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尖瓣置换术中行电复律治疗持续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13例需行尖瓣置换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尖瓣置换手术中心脏复跳后行心内电复律。转为窦性心率后立即予75mg胺碘酮静推,之后胺碘酮持续泵入(0.5mg/kg.h)。拔气管插管后胺碘酮改为口服(200mg,一天两次。1周后后改为200mg,一天一次)。在出现严重副作用或者房颤复发后停用胺碘酮。结果13例患者术中均复律后均转为窦性心律。平均随访18.0±5.4月(12-25月),窦性心律维持率为30.8%(4/13),其余9例(69.2%)房颤复发。窦性心律与房颤复发组临床资料比较,窦性心律组较房颤复发组体重较轻(45.3±2.2kgvs63.9±8.2kg,P<0.05)、左房内径较小(37.5±1.9mmvs45.1±8.1mm,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长短、术前心功能、左室横径、左室射血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尖瓣置换术中行电复律治疗房颤避免了再次入院、全麻的麻烦,为治疗房颤的一种新的尝试。但其长期窦性心律维持率尚不理想,还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二尖瓣置换 术中电复律 房颤 胺碘酮
  • 简介:摘要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指医院药剂科提供静脉药物混合药物的配置服务。随着现代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药学工作,静配中心这个平台也使药剂科愈加深入服务临床。笔者以龙岩市第医院为例,由该院静配中心运行整理指出几点实践与体会。

  • 标签: 静配中心 药师 护士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居家医养服务对社区医养对象的服务效果。方法选取2个居委71名医养服务对象作为干预组和60名社区独居、无保等对象作为对照组。开展1年的居家医养服务,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后的一般健康状况、医疗服务利用率、整体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居家医养服务可显著提高服务对象的医疗服务利用率,改善其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等机体状态,对生理机能等方面作用不明显。结论居家医养服务可提高患者的医疗服务利用率,改善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果。

  • 标签: 医养结合 社区卫生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孕酮、雌醇水平在先兆流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99例来院就诊的早期妊娠妇女血清中孕酮和雌醇的含量;结果正常妊娠组孕酮(P)、雌醇(E2)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明显高于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也高于难免流产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妊娠组P、E2和β-HCG水平明显高于难免流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孕酮、雌醇水平检测都可作为诊断先兆流产的重要指标,还可以作为先兆流产患者的预后判断和保胎治疗疗效观察的指标。

  • 标签: 雌二醇 孕酮 先兆流产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采用聚乙醇眼液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临床常用眼液治疗和聚乙醇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和泪膜破裂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和泪膜破裂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采用聚乙醇眼液进行治疗,能有效延缓泪膜破裂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效果显著。

  • 标签: 白内障 聚乙二醇眼液 干眼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行次手术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探讨积极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02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患者术后行次手术,次手术率为0.46%。结果11例痊愈,痊愈率为91.7%;1例患者由于吻合口严重并发症死亡,死亡率为8.3%。结论胃食管吻合口瘘、乳糜胸以及术后胸腔内出血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及早发现、治疗利于增强次手术疗效。

  • 标签: 食管癌贲门癌 二次手术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肤康洗液治疗患者便失禁引起的皮肤湿疹的护理观察。方法以随机对照方式,治疗组采用皮肤康洗液湿敷,每天1次,每次半小时,连续7天;对照组采用金霉素药膏涂擦,每天1次,连续7d。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及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轻。结论皮肤康洗液湿敷治疗患者便失禁引起的皮肤湿疹疗效肯定,安全性好,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皮肤康洗液 皮肤湿疹 湿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结石碎石取石术后患者依靠摇式病床行体位排石的护理。方法对202例肾结石患者采用碎石取石术并配合摇式病床行体位排石,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做好体位排石者的心理护理及准备工作、体位指导、病情观察、运动及饮食指导,排尿的监测等。结果本组202例行体位排石的患者中,术后2周结石排净123例,占60.9%,术后4周结石排净150例,占74.3%,术后8周结石排净176例,占87.1%。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依靠普通病房摇式病床行患者自助体位排石,通过护理人员在排石过程中细心指导,对结石的排出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增加了患者体位排石的信心,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情绪。此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结石 体位排石 护理 二摇式病床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室内空气中VOCs各组分在硫化碳中的解吸效率。方法室内空气中VOCs经椰子壳活性碳采样管吸附用硫化碳解吸用气相色谱测定。结果硫化碳对VOCs各组分的解吸效率范围为86.0%~95.1%。结论解吸率均能满足实验室对测定的要求,避免了热解吸重复性低和解吸率不足的问题。

  • 标签: 室内空气 VOCs 解吸率 二硫化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磺酸腺苷蛋胺酸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方法将60例瘀胆型肝炎随机分为组,治疗组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磺酸腺苷蛋胺酸治疗,对照组使用甘草酸铵、茵桅黄等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丁磺酸腺苷蛋胺酸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较好。

  • 标签: 丁二磺酸腺苷蛋胺酸 淤胆型肝炎
  • 简介:摘要影像医学是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是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辅助力量。影像医学本科生是这一体系搭建的承载体,其发展的结果影响着医学影像体系的未来。但当前对影像医学本科生的培养,无论是在教学团队、平台建设、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等中均存在一些不足因素制约其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我校影像医学本科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结合我校及我科实际情况,从培养方案的修订、团队建设、教学平台的搭建、多模式的加强、院内外协作交流的加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旨在探寻适合我校的影像医学本科生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最终达到提高影像医学本科生综合探索创新能力的目的。

  • 标签: 影像医学 探索创新 本科生 培养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究维超声联合TDI早胎儿心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维和TDI技术对180例胎儿和30例心血管畸形的胎儿的心脏进行扫描检查,然后对容积数据进行脱机分析,对30例患心血管畸形的胎儿引产后进行解剖分析与检测结果对照。结果维超声与TDI技术诊断不同切面指标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维超声联合TDI技术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比单纯维超声检测更准备和全面;维超声检测时间和TDI技术诊断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维超声联合TDI技术在胎儿心脏检测中有很好的互补价值,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提高产前胎儿心脏病的检出率。

  • 标签: 二维超声 TDI技术 检测 胎儿 心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形式桩核冠修复体对上颌第前磨牙折裂模式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需要进行桩核冠修复的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不同形式根管桩系统进行对照比较,观察折裂模式。结果钴铬合金铸造桩和石英纤维桩在折裂模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根管桩系统与对照组抗折性能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为临床合理选择桩核体系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维超声、多普勒超声与弹性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肿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8月间来院进行乳腺肿块检查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以及弹性成像诊断,分析诊断与病理对比结果。结果应用维超声、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以及维超声、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率分别为68.75%、78.1%、87.5%,78.9%、82.7%、86.5%,89.3%、92.9%、97.6%,联合诊断准确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超声与多普勒超声诊断在良性、恶性病变诊出率上较低,但将其与弹性成像鉴别联合应用则可以将诊断准确率提高,增强乳腺肿块鉴别与诊断能力。

  • 标签: 二维超声 多普勒超声 弹性成像 乳腺肿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云南白药在次断脐中的运用临床效果。方法将3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次断脐后用无菌纱布覆盖脐窝,研究组患儿在覆盖前加用云南白药粉。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情况。结果次断脐1d后研究组新生儿脐部渗血、潮湿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断脐1周后研究组新生儿脐部红肿和脓性分泌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脐部干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次断脐后运用云南白药可以减少脐部出血、促进断面的干燥和愈合,有效预防新生儿脐炎,安全有效。

  • 标签: 新生儿 二次断脐 脐部护理 云南白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产程剖产术出血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从我院自2009年1月一2012年12月收治的产妇中,选取60例进入第产程采用剖产术分娩的孕妇为试验组,同样选取60例同期头位急诊非第产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出血量、导致出血的原因以及出血的发生几率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试验组产妇的平均出血量和术中出血几率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平均出血量与术中出血几率;试验组产妇由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造成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结论第产程剖产术是导致产妇出血的高危因素,产妇在分娩前应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以及胎儿状况的基础上,严格进行头位分娩评分,选择科学合理的分娩方式,避免出现母婴并发症。

  • 标签: 第二产程 剖产术 出血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最佳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方法。方法将102例临床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随机分成组,即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组、阿奇霉素治疗组,观察组患儿临床有效率,包括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红霉素联合阿奇霉静组临床有效率为96.15%,阿奇霉素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4%,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组高于阿奇霉素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组明显优于阿奇霉素治疗组。结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更有效。

  • 标签: 小儿肺炎 支原体肺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第产程侧卧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10月收治的120例初产妇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在第产程中采用膀胱截石位进行分娩,观察组产妇在第产程中采用侧卧位进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与产后出血量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初产妇第产程中引导产妇使用侧卧位进行分娩,不仅能够缩短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出血量,也能提高阴道分娩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初产妇 第二产程 侧卧位分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药物性镇痛护理干预对第产程的影响,寻找减轻疼痛、焦虑,缩短第产程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4例处于第产程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常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激励式语言暗示、放松术和呼吸控制等非药物性镇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及第产程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妇对疼痛评分及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第产程平均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药物性镇痛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疼痛焦虑,缩短第产程,对提高产科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非药物性镇痛 护理干预 第二产程 产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