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健康体检人员50例,每个体检人员需要进行三份外周静脉血,并将其放在4摄氏度、25摄氏度以及32摄氏度的水浴箱内,分析在不同时间内的测定结果。结果放置4个小时后,RDW在32摄氏度环境更高,在12小时后,MCHC在25摄氏度环境下较低,24小时后,HCT在25摄氏度环境下较高。结论在不同保存时间和温度下,发现全血标本会影响实际的监测效果,为了确保检测准确性,需要在2小时内给予有效检测

  • 标签: 不同保存时间 温度 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抗体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存在结核将患者分为肺结核并胸膜炎组(对照组)与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组(观察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液与胸腔积液中的结核抗体。结果对照组患者血与胸腔抗体积液结核抗体检测结果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和胸腔积液结核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结核抗体与胸腔积液结核抗体分别为阴性与阳性时,检测结核抗体有助于提高对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准确度,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 标签: 结核抗体检测 结核性胸膜炎 免疫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中小型血站8混样核酸检测室内质控解决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室内质控在检测中的作用。方法(1)使用HAMELTON核酸混样提纯系统(安利斯达)将待检测样本上载架时补足8的倍数,不足时用阴性血浆补足,配置好的室内质控品与6份阴性血浆或平衡液跟随已补足8的倍数待检测样本后摆放。(2)苏州华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以上样本进行8混样进行核酸提纯,实时荧光PCR扩增分析仪进行提纯后核酸模板进行扩增检测,连续收集30次检测值进行分析。结果(1)室内质控品检测程序最大限度与待检样本一致,均为8混检模式。(2)北京康彻斯坦HBV-DNA、HCV-RNA、HIV-RNA1,混合均能检出。且HBV-DNA、HCV-RNA-18℃下保存10日无明显变化,HIV-RNA1有所降解,一周内可控。结论8混样核酸检测室内质控在HAMELTON核酸混样提纯系统(安利斯达)中采用补足阴性样本及三项混合检测操作方法适合于中小型血站应用。

  • 标签: 核酸检测 8混样检测 实时荧光PCR 室内质控 安利斯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HIV检测价值。方法在2016年8月23日至2017年8月23日期间选取100例疑似血HIV感染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检测,随后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价值性。结果化学发光法敏感性为95.00%、特异性为95.00%、漏诊率为5.00%、误诊率为5.00%;酶联免疫吸附法敏感性为77.50%、特异性为60.00%、漏诊率为22.50%、误诊率为40.00%,结果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检测血HIV时,需首先化学发光法,从而提高诊断价值性。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血HIV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TCT和HPV-DNA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妇科治疗的患者347例,分别采用TCT、HPV-DNA、TCT+HPV-DNA宫颈癌筛查的敏感性、特异性、真阳性值、假阳性值、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结果发现TCT+HPV-DNA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率均高于单独TCT或单独HPV-DNA检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是TCT+HPV-DNA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率虽然高于单独TCT或单独HPV-DNA检测但是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CT+HPV-DNA联合检测相比单独TCT或单独HPV-DNA检测,显著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值得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于推广。

  • 标签: TCT HPV-DNA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三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完成HIV检测后表现出的可靠性。方法选择我中心2017年6月—2017年12月免疫检验所提供的20份HIV抗体质控血清作为实验观察组,同时间段选择健康体检者200份作为实验对照组;之后于临床针对两组研究对象展开ELISA(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间接ELISA实验与金免疫层析实验。最终对检测结果加以分析。结果双抗原夹心EILSA对于室间质评血清、2NCU/ml、4NCU/ml血清的检测阳性率及对健康体检者标本的阳性率(100.0%、100.0%、100.0%、0)高于间接EILSA(75.0%、70.0%、65.00%;2.50%)和金免疫层析实验(70.0%、75.0%、7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HIV的准确度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金免疫层析实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液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和淋球菌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7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19例前列腺液标本,采用实时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检测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淋球菌(NG)。结果UU阳性率16.00%(163/1019)明显高于CT感染阳性率10.99%(112/1019)、NG阳性率5.50%(56/101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UU合并感染阳性率为1.47%(15/1019),明显高于CT+NG阳性率0.59%(6/1019)、NG+UU阳性率0.20%(2/101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是引起前列腺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前列腺液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淋球菌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SysmexXN-1000B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全血细胞计数主要参数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参照《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提供的评价验证方案,依据CLIA′88中相关标准和仪器厂商的要求对SysmexXN-1000B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参数的空白计数、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率进行评价。结果SysmexXN-1000B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主要参数的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符合厂商要求,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小于1/4CLIA′88,正确度符合卫生部规定行业标准要求。结论SysmexXN-1000B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性能优良,适合临床血液标本全血细胞计数检测

  • 标签: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精密度 正确度 线性范围 性能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对提高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00例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者和200例输血前未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患者作为对比对象,将检测不规则抗体患者作为观察组,未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检测法进行输血前筛检,并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共检测出阳性患者3例,占据1.50%,抗体类型分布分别为抗-e抗体1例、抗-D抗体0例、抗-E抗体1例、抗-c抗体0例、抗-C抗体1例;且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5.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助于抗体检测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对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应作为输血前检测环节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彩超与B超检查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72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给予对照组B超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多普勒彩超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诊断范围明显要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诊断中,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率较高,检查范围较广,值得推荐。

  • 标签: 多普勒彩超 B超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用水细菌菌落检测中运用不同培养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155份透析用水样本为研究对象,在胰蛋白胨葡萄糖浸膏琼脂(TGEA)、Reasoner’2A琼脂(R2A)和血培养基中分别接种,在20℃和35℃中分别进行48~168h的培养,并且结束培养时,计算培养皿的细菌菌落数。结果R2A和TGEA的细菌检出率和细菌菌落计数均高于血培养基组(P<0.05);与血培养35℃培养48h相比,R2A在20℃环境下培养168h的细菌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同时,经Bland-Altman分析,TGEA培养基30℃培养120h和R2A培养基20℃培养168h细菌检出率的一致性较好。结论TGEA或R2A培养基能够使透析用水的细菌检出率和细菌菌落计数提高。

  • 标签: 透析用水 培养基 血液透析 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8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7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尿微量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尿微量蛋白的各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MA阳性率为4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结论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对于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尿微量蛋白 糖尿病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烯醇化酶)检测在诊断肺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共80例,作为肺癌组,同时我院收治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测得其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两组患者均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取灌洗液,测得其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分别高于对照组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和对照组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的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烯醇化酶)检测有助于肺癌早期诊断,优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得借鉴。

  • 标签: 肺癌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肿瘤标志物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人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与临床相关问题。方法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RPR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对4130例患者进行血清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梅毒血清抗体检测,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假阳性率偏高。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老年人梅毒抗体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D-二聚体联合FDP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DIC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利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D-二聚体以及FDP水平。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以及F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二聚体以及FDP可有效诊断DIC,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避免了病情的延误,同时也缓和了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D-二聚体 FDP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乙肝患者血清HBV-M与HBV-DNA联合检测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2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进行HBV-M和HBV-DNA定量测定,以HBV-M血清学模式进行分组分析,探讨两者的关系特点。结果HBV血清学常见模式6种和少见模式5种。乙肝大三阳患者血清标本HBV-DNA阳性率为55.9%,病毒载量中、高拷贝复制;乙肝小三阳患者血清标本HBV-DNA阳性率为19.48%,病毒载量中、低拷贝复制;第8组阳性率为61.0%,病毒载量以中、低拷贝复制。结论HBV-DNA定量检测在各种HBV-M血清学模式具有差异,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乙肝 HBV-M 免疫化学发光法 HBV-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方法建立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7份肺结核患者痰液为研究标本,分别采用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技术、抗酸染色法、集菌培养法对标本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三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技术的阳性检出率为70.66%,抗酸染色法为29.34%,集菌培养法为42.51%,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技术的阳性检出率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P<0.05)。结论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特异性、敏感性较高,可为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借鉴,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技术 结核分枝杆菌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重要性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于本站献血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600例,将其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行常规血液检测,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测,并将其报废情况、报废人群、年龄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男性的报废率更高,于30~39岁的占比更多。结论于血液采集前行氨基酸转移酶初筛检验,可降低其报废率,保证血液检测的效率及安全性,同时相关机构还需强化对献血者的健康宣传,以此降低血液报废率。

  • 标签: 血站血液检测 献血者 初筛检验 报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的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36例肝硬化患者与3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将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进行临床检测,观察分析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的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硬化病情的加重,观察组的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对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进行检测,可有助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具有推广与应用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胆碱酯酶 白蛋白 检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