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据HollisER2016年4月13日(NatureNeuroscience,2016Apr11.doi:10.1038/nn.4282.)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anDiego)神经生物学家发现协调神经系统构建的信号如何影响创伤性损伤后的恢复。他们还发现,操纵这些信号能够增强功能的恢复。大多数遭受创伤性损伤的人拥有不完全损伤的神经回路,通过康复训练重新配置未受损的回路,这些患者的功能可以部分恢复。但机制并不清楚。

  • 标签: 神经回路 神经生物学家 不完全损伤 NEUROSCIENCE 脊髓损伤 运动皮质
  • 简介:据MantelCR2015年6月18日[Cell,2015,161(17):1553-1565.]报道,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暴露在环境空气中会降低从骨髓和脐带血中获得造血干细胞的效率,在空气中收集造血干细胞会使造血干细胞数目被大大低估;由活性氧(ROS)介导的造血干细胞数目下降与cypd-p53-mptp轴、miR210和hif-1a有关;在环胞素A中收集造血干细胞可以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效率。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移植效率 科学家 Mantel HIF-1A 环境空气
  • 简介:美国科学家日前用实验鼠自身细胞培养出一种组织,这种组织在保障受损心脏所需的电脉冲过程中能发挥“导线”作用。这一成果使恢复受损心脏电传导研究迈出关键一步。

  • 标签: 美国科学家 细胞培养 电传导 组织 心脏 实验鼠
  • 简介:据2012年5月20日SharonE(NatBiotechnol,2012May20.doi.10.1038/nbt.2205)报道,魏兹曼研究所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推进了DNA重写的图例,对于遗传代码的理解,这种方法是将大量预先设计好的DNA片段引人活细胞的基因组中,然后检测其引入后对基因组的改变。

  • 标签: DNA片段 科学家 信息 语言 研究人员 基因组
  • 简介:美国和韩国的科学家联合研制出一种超强的人造骨肉,将来可被用于制作更先进的假肢。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上发表的论文指出,他们研制的人造肌肉由酒精和氢提供动力,其强度是人体上的真骨肉的100倍。这种人造骨肉还可以用在"外骨骼"上,

  • 标签: 人造肌肉 科学家 仿生 人力 《科学》 研究人员
  • 简介:对比分析以自体神经和聚乳酸-羟基乙酸管吻接修复后的特性,为临床坐骨神经损伤吻接术提供生物力学参数。实验取死后24h内的新鲜尸体坐骨神经腰段标本12条,切取20个试样,形成10mm缺损,分别以自体神经和聚乳酸-羟基乙酸管吻接修复后进行蠕变实验。聚乳酸-羟基乙酸管移植坐骨神经组7200s应变上升量大于以自体神经移植组。聚乳酸-羟基乙酸具有很好的蠕变性特性,其蠕变特性符合坐骨神经损伤移植修复生物材料的要求。

  • 标签: 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自体神经 聚乳酸-羟基乙酸 移植
  • 简介:据2009年6月1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报道,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科学家发现一种控制肿瘤在脑部生长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分子机制。此项发现为寻找脑转移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提供了一个潜在目标。研究人员发现,对于已侵入大脑的肿瘤细胞来说,其一旦被激活,称为整合素αvβ3的肿瘤细胞受体会促使血管生长因子的分泌量增加,此生长因子参与肿瘤在脑组织中扩散所必需的新血管生长。

  • 标签: 血管生长因子 美国科学家 肿瘤细胞 脑部 美国国家科学院 整合素ΑVΒ3
  • 简介: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三〇四医院)、解放军三〇六医院、《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国脊椎脊髓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定于2010年9月10-12日在长沙举行。

  • 标签: 外科学术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 会议 腰椎 国际
  • 简介:据KotagiriN2018年1月18日[NatCommun,2018,9(1):275-275.]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光诱导的纳米颗粒或能有效治疗转移性癌症;发射光作为传统癌症成像技术的一部分,其能够有效定位转移性肿瘤,并且诱导光敏性药物发挥作用,当这样的药物被包裹到纳米颗粒中时其就能"点燃"癌细胞,同时光敏药物就会产生毒性自由基来杀灭肿瘤细胞,这种新型技术或能有效治疗患多发性骨髓瘤及恶性转移性乳腺癌的小鼠。

  • 标签: 转移性肿瘤 有效治疗 纳米颗粒 光诱导 癌症 科学家
  • 简介:据LooseM2014年1月2日[NatCellBiol,2014,16(1):38-46.]报道,德国科学家(Biophysics,BIOTEC,DresdenUnivemityofTechnology,Dresden,Germany)通过研究揭示了细菌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骨架发生的动力学变化。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蛋白可以聚合形成自组织结构.甚至在水溶液中也是如此;然而为了形成更为复杂的动力学结构,比如像单纤维的滑动或旋转.许多动力蛋白和辅因子就需要参与进来,与细胞骨架蛋白一起形成较为复杂的动力学结构。最古老的细菌蛋白质肌动蛋白FtsA和微管蛋白DsZ,在细胞骨架结构Z环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标签: 细胞骨架蛋白 分裂过程 细菌细胞 科学家 动力学结构 细胞骨架结构
  • 简介:目的探索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amino-terminalkinase,JNK)基因表达与神经功能修复状态的关联。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大鼠50只,随机选取,假手术对照组18只,实验组32只。损伤后1、12、24、72h行PCR检测,比较大鼠脊髓组织中JNK(JNK1、JNK2、JNK3)表达水平变化;损伤后12、72h选取L4/5节段脊髓行HE染色、,比较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神经功能变化状态(NSSh结果PCR结果显示,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JNK1、JNK2、JNK3的表达,在损伤后1、12、24、72h除JNK3在相应时点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水平下降外,其他两项表达与假手术对照组无明显差别。L4/5脊髓HE染色结果提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后12h损伤的脊髓皮质周边EHE染色阳性细胞显著增多。随着时间推移,染色阳性细胞出现明显减少的趋势,损伤后12h的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少于72纪损伤组NSS评分则明显更高,但脊髓损伤组损伤后不同时点比较,NSS评分渐减。结论脊髓损伤后出现JNK3表达下调的情况,可能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促进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关联。

  • 标签: C-JUN氨基末端激酶 急性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修复 动物实验
  • 简介:据JainM2018年1月29日(NatureBiotechnology,2018Jan29.doi:10.1038/nbt.4060.)报道,美国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比手机还要小的便携式设备,这种设备能用来测定最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序列,相关研究或有望未来帮助家庭医生在常规检查和血液检查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检测。

  • 标签: 人类基因组序列 便携式 设备 科学家 密码 破译
  • 简介:据WinklerPA2017年12月6日(Nature,2017Dec6.doi:10.1038/nature24674)报道,美国文安德尔研究所(VanAndelResearchInstitute,VARI)的科学家通过研究首次揭示了潜在药物靶点的原子水平结构,有望帮助开发治疗卒中和外伤性脑损伤等疾病的新型疗法。

  • 标签: TRPM4 电子显微镜 超家族 外伤性脑损伤 结构域
  • 简介:1月9日,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京沪骨科界的郭卫团队和董健团队分别荣膺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奖是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的在科学技术方面设立的国家级奖励。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个奖项。以下是荣获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两个骨科领域项目简介:

  • 标签: 董健 科学技术奖励 国家科技进步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家级奖励
  • 简介: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上海国际骨科前沿技术与临床转化学术会议将于2013年5月25—26日在上海光大国际大酒店召开。中国第三届数字骨科学术会议将于同期召开。本届大会由戴魁戎院士和王岩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会议将设一个主会场,八个分会场,围绕关节、创伤、脊柱、骨病、骨科基础研究、数字骨科、骨科康复等专题进行讨论。邀请国内、港台、亚太、欧美骨科领域著名专家,包括SICOT(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世界华裔骨科学会、国际华人骨科研究会等国际学会的主席和秘书长,通过特邀演讲、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等形式介绍骨科最新技术和理念。

  • 标签: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 骨科康复 学术活动 国际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