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产科手术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0月至我院进行产科手术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成对照组200例,实验组200例,前者进行单纯腰麻的麻醉方式,后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麻醉效果与安全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手术中,对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安全更高,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产科手术 应用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与安全。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进行发热治疗的102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均5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乙酰氨基酚混悬剂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安全。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50例,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45例,88.2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例,5.88%)低于对照组(7例,13.73%),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发热患儿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其退热效果好,持续时间长,安全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布洛芬混悬液 小儿发热 疗效和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儿童发热采用布洛芬混悬液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14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3例发热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52例与对照组51例。研究组采用布洛芬口服退热;对照组采用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口服液退热治疗,评价退热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服药后60min、90min内的体温均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t=-5.638、-2.917,P<0.05)。两组患儿服药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对儿童发热采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效果较好,患儿未发生不良反应,用药具有安全

  • 标签: 发热 布洛芬 儿童 临床疗效 安全性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风险管理对精神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挑选本院在 2019年 1月— 2020年 5月间收治的 8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即常规组( n=40)和研究组( n=40),常规组行传统护理,研究组采取风险管理模式,统计并对比两组精神病患者的病房内安全、患者对于安全的认知度以及意外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精神病患者的病房内安全与患者对于安全的认知度均明显高过常规组,且研究组精神病患者的各项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亦相较于常规组显著更低,其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精神科护理中提高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病房内的安全,增强患者对于安全的认知度,并最大程度降低意外时间的发生。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护理方法 安全性 影响研究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脊柱创伤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 68 例 脊柱创伤 患者,抽签法划 分成观察组(小切口手术) 与对照组( 传统开放手术 )各 34 例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率较低 , P< 0.05。结论 :小切口手术治疗脊柱创伤 患者能提高整体疗效,具较高安全

  • 标签: 脊柱创伤 小切口手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血型鉴定与抗体筛查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14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70例。对照组患者在输血前所进行血型鉴定,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抗体筛查,比较两组患者因意外情况而造成的不能及时治疗情况发生的几率。结果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由于意外情况发生而不能及时治疗的几率为1.4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血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与抗体筛查能够减少各种输血反应情况的发生,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输血前血型鉴定 抗体筛查 临床输血安全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氨氯地平治疗劳力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劳力性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者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治疗6个月时急性心梗及死亡情况,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发生急性心梗率及死亡率分别为6.25%和2.08%,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5%和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治疗劳力性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高。

  • 标签: 劳力性心绞痛 氨氯地平 常规治疗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广东深圳518000)摘要目的对化学药品由口服给药方式改为注射给药后的非临床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抽取110例在我院就诊期间将口服用药改为静脉用药的临床患者病例,对其在用药过程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相关的非临床安全因素进行总结。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给药途径发生改变后可以导致活性物质发生改变、制剂相关改变、暴露程度发生改变,对给药途径改变后的非临床安全进行评价的项目应该包括药理学试验、药毒性试验、致癌性试验。结论对化学药品由口服给药方式改为注射给药后的非临床安全因素和对非临床安全进行评价的主要途径进行充分了解,可以保证今后临床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选择更加合理有效的给药途径,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保证的同时使其非临床安全进一步提高。

  • 标签: 化学药 口服 注射 非临床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与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术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4年9月分别以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及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术治疗的2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追踪并总结分析,其中A组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4例,B组行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术14例。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无术后切口血肿,无甲状腺功能低下现象,B组术后出现短暂性声嘶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复发2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复发1例,A组术后出现手足抽搐1例,短暂性声嘶1例,未见复发病例。结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有效手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首先考虑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 标签: 甲状腺良性肿瘤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微波消融术与手术切除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 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 32例,观察组行微波消融术,对照组行手术切除。所有研究对象术后 1、 6个月时观察结节和甲状腺功能变化,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 1、 6个月随访,两组研究对象甲状腺结节均未复发,但对照组患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低于观察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观察组( P< 0.05)。对照组术中出血、术后发热、颈部不适、手术部位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6.9%显著高于观察组 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微波消融术与手术切除治疗甲状腺结节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微波消融术安全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波消融 手术切除 甲状腺结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分成观察组42例以及对照组4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曲普瑞林治疗,对照组采用亮丙瑞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SH(促卵泡激素)、E2(雌二醇)以及血红蛋白,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经过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出现明显升高,同时FSH出现下降,肌瘤体积出现缩小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亮丙瑞林相比较,曲普瑞林能够有效缩小患者的肌瘤体积,同时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亮丙瑞林 曲普瑞林 子宫肌瘤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小儿科近年来收治的72例惊厥持续状态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地西泮治疗组(对照组)和咪达唑仑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36例,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的惊厥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未出现呼吸抑制、循环障碍等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控制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效果较好,且安全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惊厥持续状态 小儿 咪达唑仑 临床疗效
  • 作者: 聂长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1504)  【摘 要】目的:深入探究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克林霉素治疗,观察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盆腔炎患者治疗中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值得应用。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技术治疗小儿骨折的护理效果及安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2月到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患儿高18.0%,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而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0%,二者相差18.0%,数据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采用外固定技术治疗骨折患儿时采用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且安全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外固定技术 小儿骨折 护理效果 安全性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及安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按照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个性化处理,分别比较其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3.3%,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8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个性化针对性的治疗,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88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分成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中医治疗,各4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7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的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中医疗效显著,安全较高,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冠心病心律失常 中医治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更加受到关注和重视。但院前急救人员的安全常常被忽视,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的职业安全却常受到威胁。这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现场急救环境、服务对象、防护知识、防护设施等。

  • 标签: 院前急救人员 安全隐患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微波消融术与手术切除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行微波消融术,对照组行手术切除。所有研究对象术后1、6个月时观察结节和甲状腺功能变化,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6个月随访,两组研究对象甲状腺结节均未复发,但对照组患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低于观察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术后发热、颈部不适、手术部位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9%显著高于观察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消融术与手术切除治疗甲状腺结节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微波消融术安全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波消融 手术切除 甲状腺结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皮穿刺引流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安全。方法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做研究对象,对比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实验组进行经皮穿刺引流术,对照组进行常规切除术,手术同时均给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术后分析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与有效率、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8%,对照组25%,X2=4.16,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能够降低外科手术与麻醉的风险,减少病人痛苦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穿刺引流 急性胆囊炎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