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邵洵美《麦布女王》长诗翻译对叙事翻译的似真性策略表现在:译者对诗歌韵律与节奏的把握、对诗歌叙事衔接与连贯的关注和意象的移植与再造,这些对自由体叙事的翻译有着重要启示。

  • 标签: 似真性策略 麦布女王 诗歌翻译
  • 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杰出不朽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的,词,歌,赋更是语言中的精华,但这种精萃传译到西方英语读者中去后又是怎样一种效果呢?本文挑选了杨宪益夫妇和DavidHawkes的两个英译本对《红楼梦》中诗词进行了探讨,并希望通过对两位译者的不同译法产生的不同效果,进一步探讨译者的文化身份。

  • 标签: 杨译本 霍译本 译诗 文化身份
  • 简介:美国翻译理论家伯顿·拉尔夫(BurtonRaftel)在1988年撰写的《诗歌翻译的艺术》一书中,对与诗歌翻译相关的问题作了比较细致的阐述,他指出诗歌翻译的艺术就是选择的艺术。本文一方面介绍拉尔夫对诗歌翻译的一些观点,一方面结合他的观点简要评析裴多菲的“自由·爱情”的四个中文译本,最后得出结论,诗歌翻译的艺术就是选择的艺术,只要译者能考虑到时代、文化、读者等的要求及正确选择翻译的文学种类,就能翻译出好的作品。

  • 标签: 怕顿·拉尔夫 翻译选择 翻译类型 英语 文学翻译 诗歌翻译
  • 简介:中国和英国的古典咏秋大多以秋天为背景、或通过描写秋景等手段抒发悲情,但前者的特点是悲而求静,后者的特点则是悲而思变化。本文将上述特点纳入审美范畴进行观照,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审美取向的反映,也是中英民族传统文化的折射。文章还深入挖掘了形成该两种不同审美取向最本质的原因。

  • 标签: 中英 咏秋诗 审美 对比 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