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正>在浩瀚的文艺作品中,那些成熟作家的优秀作品,都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研究作品的不同风格,对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性,提高鉴赏能力,指导人们在创作中自觉地培养和形成自己的独特语言风格,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郭小川的遗作《团泊洼的秋天》和民歌《新媳妇走娘家》两首的不同特色,谈谈作品的语言风格问题。作品写作的年代不同,作者所处的环境、经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以及各人个性特点的不同等等,决定了两首的作者在处理题材、艺术构思、语言运用上呈现不同特点,构成了两首不同的语言风格。

  • 标签: 不同特色 波涛涓涓细流 涓涓细流诗
  • 简介:中国自古盛产民谣、歌谣(也称顺口溜),这些民谣反映出民间百姓对当时的政治、民俗和风气变化的评价与态度。虽然民谣来自偏僻乡野,有点不登大雅之堂,而且口头表达显得粗糙肤浅,甚至有点下里巴人、俗不可耐的味道,但这种草根文学的诗性话语却十分鲜活,而且富于生命活力。民谣所继承的古典文学中的诗学韵味,既简洁精炼,又合辙押韵;既幽默风趣,又通俗易懂,值得人文学者关注和研究。首先从歌谣的历史渊源和口耳相传、美刺批判的特点入手,进而借鉴西方"口头诗学"的角度来阐释歌谣的口头传承、采集加工以及形成的语言修辞文本的特点,结合中国古代歌谣"观风知政"、美化风俗以及干预现实的特征来展开论证,从而挖掘歌谣中的"言志"和"文以载道"的现实批判精神,进而阐明口头歌谣文学表达的修辞风格与口头诗学的特征。

  • 标签: 口头民谣 诗学特征 美刺精神 载道传统
  • 简介:在杜甫的写画诗中,有两首尤为引人注目,即《画鹰》与《画鹘行》,这两首都是写画,都是写画中的动物,而且,都是用“以真代假”、“以真乱假”的手法来写的。这一个特点已为前人认识到,清人仇兆鳌就引用过杨廷秀的话说:“(杜)以画当真。”在《画鹰》一诗中,杜甫首句便是写真:“素练风霜起”,风霜起,仿佛鹰就要展翅而飞,这里写的是真的、会飞的鹰。

  • 标签: 杜诗 佛罗伦萨 通性 创作 仇兆鳌 杜甫
  • 简介:邵洵美《麦布女王》长诗翻译对叙事翻译的似真性策略表现在:译者对诗歌韵律与节奏的把握、对诗歌叙事衔接与连贯的关注和意象的移植与再造,这些对自由体叙事的翻译有着重要启示。

  • 标签: 似真性策略 麦布女王 诗歌翻译
  • 简介:《藤木俱子俳句·随笔集》、俳句集《竹窗》出版纪念会贺诗中国社会科学院李芒作诗并和译竹窗永赏千竿翠藤蕊频摇万缕霞天涯秀句醉家菊花白酒容华焕更愿宿缘维后世《藤木俱子俳句·随笔集》、俳句集《竹窗》出版纪念会贺@李芒$中国社会科学院...

  • 标签: 俳句 纪念会 随笔 中国社会科学院 菊花白 宿缘
  • 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杰出不朽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的,词,歌,赋更是语言中的精华,但这种精萃传译到西方英语读者中去后又是怎样一种效果呢?本文挑选了杨宪益夫妇和DavidHawkes的两个英译本对《红楼梦》中诗词进行了探讨,并希望通过对两位译者的不同译法产生的不同效果,进一步探讨译者的文化身份。

  • 标签: 杨译本 霍译本 译诗 文化身份
  • 简介:本文选择德国表现主义诗歌中的经典之作格奥尔格·海姆的《战争》一为例详细分析了其中的战争仪式,结合文化学中的仪式理论为解读该提供新的尝试。

  • 标签: 战争 仪式 表现主义
  • 简介:本论文就日本最早汉诗集《怀风藻》以及平安朝敕撰三集序文中“并显爵里”“爵次”等词进行观察分析,力证奈良·平安时期的诗集编撰事业的历史意义。本论以为,该阶段的日本诗集的序文一方面秉承了六朝时期《文选》序的特征,另一方面大量地吸收了唐代序的模式。而日本古代文学史通过“国风黑暗时代”的洗礼,真正被《古今集》而后和文敕撰史所继承的,并非表面的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构想、主题、技巧等的受容,而是从根本上理解并接受了古代中国的“文章经国”之道、“文化立国”之理。平安朝三百余年的繁荣乃至古代日本文化得以昌盛的根本,无疑根植于这种高贵的文化理念之中。

  • 标签: 《怀风藻》 敕撰三集 并显爵里 文治理念 受容
  • 简介: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注)爱国诗人陆游,晚年居于故里山阴三山,写下了不少描绘农村风光的诗篇,《夏月六言》属于这一类。诗作写于1209年,次年他就与世长辞了。

  • 标签: 爱国诗人 语文试题 陆游 高考 艺术 炼词
  • 简介:'仿'字入手,习作是优秀思想的传承;'想'字落实,习作是个体意志的表达;'赏'字提升,习作是创意智慧的迸发。

  • 标签: 主题式 习作思维
  • 简介:美国翻译理论家伯顿·拉尔夫(BurtonRaftel)在1988年撰写的《诗歌翻译的艺术》一书中,对与诗歌翻译相关的问题作了比较细致的阐述,他指出诗歌翻译的艺术就是选择的艺术。本文一方面介绍拉尔夫对诗歌翻译的一些观点,一方面结合他的观点简要评析裴多菲的“自由·爱情”的四个中文译本,最后得出结论,诗歌翻译的艺术就是选择的艺术,只要译者能考虑到时代、文化、读者等的要求及正确选择翻译的文学种类,就能翻译出好的作品。

  • 标签: 怕顿·拉尔夫 翻译选择 翻译类型 英语 文学翻译 诗歌翻译
  • 简介:中国和英国的古典咏秋大多以秋天为背景、或通过描写秋景等手段抒发悲情,但前者的特点是悲而求静,后者的特点则是悲而思变化。本文将上述特点纳入审美范畴进行观照,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审美取向的反映,也是中英民族传统文化的折射。文章还深入挖掘了形成该两种不同审美取向最本质的原因。

  • 标签: 中英 咏秋诗 审美 对比 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