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精细化护理服务在门诊诊导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从2022年5月至12月,共选取200名门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人。对照组接受例行护理服务,观察组接受精细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总体状况,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时间、等待时间、检查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门诊诊导诊中应用精细化护理具有显著的作用,可提高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和与之相关的门诊等待时间等指标。因此,值得在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服务 门诊分诊导诊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老年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分子型的临床特点,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研究,按照分子型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型、B型)、HER-2(+)型和三阴型,并对各组临床特点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Luminal A型患者的原发肿瘤较其他亚型更小,病理分期较其他亚型更早,组织学分化程度较其他亚型更高(P<0. 05)。对比四种亚型的复发转移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亚型的5年无病生存率(DFS)、5年OS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从老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来看,Luminal A型最高,三阴型患者最差,分子型有利于准确判断患者预后。

  • 标签: 老年乳腺癌 分子分型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使用PCR-芯片杂交法对血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人乳头瘤病毒DNA型检测,分析研究此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首先,取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初检,依据血红蛋白水平分为:A组,Hb=0g/L,共20例;B组,0g/L<Hb≤3g/L,共20例;C组,3g/L<Hb≤6g/L,共20例;D组,6g/L<Hb≤10g/L,共20例;E组,Hb>10g/L,共20例;且每组标本检测后得知,阳性结果率为50%,阴性结果率为50%。其次,以四种比例对每种标本取样,均采用PCR-芯片杂交法人乳头瘤病毒DNA型检测方式进行检测,取量分别为100uL、200uL、300uL、400uL、500uL,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①初检结果中的阴性标本、初检A组10例阳性标本、初检B组10例阳性标本与不同取样量的检测结果相同;②C组、D组初检的各10例阳性标本中均各有2例依据不同取样量检测均为HPV亚型漏检;E组初检的10例阳性标本则有1例为HPV亚型漏检。结论 血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的HPV型检测中,使用PCR-芯片杂交法人乳头瘤病毒DNA型检测法,结果会受标本取样量不同而出现差异,需要根据标本的Hb水平,选择合理的取样量开展标准检测,可更好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HPV病毒DNA分型 PCR-芯片杂交法 血红蛋白(Hb)水平 取样量差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不同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Ⅲ级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 60例宫颈上皮内瘤Ⅲ级患者为对象,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 30例患者,对比组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观察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结果 对比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出院时间也要高于观察组;手术 2个月后,观察组的宫颈上皮内瘤复发率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明显小于对比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0.05。讨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Ⅲ级的效果上更好,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宫颈锥切 内瘤变Ⅲ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宫颈锥切方法在宫颈上皮内瘤Ⅲ级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宫颈上皮内瘤Ⅲ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接受宫颈环电切术(LEEP)治疗的对照组相比,经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87%>82.05%)、手术时间(32.19±5.85)ml>(11.24±2.70)ml以及术中出血量(43.52±5.94)ml>(9.25±1.26)ml相对更高(P<0.05),而复发率(7.69%<23.07%)和HPV感染率(10.26%<30.77%)相对较低(P<0.05)。结论在宫颈上皮内瘤Ⅲ级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同宫颈锥切方法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做出选择。

  • 标签: 宫颈锥切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多层螺旋CT后处理及窗技术分析胃肠道急腹症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选取100例胃肠道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并结合窗技术对于患者的临床特征加以分析。结果:在接受检查的患者中,其穿孔位置分别分布在胃部、十二指肠、结直肠、阑尾以及小肠。原发病变段管壁水肿层厚分布游离气体在脂肪窗、肝窗、腹窗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变窗技术 胃肠道急腹症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穴位贴敷配合鼻腔冲洗治疗幼儿应性鼻炎的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实验对象为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位幼儿变性鼻炎患儿,结合治疗措施施行分组。参照组使用鼻腔冲洗后施以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穴位贴敷与鼻腔冲洗,同时进行个体化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密度,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远高于参照组,比对结果差别较大(P<0.05);与实验组相比较,参照组患者治疗后的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密度较高,统计学软件分析后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幼儿变性鼻炎患者使用穴位贴敷搭配鼻腔冲洗后实施护理的效果理想,改善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密度,可以推荐。

  • 标签: 穴位贴敷 鼻腔冲洗 幼儿变性鼻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治疗性沟通对应性鼻炎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期间的应性鼻炎6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常规干预,观察组则采用治疗性沟通。使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分数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应性鼻炎实施治疗性沟通具有良好的积极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值得推广。

  • 标签: 治疗性沟通 变应性鼻炎 心理状态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 目的: 基于大数据观察糖尿病中医型与糖尿病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500例糖尿病患者信息,输入信息管理系统按中医理论辨证型,并对患者进行血糖、血脂、踝肱指数(ABI)、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糖尿病中医型与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有显著性差异( P

  • 标签: 数据库 糖尿病足 危险因子 中医分型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门诊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部接诊的患者12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4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门诊诊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可有效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应用快速准确诊急救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收集2023年6月份胸痛中心质控接受的96例胸痛患者,应用快速准确诊急救护理流程,观察应用效果。结果:自行来院或院前接来的急性胸痛患者,首次心电图平均时间5.06钟;对于STEMI患者,首份心电图至确诊时间平均2.67钟;120心电图远程传输比例100%;肌钙蛋白抽血完成到获取结果时间平均19.13钟;PPCI治疗STEMI患者入门—导丝通过时间平均51.38钟;网络医院转入急症胸痛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导丝通过比例100%;120接急症患者双绕的比例60%。结论: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应用快速准确诊急救护理流程,可以缩短诊耗时时间,使患者可以在第一时间接受治疗,值得推荐。

  • 标签: 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 急诊胸痛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达到提高急诊预检诊质量的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分级分区管理在急诊中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10例急诊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对比前需进行摇号分组,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方式,而观察组人数相同但护理方式为分级分区管理,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急诊预检诊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时间指标有效缩短,与此同时抢救成功率与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对于急诊患者而言,实施分级分区管理可有效提高救治效率与抢救成功率,相比常规组患者满意度更高。

  • 标签: 急诊患者 分级分区管理 急诊预检分诊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钟步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09-2017.08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3例,按照病房号奇偶数的差异,将2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27例患者分为实验组,采用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即6钟步行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即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差于实验组患者,即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辅助6钟步行治疗法的运用,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提升其生活质量,故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得以广泛运用。

  • 标签: 6分钟步行法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AO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接诊的134例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的67例患者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的67例患者接受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A组术后3个月的腕关节活动度及治疗优良率均优于B组(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AO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均较显著,但钢板内固定可更快恢复患者腕关节活动度。

  • 标签: 钢板内固定 外固定架 桡骨远端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