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针灸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早期开展运动疗法和针灸方法,以此改善残存运动功能,诱导患儿正常运动发育,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

  • 标签: 运动疗法 针灸 小儿脑性瘫痪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及运动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1月20日收治的233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1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123例,常规护理上给予饮食及运动指导),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饮食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饮食及运动指导 糖尿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国家男女篮球队,男女篮青年篮球队所有运动员膝关节伤病原因的调查分析,揭示国家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内在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以保障国家男女篮备战2016年奥运工作的顺利进行。方法通过我院4年对国家男女篮91名男女运动员伤病的调查分析,找到膝关节慢性损伤的原因,并提供了可行的、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结果91名运动员有83人发生过伤病,占总人数的91.2%,其中膝关节慢性损伤的人数占伤病的51.8%,是全身伤病发生率最高的部位。结论膝关节慢性损伤主要与其运动生物力学特点、运动性疲劳以及运动员选材有关,科学合理的训练与选材能有效减少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

  • 标签: 篮球 运动损伤 膝关节
  • 简介:摘要膝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通常大部分的患者都是由于膝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外伤或者过度劳损而引起的。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人们对膝骨性关节炎越越来越关注。本文结合相关的研究资料,对手法治疗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探讨。

  • 标签: 膝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 手动治疗 运动疗法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被动运动后再进行电动起立床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在站立训练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站立训练时间、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3例确诊为颈髓损伤,损伤平面位于C4—C8,ASIA分级为A—B级,病程在4个月内以卧床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3),分别进行被动运动四肢后再进行电动起立床训练和单纯电动起立床训练,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完成训练所需时间、运动评分、感觉指数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随站立次数增加,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在各时期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完成站立训练所需时间更短(实验组8.5±4.12d,对照组15.20±5.66d,P<0.05),在治疗3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得分均得到了提高,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感觉指数评分与治疗前的无差异。结论被动运动后再进行电动起立床训练可减少站立训练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完成站立训练所需时间更短,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电动起立床训练,更有利于加快颈髓损伤患者康复进程,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被动运动 电动起立床 站立训练 不良反应 颈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和呼吸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2例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稳定型慢阻肺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其中前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后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和呼吸训练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通过对患者相关肺功能的比较,探讨运动和呼吸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结果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组患者的FEV1、FEV1/FVC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呼吸困难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提高较对照组明显,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评分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患者降低明显,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和呼吸训练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稳定型慢阻肺 呼吸训练 运动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一个月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开展早期康复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一月后上肢、下肢运动功能及BI指数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提升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可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脑卒中偏瘫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运动疗法结合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间7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分为两组,每组39例,一组作为观察组,一组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联合中医康复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26例,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的10例,评价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11例,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的16例,评价有效率为69.2%,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中医康复综合治疗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干预效果非常理想。

  • 标签: 运动疗法 中医康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疗法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3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作业治疗+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前后对所有患儿的上肢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上肢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治疗的康复疗效,缩短康复疗程,

  • 标签: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脑瘫 作业治疗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接受常规内科治疗的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第1个月末、第3个月末、第6个月末的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采取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规范化 三级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接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骨折治疗,研究组则采取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半年髋关节功能评定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有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不连或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研究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半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治疗 运动康复 一体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高强度运动致横纹肌溶解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分析,运用针对性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并发症、提升治愈效果,改善结局。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1例因高强度运动致横纹肌溶解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分析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严密评估病情、疼痛管理、心理及营养干预、输液及血液净化护理、预控感染及宣教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9例治愈(治愈标准尿常规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处正常范围),2例接受血液净化治疗,随访半年。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通过对高强度运动横纹肌溶解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分析予系统治疗,运用针对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并发症,提升治愈效果及改善预后。

  • 标签: 高强度运动 横纹肌溶解症 急性肾损伤 临床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PW-TDI)观察冠心病PTCA+支架术前后左室壁各节段左心功能的变化以评价PTCA+支架的疗效。方法PW-TDI对正常对照组及CHD组支架置入术前、术后5天、15天、1月、3月进行检测,分别检测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6个位点的瓣环运动,检测收缩期、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分别为Vs、Ve、Va)。结果CHD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在二尖瓣环检测的六个位点中,反映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参数,如Vs、Ve均明显降低,Ve/Va也显著下降,且小于1;反映心房收缩活动的参数如Va无统计学的显著变化。术后15天多数位点的Ve均明显优于术前,Ve/Va也随之升高且接近或大于1;术后1月,绝大部分指标均进一步改善;术后3月所见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PW-TDI可用于早期评价PTCA+支架术后心脏功能的变化,可以无创定量评价冠心病PTCA术后的疗效。

  • 标签: PW-TDI 冠心病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左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共收治的60例路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Fugl-Mayer运动评分(FMA)为66.5±17.2分,对照组为45.2±16.5分,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路脑外伤 运动障碍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家庭运动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给予观察组早期家庭运动心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脏指数(CI)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的LVEDD与对照组LVESD相比显著较低,LVEF与CI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PCI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早期家庭运动心脏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心室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心室功能指标,临床上应用很有价值。

  • 标签: 早期家庭运动 心脏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选取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脑瘫患儿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两组患儿训练后FMFM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改善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结合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脑瘫患儿,可进一步提高其上肢精细运动功能。

  • 标签: 脑瘫 肌电生物反馈 上肢MoTomed训练系统 精细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户外运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l5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6名,平均分为对照组(n=23,不进行户外运动)和观察组(n=23,进行3次/周的户外运动)。在户外运动干预前后使用心理疲溃感量表(MBI)和焦虑量表-14(FS-14)评估两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感中的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适度持久的户外运动能够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其焦虑状况。

  • 标签: 户外运动 精神分裂症 心理压力 焦虑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实施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运动手法和针灸理疗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后的CASCS评分明显的比对照组高,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结果符合P<0.05。结论对颈肩腰腿痛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其实施治疗,使得患者的临床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颈肩腰腿痛 中药熏洗 运动手法 针灸理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选取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脑瘫患儿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两组患儿训练后FMFM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改善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结合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脑瘫患儿,可进一步提高其上肢精细运动功能。

  • 标签: 脑瘫 肌电生物反馈 上肢MoTomed训练系统 精细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