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方案的效果,总结阐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心内科住院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以护理方案总满意率、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种护理方案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方案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则高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就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P

  • 标签: 个性化疼痛护理 急诊肾结石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认知障碍(轻度)治疗中实施来士普与尼麦角林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即效果。方法:评价病例选择于2019.3~2020.3时段在我院就诊的78例认知障碍(轻度),以治疗方式不同实施分组评价,例数均分,来士普与尼麦角林联合治疗方案、来士普治疗方案所在组以实验、对照组命名,评价和比较2组方案的实施价值。结果:相对比于单药方案,联合用药呈现的效果更为突出,即总治疗有效率增长显著,ADL评分、MMSE评分降低明显,比较差异性较大(P

  • 标签: 认知障碍(轻度) 来士普 尼麦角林 安全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8.5-2019.5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aSAH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根据病例单双号将其分为护理A组(常规护理)与护理B组(早期护理干预),每组各38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护理B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护理A组(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aSAH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认知功能障碍 早期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开展康复护理路径对吞咽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依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各自进行的为常规护理、康复护理路径,行比较项为2组的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干预前后进行VFSS评分、NDS评分的组内比较,VFSS评分高,NDS评分低,而组间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即P<0.05。结论:康复护理路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程度,恢复神经功能,值得全面性的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神经功能恢复 康复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赋能理论的心理护理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来源:我院(2021.03月~2023.01月),研究对象: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0例,分组方法:数字盲选法;均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于赋能理论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认知功能。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自理能力评估量表(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赋能理论的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赋能理论 心理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 (CP) (cerebral palsy),指胎儿及婴幼儿期在 发育中脑的非进行性损伤及缺陷所造成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其临床表现以发 育迟缓患有双侧脑瘫 (CP)的儿竟通常会出现诸如语言障碍以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我院采用神经敏化治疗组和传统针灸治疗对照组,对患有语言障碍以及肢 体运动功能障碍儿童的中枢性疾病进行疗效观察。

  • 标签: 高月神经敏化新疗法 脑瘫 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 100 例,将实施常规护理的设定为对照组( 50 例),将实施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设定为观察组( 50 例),对比两组产妇在盆腔肌纤维改善情况、美表现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为产后妇女提供盆底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预防 盆底功能障碍,改善 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和充分的安全性。

  • 标签: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产后盆底康复 防治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康复训练与针灸治疗,分析对于吞咽障碍老年患者的康复成效与并发症的作用影响。方法:在我院2018.05——2019.01就诊吞咽障碍病患中抽选80名患者,将其按照经用康复训练与增加针灸治疗方式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0名。将实验数据代入并发症与康复效果统计中,比较影响差异。结果:实验组发生临床并发症概率低于常规组,常规组康复效果(采用吞咽障碍程度测试与洼田饮水试验)相对不佳,实验结果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面对老年吞咽障碍症状为控制并发症且提升康复效果,可执行针灸与综合康复训练,在临床中实践价值明显。

  • 标签: 吞咽障碍 综合康复训练 并发症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 :脑外伤造成咽痛障碍患者采用摄食和咽吞治疗同时联合使用早期冰刺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的运用效果。 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治疗的脑外伤造成咽痛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抽选时间段为 2017 年 1 月到 2019 年 1 月,并且根据分析需要把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 摄食和咽吞治疗,治疗组采用摄食和咽吞治疗同时联合使用早期冰刺治疗。 结果 : 采用不同方法对患者治疗后观察其治疗效果,对照组治疗效果为 94.23% ,而对照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只有 73.07% 。数据对照有差异,( P<0.05 )。 结论 : 脑外伤造成咽痛障碍患者采用摄食和咽吞治疗同时联合使用早期冰刺治疗效果明显,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

  • 标签: 脑外伤 吞咽障碍 吞咽及摄食 冰刺激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综合护理对睑板腺功能障碍致蒸发过强型干眼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3年10月本院门诊治疗的76例睑板腺功能障碍致蒸发过强型干眼症患者,以随机抽签法的方式分组,各3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性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热敷熏蒸睑板腺挤压疏通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结束之后观察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过综合物理治疗干预方式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综合物理治疗对睑板腺功能障碍致蒸发过强型干眼症患者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物理治疗 睑板腺 功能障碍 干眼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延续性护理对脑梗死运功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所产生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的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 90 例进行护理研究,均分为 研究组 45 例和对照组 45 例, 研究组 应用延续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评分。 结果: 研究组 生活质量评分高,社会支持评分高,数据对比有意义( P<0.05 )。 结论: 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护理了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程度,护理效果好,值得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脑梗死 运功障碍 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老年脑血管疾病致精神障碍 的患者 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 的 治疗 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 实验 选取 了 201 9 年 1-2019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58 例 老年脑血管疾病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 此次 研究的对象, 对照组患者采用 奥氮平 片治疗干预,观察组则对照组的基础上加 丙戊酸镁缓释片 给予治疗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从 治疗结果上 看,观察组 第一周改善结果 为( 4.79±1.14 ) 分, 第四周改善结果 为( 3.67±0.93 ) 分, 第七周改善结果 为( 2.32±0.43 ) 分,对照组 分别 为( 4.77±1.12 ) 分、( 3.89±0.97 ) 分 、 ( 2.99±0.61 ) 分,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为 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44%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20.69% ( 6/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 与 奥氮平 片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来 治疗老年脑血管疾病致精神障碍 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 并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丙戊酸镁缓释片 奥氮平 片 老年脑血管疾病致精神障碍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5月-2020年3月时段内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共40例,以抽签法纳入甲组(20例)和乙组(20例)。甲组为常规治疗,乙组为常规治疗联合短周期单侧上肢缺血再灌注,比较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总发生率、血清水平。结果:甲组认知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为5.00%,乙组为30.0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乙组血清水平较高于甲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现象,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短周期单侧上肢缺血再灌注操作,可显著改善血清水平,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可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急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血清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医联体模式下三方联动管理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碍患者社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的脑卒中后留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65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予以家庭医生团队常规管理,观察组32例予以医联体模式下三方联动管理。比较2组患者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联体模式下的医院技术支持、社区康复团队具体实施和患者与家属主动参与的三方联动管理,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的应用中效果较好。

  • 标签: 医联体 三方联动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社区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动态监护以及同伴支持服务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观察的方式展开分析,选入患者60例,为我社区2021年1月至12月内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30例,按照常规方式进行管理,作为对照组,剩下患者则进行动态监护并展开同伴支持服务,作为观察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生活质量以及病症控制情况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动态监护 同伴支持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社区延续康复训练指导的探索 茹菊香 吴兴区朝阳爱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社区延续康复训练指导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笔者所在辖区 98 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和家属是否同意和社区签订后续社区延续康复指导计划协议书的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 组患者出院后社区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并电话随访;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社区出院延伸康复指导管理模式。 结果 两组 ESCA 量表评分均较出院时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在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122.62±7.82 vs. 114.95±6.5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 Barthel 指数与 Fugl Meyer 评分均较出院时显著提高(p < 0.05) , 观察组治疗后评分 (68.54±9.62 vs. 63.77±8.90) 、 (76.61±8.25 vs. 72.25±7.13)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社区出院延伸康复指导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自我康复训练技能、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有助于改善患 者临床预后和整体康复。 关键词: 脑卒中;社区;延续康复训练;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 能 脑卒中是指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神经功能缺损综合症[1] , 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 2017 年 1 月始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实施健康教育的基础开展了脑卒中的社区延续康复 训练指导干预,明显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 能,提高了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
  • 作者: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 学科: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创建时间:2020-07-21
  • 出处:《健康养生》 2019年第17期
  • 机构:纳入标准:年龄<70岁,脑卒中首次发病,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出院伴神 经功能缺损,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后续康复训练计划协议。排除标准:严重心、 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精神疾病、帕金森病、恶性肿瘤患者以及患者本人或 家属不同意签订后续康复训练计划协议。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 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 2006年制定的《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 ( 试 行)》[2]。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