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朗迈(LabUMat2+UriSed2)全自动尿液分析仪、人工镜检措施实施后,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监测效果,评估上述方案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8月-2021年8月,选择我院100例患者尿液样本,所有患者均给予随机分组法(两组:各50例)。组别设置:研究组、对照组,上述组别分别给予朗迈(LabUMat2+UriSed2)全自动尿液分析仪、人工镜检。对比上述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与研究组相比,对照组灵敏度、特异度较低,P

  • 标签: 朗迈(LabUMat2+UriSed2)全自动尿液分析仪 人工镜检 尿液 红细胞 白细胞
  • 简介:摘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多发于儿意及青少年,老人及婴幼儿亦偶有发生,是由EB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传播途径主要由鼻咽腔通过飞沫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 标签: 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误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外周血涂片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病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47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血常规、外周血涂片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总结所有患者的增生程度与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结果:所有患者中骨髓细胞增生活跃的患者数量最多,骨髓细胞增生极度减低的患者数量最少。检验结果显示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按照从高到低排序为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贫血、淋巴瘤、骨髓瘤、脾功能亢进与造血功能异常。结论:采用血常规、外周血涂片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病因的效果较好。

  • 标签: 血常规 外周血涂片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全血细胞减少
  • 简介:摘要全子宫切除术是切除包括宫颈在内的全部子宫的手术方法,当子宫肌瘤大于2.5个月妊娠大小或症状明显,继发贫血经药物治疗无效,不需保留生育功能,或是疑有恶变时可行次全切或全子宫切除术。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减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自愿纳入本次实验的患者有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分析采取优质护理的患者对降低患者并发的意义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并发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为两组患者发放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大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在促进患者治疗的同时,降低患者并发发病率,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优质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并发症发病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是非常常见新生儿血液系统急性病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具有起病急速、发展迅速和病因复杂特征,症状比较轻患儿具有自限性,部分重症患者会出现严重消化道和肺部出血问题,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就会给患者生命严重威胁。根据研究发现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并发主要原因是感染因素和缺氧因素导致,随着时间发展会诱发病症不断严重需要进一步对于新生儿血小板病症进行合理治疗。

  • 标签: 新生儿 血小板 发病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肌肉减少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0例拟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采用生物电阻法测定体脂和非体脂,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围比(WHR),并应用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RSMI)鉴定肌肉减少患者,比较肌肉减少组患者与非肌肉减少组患者术后并发发生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80例手术患者肌肉减少共20例,肌肉减少的发病率为25%;肌肉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的发生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高于非肌肉减少患者(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并发肌肉减少增加患者术后的并发、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 标签: 肌肉减少症 结(直)肠癌 骨骼肌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瓣膜置换术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患者的术后治疗及患者的病情进展进行护理。结论肝素是瓣膜置换术后最常用的抗凝药。低分子肝素术后抗凝的应用及其可能发生的并发使患者护理更加复杂,病情更加多变。做好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对确保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瓣膜置换 血小板减少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86例。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实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减少并发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导管阻塞发生率以及导管脱出渗液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并发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期间,给予护理干预模式,可减少并发的发生,有利于患儿顺利输液,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静脉留置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rhTPO治疗的血小板减少患者46例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采用rhIL-11治疗的血小板减少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小板值以及用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开始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摘要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Primaryimmune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常见的以皮肤黏膜、内脏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血小板生成不足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近年来,随着对ITP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补体作用、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异常等许多观点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对ITP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发病机制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膳食营养与适量运动护理方案在老年肌肉减少患者中的影响。方法 2022.01-2023.12 我院收入老年肌肉减少总共60例患者,依据抽签法将其中30例归为常规组(依据常规提供护理),余下30例归为观察组(增加膳食营养与适量运动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60例患者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肌肉质量(10.55±1.53)分、骨骼肌质量指数(8.51±1.79)kg/m 、小腿围(35.41±2.13)cm、血红蛋白(132.47±10.17)g/L及血清蛋白(36.81±4.56)g/L指标均较常规组高,5次起坐实验时长(8.51±1.79)s比常规组(8.51±1.79)短(P<0.05)。结论 在老年肌肉减少患者中采用膳食营养与适量运动护理,能显著改善其营养状态,对提高骨骼肌功能有促进作用。

  • 标签: 膳食营养 适量运动 老年肌肉减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工显微镜法在结核病患者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24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观察组采用手工显微镜法,对照组采用仪器法。对比两种计数法的分类情况并借此评估手工显微镜法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比率和中性粒细胞比率无显著差异,中间细胞比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506,P<0.01)。结论手工显微镜法在结核病患者的白细胞分类计数中不可替代,临床上可以联合使用手工法和仪器法。

  • 标签: 结核病 手工显微镜法 仪器法 白细胞分类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奥平栓配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降低复发率。方法选择180例尖锐湿疣患者;分为治疗组(n=90),对照组(n=90)。治疗组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湿疣病灶局部皮下注射;奥平栓阴道用药并且配合CO2激光灼烧疣体联合用药。对照组采用单纯CO2激光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痊愈率达到97.8%,复发率2.2%;对照组痊愈率66.7%,复发率33.3%。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临床疗效观察表明,应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奥平栓配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明显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用药量小,安全经济,毒副作用轻,弥补物理治疗不足,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尖锐湿疣 CO2激光治疗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 奥平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太极拳对社区围老年期人群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130名患儿分为细菌和病毒感染组,30名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治疗前对感染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WBC和CRP,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候再检测WBC和CRP,比较治疗前后结果。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WBC、CRP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病毒感染组(p<0.05),病毒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全血CRP有显著差异(p<0.05),WBC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血CRP可作为区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WBC联合全血CRP检测对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白细胞计数 全血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我院收治的215例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45例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患儿动态监测PCT、CRP及WBC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PCT、CRP及WBC指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经治疗3、7d后,PCT、CRP及WBC值明显下降,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监测PCT、hs-CRP及WBC计数对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患儿病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手足口病患儿 血清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全血白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