与打结用时,用以比较在不同培训方法下培训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三期不同临床经验的研究生在接受培训后,完成拾豆、拆套橡皮筋及穿鞋带等操作的培训后用时比培训前用时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培训时间分配下,腹腔镜下猪大肠操作训练时间较多的第2期、第3期学员在培训后动物实验中腹腔镜下缝合与打结用时较分配时间少的第1期学员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期与第3期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重视腹腔镜下动物组织模拟操作训练可提高腹腔镜培训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研究生 腹腔镜 技能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胰岛受损程度的糖尿病伴肥胖动物模型的造模方式.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不同浓度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式,测定Lee’S指数,造模后血糖、血胰岛素、血脂含量等的变化,筛选胰岛受损程度不同的糖尿病动物模型.结果肥胖组成模率86.96%,STZ注射一周L组成模率100%,S组成模率75.0%.结论高脂饮食联合不同浓度STZ腹腔注射能建立不同胰岛受损程度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关键词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56-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构建犬动静脉瘘动物模型,对新型可降解镁锌合金材料植入动静脉瘘动物模型后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实验用比格犬10只,构建犬髂内动静脉瘘动物模型,分为实验组(镁锌合金材料植入动静脉瘘)5只和对照组(仅动静脉瘘造模)5只,比较两组实验动物饮食、活动及切口反应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4、8及12周检测血清肝肾功电解质(肌酐、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氮及血镁锌浓度)生化指标,按照计划在术后12周处死实验犬,取出动静脉瘘标本及肺肝肾心等重要脏器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两组实验动物饮食、活动正常、切口未见明显感染迹象。术前及术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尿素氮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镁浓度在术后1周、血锌及肌酐浓度在术后1、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时间点血镁锌及肌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HE染色示实验组动静脉瘘处动脉内膜较对照组稍增生,未发现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和间质未出现异常形态、肿胀及明显炎症反应;肺泡结构和功能完整,未发现明显血栓形成;肝、心细胞未出现水肿及坏死。结论新型可降解镁锌合金材料植入犬动静脉模型后,对血液生化指标及重要脏器结构功能无明显影响,可作为动静脉瘘的理想封堵材料,具有良好的前景及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镁锌合金 可降解 动静脉瘘 生物相容性 安全性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耐药胃癌人源化异种移植瘤(patient-derivedxenograft,PDX)模型的有效治疗策略。方法建立阿帕替尼耐药胃癌PDX模型,建模成功后,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帕替尼标准剂量组(150mg/kg);阿帕替尼加大剂量组(300mg/kg),阿帕替尼联合CPT-11组。定期监测其荷瘤裸鼠肿瘤体积,裸鼠重量及毒副作用。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标准剂量阿帕替尼无明显抑瘤作用;阿帕替尼加大剂量可以使肿瘤体积生长减少20.3%(P=0.024),联合治疗组具有更显著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肿瘤体积生长减少了28.0%(P=0.0038)。结论阿帕替尼标准剂量联合CPT-11及阿帕替尼加大剂量在阿帕替尼耐药胃癌PDX模型上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 标签: 胃癌 PDX模型 阿帕替尼
  • 简介:目的建立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持续动态观察的犬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方法选择8条实验犬,麻醉后在右下肢股静脉内置入导管,缓慢匀速注入500U凝血酶,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栓形成情况,并与左下肢对照.于注入凝血酶前和注入凝血酶后30min测量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之后行病理检查.结果8条犬均置管成功,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持续动态观察到右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由开始形成到充满整个管腔的全过程,并经病理证实.而左下肢对照侧血流通畅.注入凝血酶前,8条实验犬的PT、TT、APTT分别为(11.22±0.48)s、(13.54±0.47)s、(26.5±3.7)s,注入凝血酶后30min分别为(11.53±0.52)s、(14.23±0.55)s、(27.8±4.2)s,因快速促凝,同一犬试验前后各项凝血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t=1.633、3.747、1.982,P均>0.05).结论通过深静脉置管缓慢注入凝血酶可快速构建犬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并可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整个血栓形成过程.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犬科 疾病模型 动物 深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应激性心肌病发生时血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并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缬沙坦在防治应激性心肌病的作用。方法18只2周龄的雌性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干预组,在0、7和14d抽血,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浓度变化;第14天Westernblot检测血管紧张素Ⅱ一型受体(angiotensinⅡreceptortype1,AT1)、血管紧张素Ⅱ二型受体(angiotensinⅡreceptortype2,AT2)的表达;HE染色观察各组心肌组织变化情况。结果在0、7和14d,实验组和干预组的血清中AngⅡ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4天实验组心尖组织AT1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干预组AT2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HE染色显示实验组动物心尖部游离壁较对照组显著变薄(P<0.05),而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心尖部心肌组织可见典型的应激性心肌病心肌改变,干预组无此变化。结论AngⅡ可能参与了应激性心肌病的发生,AT1受体拮抗药缬沙坦可以防治应激性心肌病的发生。

  • 标签: 应激性心肌病 军事应激 血管紧张素Ⅱ AT1 受体拮抗药
  • 简介: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胶原海绵片在手术创面的止血性能、封闭创面的效果及在体内降解吸收的状况.方法将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纤维蛋白原-胶原海绵片进行止血,对照组用明胶海绵片止血.结果在大鼠肝表面的切口,两种止血材料均能即刻止血.纤维蛋白原-胶原海绵片与切口粘附紧;而明胶海绵片较易脱落.在大鼠左肝前叶切除术中,纤维蛋白原-胶原海绵片组在止血时间及出血量的指标上均优于明胶海绵片组(P<0.05).组织学检查:创面炎症消退、止血材料降解和促肝细胞再生,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纤维蛋白原-胶原海绵片能有效地止血,与创面的粘附力强,吸收降解快,且能诱导肝创面肝细胞再生.因而,纤维蛋白原-胶原海绵片是一种安全的局部止血、组织封闭和促进细胞再生的生物材料.

  • 标签: 胶原海绵 纤维蛋白原 止血材料 手术创面 明胶海绵 对照组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外周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停止服用降压药至少2周以上并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72例,对照组45例为健康体检者,测定血浆ADMA含量,分析外周循环EPCs。结果CKD组血浆ADMA浓度[(0.392±0.078)μg/ml]显著高于对照组[(0.296±0.082)μg/ml](P

  • 标签:  慢性肾脏疾病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内皮祖细胞
  • 作者: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 心血管内科 重症患者 应用效果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3-04-24
  • 出处:《医师在线》 2023年第6期
  • 机构:心血管内科危重患者大多为老年人,病情发展迅速。对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的要求很高,要求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治疗及护理咨询服务。集束化护理是通过收集一系列循证治疗和护理措施,解决临床疑难杂病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目的是协助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更优化的护理服务,尽可能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从心血管内科护理的角度出发,拓展传统护理模式,实施集束化护理,以减少并发症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报告如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