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19年3月到2021年11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取的90例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镇痛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45例。单一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复合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收集并分析患者的麻醉效果、心率水平以及麻醉并发症等数据。结果 复合组感觉阻滞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麻醉起效时间相比单一组更快,镇痛持续时间高于单一组,P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和芬太尼联合丛麻醉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均分,主要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45例。实验组实施右美托咪定和芬太尼联合丛麻醉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实验组为95.56%;在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中,科学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芬太尼联合丛麻醉方式,整体疗效更加确切,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芬太尼 臂丛麻醉 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浓度对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肩部或上臂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神经阻滞中应用罗哌卡因,将其分为A组(0.250%浓度35例)B组(0.375%浓度)36例以及C组(0.500%浓度)35例,比较各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罗哌卡因的浓度越高,麻醉用药后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更强,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相对更长。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神经阻滞中,合理控制罗哌卡因的浓度和剂量,可以获得更好的麻醉效果。

  • 标签: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肩周炎患者丛神经阻滞下松解术后进行系统化康复护理的有效性。方法:筛选60例粘连性肩周炎患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丛神经阻滞下松解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以手术先后顺序及同期护理干预实施的差异性展开对比分组,即对照组为前期手术患者30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为后期手术患者30例,采取系统化康复护理,在两组干预后采用ROM量表评定患者术后5周-15周肩功能活动分值,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由ROM量表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康复护理干预后,术后5周及15周肩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粘连性肩周炎 臂丛神经阻滞下松解术 系统化康复护理 肩功能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患儿上肢丛神经经腋路入路进行阻滞麻醉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接受上肢手术治疗的儿童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上肢丛神经经腋路入路阻滞麻醉,麻醉药物均为罗哌卡因,使用浓度A组为0.2%,B组为0.3%,并对麻醉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结果 两组麻醉起效及镇痛维持时间差异较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恢复时间A组较B组用时更短,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上肢臂丛神经阻滞 经腋路入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BPB)麻醉,在老年肱骨骨折手术中的作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所收治的54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n=27)与参照组(n=27)。其中参照组进行单一麻醉,治疗组给予右美托咪定+BPB麻醉,对比两组各项麻醉指标。结果 经对比,治疗组的麻醉指标,都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BPB麻醉 老年肱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单侧和双侧脑灌注在头动脉受累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之间我院收取的44例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22)及研究组(n=22),对照组采用单侧脑灌注,研究组采用双侧脑灌注,最后收集并分析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数据。结果  研究组术中指标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头动脉受累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为患者予以双侧脑灌注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建议在实际治疗中予以借鉴。

  • 标签: 单侧脑灌注 双侧脑灌注 头臂动脉受累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进行上肢手术麻醉时应用B超引导下不同模式肌间沟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68例上肢手术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给予参照组B超引导下肌间沟丛上支神经周围注药阻滞麻醉,给予实验组B超引导下肌间沟丛中支神经周围注药阻滞麻醉。对比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比麻醉效果,实验组优良率为97.06%,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为上肢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时,使用B超引导下肌间沟丛中支神经周围注药阻滞麻醉能够提升麻醉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B超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B超引导下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的90例上肢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5例上肢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另45例上肢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 T2 及T3 时间点 HR 低于对照组,而MAP 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上肢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在 B 超引导下行丛神经阻滞麻醉,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上肢远端粉碎性骨折 B超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