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堵塞的原因和减少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护理对策,方法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60例留置PICC导管进行静脉输液、静脉高价营养及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4例留置PIcC患者发生完全性堵管无法再通而拔管,2例发生不全性赌管经处理后仍不全性赌管。结果PICC导管堵塞与护士操作不当、输注高浓度药物前后冲管及封管方法不正确、输血后未及时冲管及更换肝素帽,老年患者血液黏度异常有关。结论了解并合理应用PICc导管,正确的冲管及正压封管,配制浓度适宜的封管液,合理用药,严密观察,可防止导管堵塞,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PICC置管.导管堵塞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的两种穿刺方法的穿刺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择期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平面内技术组(A组)和平面技术组(B组)。记录两组总穿刺时间,穿刺尝试次数,第一次成功率,第一次成功者穿刺时间,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与A组相比穿刺时间(172±2)svs.(168±3)s和穿刺次数2(1,2)vs.1(1,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A组相比,第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76%vs.60%),第一次成功穿刺时间短于A组(94±1)svs.(106±2)s,穿透法例数多于A组(40%vs.20%),动脉周围血肿发生率多于A组(20%vs.1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平面桡动脉置管技术与平面内技术相比能提高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所需操作时间更短,但穿透法发生率增高。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其除痹散和针灸联合对其眼肌麻痹进行治疗所取得的相关效果进行总结。方法为此我院特选取来我院门诊进行相关就诊70例属于眼肌麻痹的相关患者,为此我院特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在此次研究当中对观察组我们将施以口服除痹散并加以针灸对其进行联合治疗,而对照组则对其进行口服维生素B1、B12还要对其加以针灸方面的治疗。结果其观察组所取得的治愈率高达100%,对其每天治疗的天数均为17天。而对照组所取得的治愈率达到93.4%,其平均所需要的治疗天数为39天。两组所取得的相关数据的比较差异十分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除痹散和针灸对其进行联合治疗其患者所出现的眼肌麻痹症状时,其所取得的疗效十分的确切,其治疗的周期也是十分的短,其治愈的成功率也是相应高,其所取得的不良反应也是十分甚微,此种方式是目前在临床当中治疗眼肌麻痹病症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 标签: 除痹散 眼外肌麻痹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尼莫地平针微泵后致周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其对策。方法选择11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给予组建药物静脉小组进行针对性培训、统一静脉观察周期、预防性用药、并统一穿刺静脉及留置针等静脉预防保护措施进行干预。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Ⅰ度23例、Ⅱ度12例、Ⅲ度5例;干预组仅发生Ⅰ度静脉炎10例。两组数据经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专人负责管理,统一穿刺静脉及留置针型号,预防性用药保护静脉,统一静脉观察周期等方法及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尼莫地平针致周静脉炎的发生率。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尼莫地平 静脉炎
  • 简介:目的观察肠内营养联合肠营养(EPN)和单用肠营养(PN)对早期胃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8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采用EPN,B组采用PN营养支持。于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两组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C反应蛋白水平(CRP),并观察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ALB、PA、CRP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第8天ALB、PA有所增长,分别由(35.47±3.95)g/L、(263.32±24.54)g/L增至(38.10±3.47)g/L、(276.19±22.27)g/L,B组术后第8天ALB、PA无明显增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8天CRP均明显降低,A组由(17.5±4.6)mg/L降至(3.1±2.0)mg/L,B组由(16.9±4.9)mg/L降至(4.7±2.2)mg/L,A组降低幅度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2.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5%,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0;B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7.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0%,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7.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术后应用EPN营养支持相对PN可保证患者营养供给、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作为早期胃癌术后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方法“PICC”在护理肿瘤患者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回顾并分析了2012年4月~2013年11月来我院就诊并确定为肿瘤的患者88例,根据查阅治疗记录、病历本及随访记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47人以及对照组41人,治疗组采取中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方法,即PICC;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方法。3个月后对比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达95.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仅为73.2%,两组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护理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临床应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止咳方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疗效。方法132例风热咳嗽患儿均采用清止咳方治疗,3-7天为1疗程,1-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62例,好转6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2%。结论清止咳方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疗效显著。

  • 标签: 清肺止咳方 风热咳嗽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多脏器损害或衰竭的临床诊治。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4年的118例肺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认真分析和探讨。结果有43例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占36%,男27例,女16例。结论慢性源性心脏病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是本病死亡的主要源因,而最主要的诱发源因为肺部感染。

  • 标签: 肺心病 多脏器损害 分析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创机械通气在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同症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常规呼吸康复治疗,研究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气分析(PaO2、PaCO2、pH)相较与治疗前及观察组均有明显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肺部功能情况也改善明显,喘息、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现象均有好转。结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能更好的辅助患者进行呼吸,改善不良症状,进而保障了肺部得到康复,恢复患者正常生活水平。

  • 标签: 无创通气 COPD 慢性呼吸衰竭 肺康复
  • 简介:摘要慢性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并不少见。它是严重肺部感染,高碳酸血症的后果之一。在这组异常中,起源异常多于传导异常。与同时伴有冠心病,电解质紊乱有关,治疗上则针对原因而治。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在非创伤性检查方法中,超声心动图对肺心病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对肺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源性心病诊断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接受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03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ECMO辅助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15例(34.88%),24例次(55.81%)。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12例次,50.00%)为主;其次是血液系统(6例次,25.00%)、皮肤和软组织(5例次,20.83%)等。分离病原体2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株(67.86%),革兰阳性球菌7株(25.00%),真菌2株(7.14%);主要分离自痰标本(12株,42.86%),其次为血标本(9株,32.14%)和伤口分泌物标本(6株,21.43%)等。ECMO治疗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ECMO辅助时间、并发症、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或切开、留置导尿管有关。结论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较高,医院应针对相关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ECMO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人工心肺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 感染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潮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水合氯醛的镇静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00例慢性咳嗽患儿的潮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1000例慢性咳嗽患儿支气管激发实验的阳性率为62.5%,实验全程检测SPO2及肺部哮鸣音,无一例出现SPO2小于85%、呼吸窘迫及哮喘重度发作,流速容量环的变化符合测试结果。水合氯醛运用成功率为81.7%,其余镇静失败者选择人工气道激发实验。结论婴幼儿潮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安全、可靠;水合氯醛的镇静效果良好。

  • 标签: 潮气肺功能 婴幼儿 水合氯醛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BPD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胎龄在34周以内、生存28d以上的621例早产儿资料。以BPD的发生与否分为BPD组与非BPD组,并对多种危险因素与BPD的发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产儿BPD发生率为15.9%。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及并发出生5min窒息、肺炎、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急性窘迫综合征、呼吸机治疗、肺动脉高压、贫血、宫内发育迟缓、败血症、产前感染、高浓度吸氧、其母有产前感染性疾病与BPD发生有关,其中胎龄、低出生体质量、高浓度吸氧、呼吸机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败血症、产前感染、发育迟缓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保证胎儿宫内正常生长发育、尽可能避免早产、减少感染、合理应用机械通气以减少肺部并发症是预防早产儿发生BPD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服用自拟补益肾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缓解期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用西药治疗,观察组54例服用中药汤剂补益肾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66%,并且观察组治疗后功能的改善及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结论在哮喘缓解期服用中药汤剂补益肾汤加减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哮喘缓解期 中药 补肺益肾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耐多药结核病是指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2种者。耐多药肺结核常规化疗空洞难以闭合,痰菌难以转阴,治疗效果差,是结核病控制的棘手问题。目前,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呈逐渐增多趋势,给结核病的治疗和控制带来极大困难。为了提高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改善复治耐药结核病人的生活质量,科学治疗,我们对莫西沙星进行了临床观察分析。

  • 标签: 莫西沙星 耐多药肺结核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