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工业的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随着地区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为民实现民族地区工业经济可持发展,必须采取一系列维护工业生态环境系统和工业经济系统正常运转并实现有机结合的对策和措施。

  • 标签: 民族地区 工业经济 可持续发展 工业生态建设
  • 简介: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发展及其地位、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和不断深化的过程,安徽民营经济在坎坷与跌宕中前行。民营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公有制是唯一的所有制形式,对个体私营经济采取改造、赎买、合作乃至兼并、消灭的政策,改革开放前安徽个体工商业濒临绝迹。

  • 标签: 个体私营经济 安徽省 工商局 民营经济 个体工商户 傻子瓜子
  • 简介:1994年蒙古国十大经济事件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1%据蒙古报刊透露,蒙古国国内生产总值1992年比1991年下降10%,1993年比1992年下降1.5%,1994年比1993年增长2.1%,其中工业纯产值增长2.7%,农牧业增长7.1%,建筑业...

  • 标签: 蒙古国 大经济 通货膨胀率 1994年 蒙古政府 国内生产总值
  • 简介:经济增长点就是指发动和组织未来经济动力的力量。在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之际,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产业形态正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兴起,并呈迅猛发展之势。知识经济作为一个时代,它与以往的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本文试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探视和研究知识生产力的作用。  一、知识生产力的形成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智能社会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生产力是以不可遏制的态势向前发展的。出现这一态势的原因是由于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是动态的和可变的。在探讨生产力演变规律时,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简单的现象,即知识的获得、运用、继承和发展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在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中,智力因素日益替代物质因素而成为决定生产力进步的主要因素。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时代,即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目前正在兴起和形成的知识经济时代。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和自然资源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土地的优劣、自然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了生产力的布局及发展程度。这时不能说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没有影响,但这种影响十分有限。到了工业经济时代,商品、资本等资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因素。此时,作为生产力附着性因...

  • 标签: 日益膨大 生产力日益 知识生产力
  • 简介: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的提出,科技创新作为“丝路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备受关注,青海省作为贯穿南北丝绸之路的桥梁和纽带,其科技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特点,从科技创新过程着眼,将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进行了一定延伸,拟构建青海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AHP——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对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青海省科技创新能力大体呈现快速发展趋势,2013年至2014年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为青海省推进丝路经济带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力投入及环境效益等方面仍亟需改善。

  • 标签: 丝路经济 科技创新 评价 AHP——灰色关联
  • 简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契合中土两国的战略与经济需要,为中土经贸关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土耳其拥有独特的地缘政治经济地位、较强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是建设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天然合作伙伴,可以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也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远期发展前景的关键支撑。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机遇,未来中土经贸关系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通道建设、市场准入机制、投资金融合作等方面都大有可为。土耳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与欧亚地缘经济格局变迁上的经济重要性未来值得中国更加关注。

  • 标签: 丝绸之路经济带 土耳其 中国 中土经贸关系
  • 简介:2016年自治区生产总值预计达1148亿元、增长11.5%,连续2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西藏更加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更多的财力投放到民生和扶贫领域,努力使西藏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16年,西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875元和9316元,增长10%和13%;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110万人次;减少贫困人口13万人,完成7.7万人易地扶贫搬迁。

  • 标签: 人均可支配收入 湿地保护 迪庆州 国家湿地公园 唐卡画 唐卡艺术
  • 简介:1959年秋天,刘少奇过去落下的顽疾肩周炎又发作了。有时,他痛得满头大汗,只好把胳膊势在枕头上,坚持工作。为此中共中央决定他到海南岛休息治疗一段时间。这次休养中,他除了洗洗海水浴以外,主要的时间都放到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书上了。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毛泽东的号召。当毛泽东发现大办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乱子以后,感到实践中出乱子,还是因为思想不清醒,没有把握住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因此,在局部纠“左”的同时,就号召各级干部读点理论书,以后强科学性和预见性。1958年11月9日,毛泽东发出致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4级党委委员信,今谈读书问题。他建议同志们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

  • 标签: 刘少奇 苏联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 教科书 毛泽东 按劳分配
  • 简介:政协贵阳市白云区委员会自1981年8月成立至2000年止,历六届20年发展历程。20年来,区政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围绕全区工作大局,积极开展视察调查和专题

  • 标签: 白云区 政协工作 贵阳市 爱国统一战线 参政议政 政治协商
  • 简介:世纪之交,一个新鲜而又激荡人心的语汇频繁而又亮闪闪的出现在各种媒体和人们的视野里,这就是“知识经济”。它从美国传出,在新世纪的晨光里以锐不可挡之势快速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渗透。知识经济是在70年代后“工业经济”、80年代初“信息经济”和中末期提出的“高科技经济”等经济基础上兴起的。1996年,国际经合组织将其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 标签: 知识经济 地方志事业 中国 忧患意识 危机感 编纂工作
  • 简介:受聊城市委托,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专家组对聊城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进行了讨论、修订和反馈,与聊城市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互动。这里,对聊城市“十三五”规划理念、战略构想等提出初步建议,并将其概括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标签: 聊城市 经济规划 通则 国家发改委 国际合作 专家组
  • 简介:1980年代起,经济史学家开始重新检讨世界大萧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观点认为1930年代中国出现的经济危机和世界大萧条并无直接关系,对当时中国经济真正的影响是来自日本对中国的军事袭击和世界银价的大幅波动。1930年代的中国,对于国民政府、英美日列强和中外商人来说,不是破产的年代,而是一个博弈的年代。国民政府恰是抓住此时机推行了币制改革,掌控了国家财政,"萧条"于中国有"危"也有"机",不可概以负面论之。

  • 标签: 世界大萧条 1930年代 中国经济
  • 简介:有清一代,锦屏的王寨、茅坪、卦治已经发展为贵州的最大木材市场。发生于清水江地区的"皇木案"、"白银案"、"争江案"、"伕役案",统称"清江四案",全面的,也是最集中的反映了"苗杉"在流通交易过程中的情况。"皇木案"反映明、清王朝征派"苗杉"的由官员专办转制为木商兼办的过程;"白银案"反映外省木商使用假币购木的情况;"争江案"反映各寨充当交易中介的行户夺"当江"权益的贯穿于有清一代的斗争;"伕役案"反映因"当江"各寨受益多寡而承担徭役不均引发的不断诉讼,此类社会现象,史不记载。"四案"的诉状和政府的公文保存于民间,就成了反映锦屏林业史的宝贵的民间文献。本文首先介述"皇木案"反映"苗杉"皇木转化为商品的历史轨迹。

  • 标签: 皇木 苗杉 林契 锦屏文书
  • 简介:埠际贸易的宏观变化改变了上海原来的经济中心地位,上海工业中心的兴起,保持了其全国外贸中心地位。在对外贸易上,工业中心给外贸中心以强有力的支持;在国内埠际贸易中,上海的影响由外贸向工业中心转化,并保持强大的影响力。上海与对象口岸间的互动中,有直接航运的困窘、中外商人的利益争夺、资金的短缺与牵制,上海由此逐步形成了航运、商业和金融中心。

  • 标签: 埠际贸易 多功能经济中心 区域发展
  • 简介:经济重心的转移为主线,探讨了先秦、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国北方经济的兴衰及经济重心的演变过程.从总体上来说,既是一部运用历史区域经济地理方法对北方经济进行考察的力作,更是经济重心南移问题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 标签: 中国北方 经济重心转移 《中国北方经济史》 经济史 评介 民生
  • 简介:21世纪将是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扩大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时期。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需要清醒的认识形势,抓住机遇,明确任务,推进我国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标签: 海洋经济 现状 差距 对策思考
  • 简介: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海岛海岸线长13000公里,海岸带总面积为356500平方公里,是我国实施海上经济战略即海上中国、海上苏东,开发黄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关键领域。由于地域和生态环境的特殊。适于发展高附加值经济。海岸带面积约为内陆面积的1/26,它的经济发展潜力可能会等于或大于全部农业总产值,它的经济增长率可能高于农业的几倍或几十倍,某些生态位倘利用高技术生物资

  • 标签: 中国 海岸带 经济增长 营养结构 健康水平 制盐工艺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任何国家或个人不能回避的客观事实.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面对强大的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经济既与资本主义经济齐头并进走向世界,又保持社会制度的不变,必须用先进文化作为它的行动指南,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经济走向世界与先进文化的发展是相一致的.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