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我院10例冠脉造影的临床诊断。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6例心肌梗塞病人,2例心绞痛病人,1例不典型胸痛病人,1例心律失常的病人共10例,分析这10例患者的冠脉造影对临床诊断的作用。结果阳性率10例患者,阳性率为80.00%,(8/10),其中心肌梗塞组83.33%(5/6),典型心绞痛100.O0%(2/2),不典型胸痛组0.00(0/1),心律失常组100.00%(1/1)。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在确诊冠心病方面上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特别是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方便,且并发症少,成功率较高。所以临床上对冠心病的诊断应综合分析,不单单依据心电图或简单的临床表现来确诊或排除冠心病,应积极建议患者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来确认是否有冠脉病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诊断 冠心病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正常分娩和全程陪护分娩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选取了120例产妇来进行研究分析,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有60例,试验组产妇全程接受分娩陪护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分娩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疼痛分级指标,临床效果等。结果试验组有51例自然分娩产妇,9例剖宫产,对照组有43例自然分娩产妇,17例剖宫产。试验组产妇疼痛和精神状态比对照组优秀,不良事件少,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分娩产妇接受全程陪护护理能够提升分娩质量,改善疼痛和精神状态,降低剖宫产几率,护理质量较高,不良事件较少,所以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全程陪护分娩 正常分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分别选用保守、手术方式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 本院与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收治的 54 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给予保守组( 27 例)患者非手术保守治疗,给予手术组( 27 例)患者手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以及 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 结果: 治疗后,保守组 痊愈率与 肩关节功能恢复 优良率分别为 92.59% 、 96.29% ,比手术组更优( P < 0.05 ) 。 结论: 与手术治疗方式对比,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保守方式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佳的临床疗效,且 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肱骨外科 骨折患者 手术疗法 保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不同护理模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入的58位呼吸衰竭病患,对他们进行包含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康复干预等多种不同的护理模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个病人。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病人在治疗完毕出院生活质量得分显然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病患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并无明显变化。病患对于护理人员的治疗效果满意度高达96.55%。结论在对于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中,通过系统全面的护理,病患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对护患关系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呼吸衰竭 综合处理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诊断晚孕期妊娠胎盘植入的应用与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自2014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晚孕期妊娠胎盘植入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核磁共振及超声检查诊断,分析对比两种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诊断孕期妊娠胎盘植入患者52例,诊断符合率96.3%(52/54);超声检查诊断孕期妊娠胎盘植入患者48例,诊断符合率85.2%(48/54);核磁共振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符合率(P<0.05)。核磁共振临床特征为子宫变形与局部隆凸,胎盘信号不均匀,胎盘呈出现不规则的团块状,出现短T1、长T2信号影,并见胎盘下供血血管出现增多征象。超声检查影像学特征为胎盘后或胎盘实质内出现丰富的血窦与血流信号,同时动脉血液湍急,且会累及于子宫肌。结论:MRI对妊娠晚期胎盘植入诊断准确率优于超声,其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核磁共振 超声 胎盘植入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针对肿瘤的治疗一直备受世界人民关注,但直至今日,临床上最常实施的治疗方式仍然是化疗和放疗,尽管人们已经了解该疗法的诸多弊端。而免疫治疗肿瘤的方式则可以弥补前者的许多不足并大幅度减轻了副作用损害,它通过诱导、激发人体的自身免疫去进行抗肿瘤免疫应答。据研究,肿瘤微环境中 CAF 细胞可调控肿瘤细胞生长, 其干扰T细胞 - 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并最终阻碍肿瘤破坏,阻碍免疫应答,故 CAF细胞是一个有效的免疫治疗靶点。此处将三种针对 CAF细胞治疗的药物进行药效对比

  • 标签: CAF细胞 药效对比 诱导细胞凋亡 MPSSS GQP lentinan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血糖检验中末梢血与静脉血的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0月在二院进行血糖检测的138例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血糖监测,分别采用末梢血的检验和静脉血的检验,观察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末梢血的检测结果比静脉血的检测数值稍低,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静脉血检测会出现较多的低血糖现象,两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的血糖检验较为方便,而且安全性高,但是在临床治疗中还是要选择静脉血的血糖检验。

  • 标签: 血糖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9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使用不同血液保养液管( ACD)制取的 血浆质量。方法:分析抽选 我院收治的 70例患者,用 不同配方的 血液保养液管( ACD)采集 患者的静脉血,每管各采集 5ml血液,对两种血浆质量进行分析,包括 PT、 APTT、 TT、 Fg、 FⅡ、 FⅤ、 FⅦ、 FⅧ、 FⅨ、 FⅩ和 TP。结果:两组 PT、 APTT、 TT、 Fg、 FⅡ、 FⅤ、 FⅦ、 FⅧ、 FⅨ、 FⅩ和 TP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使用两种配方的 血液保养液管( ACD),对血浆质量影响不大,临床需根据具体检测的项目情况选取适用 血液保养液管,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保养液管 (ACD) 血液保养液 血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安宁照护与普通照护在终末期癌症患者中的对比。方法选择绵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共30位终末期癌症患者,所选患者均无法行手术、放疗、化疗等积极治疗,仅仅行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患者被随机分成安宁照护组、普通照护组,两组各15人进行对比。结果从了解病情、预后看,安宁照护组患者100%了解病情、预后;从缓解焦虑感看,安宁照护93.3%患者焦虑感减轻,普通照护60%焦虑感减轻(P=0.039);从疼痛缓解看,安宁照护患者100%疼痛减轻,普通照护80%疼痛减轻(P=0.043)。结论安宁照护更能满足终末期癌症患者需求。

  • 标签: 安宁照护 普通照护 癌症 终末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采血方法应用于新生儿足跟采血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采血新生儿共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足跟采血)与观察组(改良足跟采血)各100例,对比两组采血耗时、一针采血成功率、新生儿疼痛情况以及足部瘀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采血时间(28.611.3)s短于对照组的平均采血时间(41.815.2)s,一针采血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94.00%),新生儿轻度疼痛发生率(71.00%)高于对照组(53.00%),P均<0.05;两组足部瘀斑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改良足跟采血方法应用于新生儿采血较常规足跟采血耗时更短,操作容易,一次成功率更高,对新生儿造成的疼痛更少,更值得推广。

  • 标签: 足跟采血 新生儿 改良采血方法 采血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碘131和抗甲状腺药物两种方式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称“甲亢”)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6月收治的44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2例,其中对照组用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用碘131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碘131 抗甲状腺药物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采血方法应用于新生儿足跟采血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采血新生儿共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足跟采血)与观察组(改良足跟采血)各100例,对比两组采血耗时、一针采血成功率、新生儿疼痛情况以及足部瘀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采血时间[(28.611.3)s]短于对照组的平均采血时间[(41.815.2)s],一针采血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94.00%),新生儿轻度疼痛发生率(71.00%)高于对照组(53.00%),P均<0.05;两组足部瘀斑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 改良足跟采血方法应用于新生儿采血较常规足跟采血耗时更短,操作容易,一次成功率更高,对新生儿造成的疼痛更少,更值得推广。

  • 标签: 足跟采血 新生儿 改良采血方法 采血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脊柱外伤应用CT和MRI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6例脊柱外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CT诊断为对照组,MRI诊断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韧带损伤、周围软组织损伤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碎骨片的检出率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在脊柱外伤的诊断中均具有显著效果,在临床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诊断方式或进行联合诊断。

  • 标签: 脊柱外伤 CT MRI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