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武石(1912—1998),原名冯子树,湖南湘潭人,湖北美术学院版画教授,著名的革命家、美术家和诗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以一个革命战士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活跃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上。作为一名战士,他经历过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 标签: 战士 画家 丹青 国内革命战争 学院版画 中国革命
  • 简介:颜真卿是唐代的书法家,字清臣,山东琅琊临沂人。做过平原太守,历任刑部尚书,太子太师,赠司徒,封鲁国公,死后被封为文忠。颜真卿的一生,一半在沙场戎马驰骋,一半在朝廷的复杂斗争中甘当中流砥柱,他以全部的忠心献给了唐王朝,舍身成仁,是一位威武不屈的大将军。

  • 标签: 颜真卿 代表作 家庙 楷书 书法家 唐王朝
  • 简介:分割·再构成是立体形态的构思训练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将几何形的抽象形态等按照一定的法则分割,依靠其生成的构件在某种条件下再构成可望创造出新的立体形态,并因此能得到富於变化又有统一感的造形物,所以在教育上广为应用。笔者将立体构成的教育中心内容设定为形态的体系把握和对基本形态的加工操作上,但有时根据课题的不同也超出纯粹研究的范围对其成果的应用方法进行探讨。

  • 标签: 基本形态 再构 分割 抽象形态 构思训练 立体构成
  • 简介:华人德1947年3月生,江苏无锡人,九三学社社员。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读书馆学系。曾发起成立北京大学书法社,被推为首任社长。i987年发起成立沧浪书社,被推选为首、二届总执事。现为苏州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

  • 标签: 书法风格 人德 大学图书馆 意象 北京大学 博士生导师
  • 简介:浙江美术学院(1928—1988),自她的前身“国立艺术院”由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卓越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创建以来,迄今已逾六十个春秋。六十年前,这株艺术幼苗在西子湖畔破上而出,她历经了风雨霜雹的洗礼和阳光雨露的抚育,现在已蔚然成林,与西湖的明山秀水竞相辉映。而今,桃李满天下,蜚声海内外,被誉为“艺术家的摇篮”。六十年来的辉煌业绩,值得我们永远缅怀纪念。今天,当此校庆六十周年之际,我们谨向我院为开拓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大批著名艺术家、教授和教职员工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振兴中华文化的我院海内外校友“三千弟子”表示节日的祝贺.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分离多

  • 标签: 海内外校友 教育家蔡元培 蔡元培先生 浙江美术学院 秀水 北大校长
  • 简介:任何艺术品类都会有其特殊的本质与规律.版画也不另外。我国版画强调对版画本体语言精纯化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中晚期。版画家及版画理论家或利用版画创作或利用理论文章对版画的语言本体问题进行探讨。而另一方面版画界则积极尝试突破和探索.寻找新形态的版画表现语言。

  • 标签: 版画创作 本体语言 异化 八十年代 本体问题 理论文章
  • 简介:2016年,“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迎来了它的第一个十年,展览希望通过对过去9年(2007至2015)的实践的回望与梳理,向这项计划的发起人和总策划人黄专先生致敬并表达深切的怀念。从2007年开始的这项计划所设定的“十年”,并不意味着在2016年的时候终结,回望过去历史的同时,也在开启下一个十年的未来。值得期待的是,OCAT在公共艺术领域的探索,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语境下,将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研究和参照的艺术实践的案例。

  • 标签: 公共艺术 当代艺术 回望 期待
  • 简介:赵壹《非草书》中“守令篇”与卫恒《四体书势》中“匆匆不暇草书”二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误读。本文注意到《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正史中所录“匆匆不暇草书”一语前皆有一“号”字,但后代却被篡改为“每书云:”,或是“常曰:”。但“匆匆不暇草书”根本就不是张芝的自述,而是外人对张芝草书的称呼,张芝的草书在当时被称为“匆匆不暇草书”。这是因为今草书写的速度是快速的,钩锁连环,指腕的动作犹如连锁反应,其书写状态是匆匆而令人目不暇接的。后世将此语理解为“匆匆忙忙,来不及写草书”,纯为臆说。由于草书书写技法的复杂性,故尔张芝很可能传一篇《草诀篇》一类的文字,《非草书》中“梁孔达写书以示姜孟颖,皆口诵其文,手楷其篇”,这个“篇”就是张芝《草诀篇》,同样,“后学之徒,竞慕二贤,守令篇,人撰一卷”,“第以此篇研思锐精”,两句话中的“篇”也是指《草诀篇》。本文还扼要地对《非草书》的可靠性作了粗浅的探讨,认为它的成书时间在汉献帝初平以后,赵壹去世之前。今本与张怀瑾所见或有出入,但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决不可能面目全非。

  • 标签: 《非草书》 赵壹 书法 书体 文学研究 中国
  • 简介:本文通過剖析吴熙載、趙之謙書法篆刻創及其理論思考的異同,釐清兩家在藝術創中的共同點及差異。儘管二人都從鄧石如一脈而來,但因他們後期取法方式與藝術創走向不同,導致两人在書法、篆刻創中形成不同的風格面貌。特別是鄧石如'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的創觀念在吴、趙的篆刻中得到異曲同工的繼承和發揚。'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的篆刻創方式,拓寬了當時人們對印章的審美局限,爲創帶來了全新境界。

  • 标签: 吴熙載 趙之謙 鄧石如 印從書出 書法篆刻
  • 简介:關于山東濟寧博物館藏《郭有道殘碑》的真僞問題,自近代以來争論不休。而其争論在日本的開端爲日下部鳴鶴觀摩吴大澂所藏《郭有道碑》拓本後編寫的一首詩,後來中村不折等人撰寫了與《郭有道碑》相關的一系列論證討論其真僞。方若在此之前提出《郭有道碑》爲“李鐵橋戲”一説。李鐵橋爲黄易的摯友,而目前在黄易作品中發現了三幅臨《郭有道碑》。通過將這三種黄易臨《郭有道碑》、傅山臨《郭有道碑》以及哈佛大學圖書館藏《郭有道碑》拓本比較,從中窺見黄易隸書的突破之處,并揭示黄易在李鐵橋“戲”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可能性。

  • 标签: 黄易 《郭有道碑》 李鐵橋 戲作
  • 简介:<正>农民繪画的出现,是美术史上一件大事,它震惊了一些“艺术?摇?使他们不能不重新估量自己的艺术和考虑今后应走的道路。它給了我們許多宝貴的启发,有利于我們解决創方法上一系列重要问题。比如:艺术如何配合当前的政治任务,生活与创作的关系,革命的現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怎样结合,怎样贯彻毛主席关于普及与提高的指示……等,这些问题我們过去都从理論上热烈地討論过,而且在实踐中也曾取得很大的成绩。可是由于我們思想还未彻底解放,脑子里还被一些旧的陈规所約束,因此也不免阻碍着我们对这些問題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农民的創作出现了,它虽然不能在这些問題上给我們提供出完滿的解决方案,但至少是打开了我们的眼界,使我們看到和想到以前所

  • 标签: 农民画 浪漫主义 艺术作品 工艺美术 美术史 表现方式
  • 简介:周韶华1929年10月生于山东荣成市石岛,现居武汉。1950年毕业于中原大学美术系,先后担任湖北省美术院院长、湖北省文联主席。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

  • 标签: 艺术精品 韶华 大美 代序 1950年 中原大学
  • 简介:本文从综合研究传世黄庭坚书法作品入手,提出黄庭坚书法为宋代第一大家,也是近千年书法史第一大家的观点。文尾所附图表三种,是迄今为止关于黄庭坚存世书第一次全面、系统的整理成果,对深入研究黄庭坚书法意义深远。

  • 标签: 黄庭坚作品 千年书史第一家 附表
  • 简介:9月5日,杭州市富阳区美术作品精品展(第二届美术大展)作品观摩会在富阳东吴公园城楼展厅举行。观摩会由富阳区美术家协会主席骆松涛主持,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画院院长孙永,浙江画院专职画师、花鸟画家姚晓冬,浙江画院专职画师、人物画家余宏达受邀对创作作品进行观摩点评。孙永院长还对富阳区美术队伍建设、培养方向分三个层次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 标签: 美术作品 浙江省 观摩会 杭州市 富阳 画院
  • 简介:2016年-10月29至30日,鲁迅美术学院在沈阳校区举办“77、78级毕业35周年纪念同学会”,包括开幕庆典、展览、研讨会、参观等系列活动,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近百余名毕业生返回母校。

  • 标签: 鲁迅美术学院 毕业生 纪念活动 周年纪念 同学会
  • 简介:本文以《中國書法史繹》的寫模式爲切入點,從書史研究的歷史背景、研究方法、觀念演變等方面闡述書法史的寫模式應該突破以史料考據爲中心的學術路徑,突出追求史料背後所凸顯的觀念史意義,從而形成藝術史寫的新模式,進而對藝術史的視覺含義和風格形態做出闡釋與歸類,使書法史成爲一門開放多元的現代人文學科。

  • 标签: 書法史 寫作模式 反思 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