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Br模型研究了控制螺旋波破碎问题。考虑到螺旋波破碎是由于多普勒不稳定产生的,我们提出在均匀介质引入不可激发介质缺陷和可变性介质缺陷,通过让螺旋波波头绕缺陷运动来稳定螺旋波。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介质缺陷稳定螺旋波的能力有所不同,可变性介质缺陷防止螺旋波破碎的能力更强。这些研究结果能够为心脏学家防止心颤致死提供有用的信息。

  • 标签: 螺旋波 激发介质 缺陷
  • 简介:随机Petri网(SPN)是一种基于状态空间的可靠性建模分析方法,由于它具有其他可靠性分析方法(可靠性框图、故障树等)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使其成为目前系统可靠性分析备受关注的一种方法。但是,当所分析系统复杂时,状态空间爆炸问题是SPN进行系统可靠性分析最大的挑战。特别针对神光Ⅲ原型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这一庞大、复杂的系统,状态空间大小不可估量,所以很有必要研究克服SPN空间状态爆炸的方法。根据系统可靠性分析时常用到的SPN模型结构和有关可靠性分析理论知识,提出了模型结构约简方法,以约简系统模型,从而克服或缓解SPN模型可靠性分析的状态爆炸问题。

  • 标签: 可靠性分析方法 SPN模型 系统可靠性分析 状态空间爆炸 随机PETRI网 计算机控制系统
  • 简介: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解疑,最终达到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创新。本文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就如何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质疑问难、设计开放题、拓展应用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必须注意的问题。

  • 标签: 问题意识 问题情境 培养
  • 简介:本文指出了粘滞系数实验的计算错误。详细推导了正确计算液体粘滞系数的计算公式。

  • 标签: 粘滞系数 摩擦力矩
  • 简介:片状放大器系统是高功率激光装置最主要的能量和功率来源,它主要解决驱动器的纵向能量传输和转换问题。放大器能量转换主要通过储能组件、脉冲氙灯、泵浦腔和增益介质等单元部件实现。为了达到最佳的性能和最高的效率,必须使放大器每一个单元部件设计尽量最优,并保持较高的可靠性。影响储能的主要因素见图1。放大器的设计和优化,关联到众多元器件的协同配合,在各单元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对系统的影响和指标分配。放大器的设计需要是在总体设计的框架下,以提高系统的储能效率、增益能力、降低热效应为目标,结合元器件的可靠性水平,进行系统设计。同样,合理均衡的能量转换和传输过程,也是决定放大器稳定可靠、高效运行的前提和保障。

  • 标签: 高功率激光放大器 能量传输 高功率激光装置 部件设计 可靠性水平 储能效率
  • 简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学习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物理教与学的现状,结合新课改理念,从探究式学习的内涵、特征、理论基础出发,阐述了在物理教学实践实施探究式学习的一些具体措施,为物理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提供可借鉴的途径和方法。

  • 标签: 探究武学习 物理教学 措施
  • 简介:在“神光”Ⅱ辐射输运实验,测得中心频率为211eV和840eV两群辐射传出输运管右端的时刻。为了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所反映的物理现象,利用二维多群辐射输运程序(LARED-R-1)对实验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细致分析了不同群辐射在CH泡沫的传输特征。输运管半径为300μm、长300μm,管内填充密度为0.05g/cm^3CH泡沫。在管左端加随时间变化的辐射流,辐射流的峰值为0.42×10^14MW/cm^2,峰值时刻1.36ns,脉宽1.11ns。辐射在CH泡沫的传输特征与光学厚度密切相关。

  • 标签: CH泡沫 传输特征 群辐射 “神光”Ⅱ激光器 输运介质
  • 简介:高效输运是非线性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于蚂蚁等社会性物种的生存乃至人类社会的高效发展都至关重要。深入了解真实的生物群体到底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当前的热点话题。这类实验的关键在于,如何精确控制实验条件以制造拥堵:而这样的实验条件却长期难以得到很好的实现。我们采用"凿路法"控制路径,成功实现了蚂蚁输运的路径拥堵。另外,我们进行了真实蚂蚁的双通道输运实验。通过比较凿路法与架路法实验条件下,左右道路蚂蚁数目的对称破缺,证实了凿路法的有效性。

  • 标签: 蚂蚁 输运 拥堵 控制
  • 简介:该文通过对量子力学教学中常见的困惑与困难进行分析,认为造成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和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源在于对量子力学课程自身认识的不足。针对实际教学的现象发现,经典物理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严重影响着量子力学的教学效果。另外,该文通过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并给出一些意见。

  • 标签: 量子力学 经典物理 物理问题
  • 简介:物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物理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物理学科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实际化的、生活化的教学,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获得更佳更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以最普通的塑料饮料瓶在物理教学的运用为例,谈谈“坛坛罐罐当仪器”的实际教学效果.

  • 标签: 塑料饮料瓶 物理教学 物理学科 生活实践 教学效果 生活化
  • 简介:目的:探索燃料富氧燃烧过程不同浓度CO2的稀释作用对NOx生成的影响,为探索Nx在O2/CO2气氛中生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创新点:提出一种无分支链式反应解释说明CO2在还原性粒子环境对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ChemkinPro塞流式反应器模块对混入NH3的CH4燃料在O2/CO2气氛反应进行数值模拟,同时改变CO2的稀释程度来探索CO2浓度对NOx生成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反应机理下的模拟结果,探索此环境NOx的生成机理(表1)。结论:1.无支链反应机理可用于解释CO2在还原性粒子环境对Nq生成与还原的影响;2.随着C02浓度的升高,无支链反应和支链反应相互竞争H,进而抑制NO的生成;3.在对NH,转化效率的影响方面,CO2浓度增加引发的无支链反应和支链反应对H的竞争,在富燃料条件下从促进转化变为抑制转化,在化学当量和贫燃料条件下从无影响变为抑制转化。

  • 标签: CO2 富氧燃烧 NO 燃料稀释
  • 简介: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研究方法题越来越多.这对于初中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将有很大益处.

  • 标签: 科学研究方法 应用 能力要求 新课程改革 中学生 科学方法
  • 简介:从光路的角度上分析了分光计反射绿十字的高度问题,在此基础上介绍快速调节分光计方法。并讨论了望远镜垂直仪器中心轴这一困难步骤的粗调问题,最后总结了该实验的一些注意事项。

  • 标签: 分光计 反射绿十字 垂直仪器中心轴
  • 简介:制作了准直型、L型及Z型等不同形状,不锈钢、花岗岩和水泥等不同材质的裂缝,测量了缝宽范围0~1.0mm、气体流速范围0~10m·s-1时的颗粒透过率,初步研究了亚微米颗粒在裂缝的沉积行为.结果表明:准直光滑裂缝颗粒沉积机理较简单,可以用经验公式较好地描述;曲折裂缝碰撞机理的作用主要受流速的影响.材质对透过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作面粗糙度的影响;对于工作面粗糙的裂缝,最易透过流速为1.0m·s-1,最易透过粒径为0.39μm.

  • 标签: 放射性颗粒 裂缝 沉积行为 泄漏 透过率
  • 简介:在众多的大学物理实验当中,光学实验由于概念理解上的抽象性,再加上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实验预期。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验教学发现: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基础之上,采用思考-讨论-精讲-动手实验这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光的衍射实验,从而更好地实现实验目的。

  • 标签: 光的衍射 衍射光强分布图 光阑 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