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内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儿童十二指肠膜狭窄治疗中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间上海市儿童医院采用ESD技术进行手术治疗的5例十二指肠膜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8月龄至2岁;十二指肠乳头位于隔膜上方者3例,位于隔膜下方者2例。十二指肠乳头位于隔膜上方者保护乳头前提下直接行ESD切除治疗;十二指肠乳头位于隔膜下方者球囊扩张完成后使用超细内探查乳头开口位置,确定位置后再行ESD切除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体重增长变化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等。结果5例患儿手术均成功施行,术中及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5~26个月,患儿可正常进食,无呕吐、腹胀及皮肤巩膜黄染表现。5例患儿术前体重为(6.78±1.39)kg,术后3个月时体重为(9.34±1.68)kg,体重平均较前增长38.5%,生长发育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采用ESD切除十二指肠隔膜具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及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儿外科临床应用。

  • 标签: 儿童 十二指肠隔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末段可弯硬性输尿管肾联合钬激光治疗长径<2 cm的肾结石,评价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58例应用末段可弯硬性输尿管肾治疗长径<2 cm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22例,患者平均年龄(37±11)岁,结石直径0.9~2.0 cm。术前均经彩超、静脉尿路造影、CT诊断为肾结石,观察该术的进成功率、手术时间、碎石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结果末段可弯硬性输尿管肾单次进成功率96.6%(56/58),2例患者因输尿管膀胱开口处狭窄和输尿管扭曲无法进改二期手术和经皮肾碎石。钬激光碎石成功率91.4%(53/58),平均手术时间(44±9)min,术后4周结石清除率84.5%(49/58),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末段可弯硬性输尿管肾联合钬激光治疗长径<2 cm肾结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费用低,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末段可弯硬性输尿管肾镜 孙氏镜 肾结石 钬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激光碎石联合异物钳节育器取出术治疗节育器异位性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8年10月利川市人民医院运用经尿道膀胱激光碎石联合异物钳节育器取出术治疗的23例节育器异位性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3例患者异位性节育器完整取出;手术时间40~60(52.00±1.24)min;住院时间10~14(11.00±0.50)d;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下腹部疼痛消失;无阴道出血、腹痛、膀胱子宫瘘、发热、盆腔腹腔积血及积液等并发症;患者满意度95.65%(22/23)。结论经尿道膀胱激光碎石联合异物钳节育器取出术治疗节育器异位性膀胱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膀胱结石 膀胱镜检查 碎石术,激光 节育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 F微通道经皮肾联合1 47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阳江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9例肾盂旁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4例进行16 F微通道经皮肾联合1 47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对照组25例进行腹腔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复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3±5)min、术中出血量(18±4)ml、术后卧床时间(16±3)h及住院时间(4.1±0.8)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54±10)min、(49±12)ml、(29±6)h、(5.7±1.2)d,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3.82±1.0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53±1.24)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复查,症状缓解率(91.67% vs 76.00%),并发症发生率(4.17% vs 8.00%)及复发率(0.00% vs 4.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 F微通道经皮肾联合1 47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肾盂旁囊肿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肾镜 1 470 nm 半导体激光 肾盂旁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6/7.5输尿管激光治疗不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ESWL)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因行ESWL困难或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1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加压灌注兼负压吸引下置入输尿管(F6/7.5)和F3封堵器,直视下行钬激光粉末化碎石。观察患者取石成功率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05例患者均一次入激光碎石取石成功,一次性碎石清石成功率为96.2%(205/213),手术时间(27.7±4.4)min,术后X线及彩超检查示输尿管无结石残留;8例输尿管碎石失败(6例结石移入肾,2例输尿管),术后行ESWL或输尿管软碎石。全部患者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无发热。结论F6/7.5输尿管激光碎石治疗ESWL困难或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成功率高,安全性好。

  • 标签: 输尿管上段结石 国产封堵器 加压灌注 F6/7.5输尿管镜 钬激光碎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输尿管软联合U100Plus激光治疗上尿路2~3 cm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应用电子输尿管软结合U100Plus腔内激光碎石系统治疗66例上尿路2~3 cm结石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观察手术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Clavin-Dindo分级)情况。结果平均结石直径(2.3±0.3)cm,单次碎石成功率100%。平均碎石时间(56±24) 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3±1.2)d。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87.9%。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9.09%(6例),其中Ⅰ级4例,3例术后体温>38.5℃,1例反复疼痛需镇痛;ⅢA级2例,术后1个月形成输尿管石街,再次手术清石。结论电子输尿管软联合U100Plus激光治疗上尿路2~3 cm结石,碎石效率高,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U100Plus激光 结石 结石清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血管血流控制技术腹腔下保留脾脏的胰尾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1年10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因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疾病拟行腹腔下保脾胰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LSPDP)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脾血管血流控制技术将患者分为血流控制组(n=22)和常规组(n=23)。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伴随症状、高血压、糖尿病、病灶大小、病理诊断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流控制组整体保脾率高于常规组(90.9%比52.2%,χ2=8.213,P=0.004),Clavien分级≥Ⅱ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22.7%比73.9%,χ2=9.911,P=0.002),术后平均住院日低于常规组[(9.6±4.5)d比(14.3±6.6)d,t=2.447,P=0.008]。结论脾血管血流控制技术提高了腹腔下胰尾切除术中保脾的成功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胰腺切除术 腹腔镜 保留脾脏 血流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中能量聚焦体外冲击波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超声定位下中能量聚焦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4次。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1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治疗4周、12周后,记录2组患者钙化灶消失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2周、4周、12周后的VAS、UCLA评分均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4周、12周后的VAS、UCLA评分较组内治疗2周后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VAS、UCLA评分与组内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治疗4周[(2.19±0.40)分]、12周后[(1.63±0.55)分]的VAS评分较低,治疗4周[(32.19±1.18)分]、12周后[(33.43±0.94)分]的UCLA评分较高(P<0.05)。与组内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钙化灶消失有效率均增高(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治疗12周后的钙化灶消失有效率(78.13%)较高(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中能量聚焦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减轻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促进钙化灶消失。

  • 标签: 钙化性冈上肌腱炎 聚焦式体外冲击波 超声定位 中能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晶状后囊支撑的人工晶状两点睫状沟悬吊术与四点睫状沟悬吊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晶状后囊支撑行人工晶状睫状沟悬吊术患者59例(60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两点人工晶状睫状沟悬吊术组29例(30只眼),四点人工晶状睫状沟悬吊术组30例(30只眼),所有患眼均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比较两组视力、散光度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结果术后两组3个月视力均提高,较术前视力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点组:t=8.355,P=0.000;四点组:t=7.227,P=0.000)。术后3个月视力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5,P=0.348)。四点组较两点组术后散光度变化小(t=2.431,P=0.018),术后人工晶状偏斜较少(P=0.026)。结论人工晶状两点悬吊与四点悬吊均可提高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四点悬吊术后散光等症状更轻,且术后更不易发生人工晶状偏斜。

  • 标签: 晶状体,人工 悬吊术,睫状沟,两点式,四点式 散光
  • 作者: 郝瑞 张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20
  • 简介:摘要眼心反射通常发生于眼科手术中,尤其是眼外肌手术多见,一般会引起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房压下降、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室性二联律、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心脏骤停,呼吸停止等。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眼心反射发生机制的研究及其眼外肌手术中手术操作及麻醉方式等与眼心反射发生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对降低眼外肌手术中眼心反射的发生及处理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动眼肌 斜视 眼外科手术 反射,眼心 手术期间
  • 简介:摘要模拟器对体积有严格要求限定,为了进一步推动模拟器平视显示系统集成,必须提出新的方法来产生静电MEMS驱动器所需的高电压,以满足模拟器平显系统的体积和功率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增强型拓扑结构耦合电感,它可以将3.7V的电池电压转换为150V到300V的输出电压,适用于便携应用中静电驱动MEMS的输入电压。

  • 标签: MEMS 耦合电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中颅底广泛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8例前中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且同期行颅底重建术;其中16例行常规颅底重建,13例患者行鼻中隔黏膜颅底重建,9例行额窦引流、颅底重建术。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观察肿瘤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术后12个月时肿瘤复发率及患者生存率。结果3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7例(71.0%),近全切除8例(21.1%),部分切除3例(7.9%)。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内翻状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6例,鳞癌5例,恶性黑色素瘤5例,腺样囊性癌4例,内翻状乳头状瘤4例,腺癌3例,软骨肉瘤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淋巴上皮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脑膜瘤及肌上皮癌各1例。38例患者中,35例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颅底重建效果良好;3例(7.9%)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1例(2.6%)出现视力下降,3例(7.9%)眼球活动受限;无一例出现额窦炎。3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4.5±2.8)个月(12~18个月)。术后12个月,38例患者的生存率为100%,其中5例(13.2%)患者肿瘤复发。结论鼻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累及前中颅底的沟通性肿瘤,同期行颅底重建术,短期疗效良好,术后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较少。

  • 标签: 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鼻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人工智能(AI)定位技术胸部CT平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接受胸部平扫CT检查的患者100例,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分为人工定位组和三维AI定位组,每组50例。2组患者使用相同的胸部扫描协议。测量2组患者的定位偏离距离、CT剂量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记录患者的检查用时。同时由2名放射医师对患者纵隔窗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并对肺窗图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的定位偏离距离、CTDI、DLP、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和检查用时进行比较。采用χ²检验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患者分布进行比较。结果三维AI定位组的总体定位偏移距离较人工定位组减少了42.86%[分别为(8.8±7.2)、(15.4±9.7)mm,t=3.65,P<0.01],CTDI降低了10.67%[分别为(6.7±2.6)、(7.5±2.5)mGy,t=0.59,P=0.04],DLP降低了13.33%[分别为(234±86)、(270±95)mGy·cm,t=1.98,P=0.02]。三维AI定位组的检查用时较人工定位组减少了29.91%[分别为(150±14)、(214±26)s,t=15.79,P<0.01]。2组图像的背景噪声以及降主动脉、竖脊肌的信号噪声比及图像主观评分患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三维AI定位技术进行胸部CT扫描,可以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定位准确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人工智能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胸部
  • 简介:摘要术中相干光断层扫描(intraoperativ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iOCT)能实时显示手术中的眼部结构,提供手术过程和器械与组织相互作用的动态视图,从而增强对手术过程的了解,促进手术关键步骤的决策,以获得最佳手术效果。目前,通过手持或集成于显微,iOCT正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种眼前段手术中的辅助决策,特别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移植、青光眼手术和配合不佳的小儿眼病患者的检查、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另外,iOCT屈光手术和眼表疾病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目前的iOCT系统的局限性与仪器的兼容性、术野的自动跟踪以及实时图像的自动化分析有关。(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06-312)

  • 标签: 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下保留脾脏的胰尾切除术(LSPDP)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4月行腹腔下胰尾切除术83例胰尾局部病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将行腹腔保留脾脏胰尾切除术的35例患者设为LSPDP组,腹腔尾联合脾脏切除术(LDPS)48例患者为LDPS组。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SPDP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优于LDPS组(P<0.05),其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65个月,成功随访的80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或转移或死亡病例。结论腹腔下保留脾脏的胰尾切除术与腹腔尾联合脾脏切除术同样安全可行,且其具有保全脾脏功能的优势。

  • 标签: 胰体尾局部病变 腹腔镜 胰腺切除术 安全 可行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可视微通道经皮肾一期取石术联合逆行输尿管软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可视微通道经皮肾一期取石术,观察组则给予可视微通道经皮肾一期取石术联合逆行输尿管软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检测手术前后肾损伤因子水平,统计结石清除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NGAL、Cys-C、KIM-1和Scr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术后各项肾损伤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视微通道经皮肾一期取石术联合逆行输尿管软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可有效提高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并减少手术操作对肾脏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肾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输尿管镜检查 激光,固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拆卸输尿管软联合微通道经皮肾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复杂性肾结石患者150例,按抽签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50例。A组患者采用可拆卸输尿管软治疗,B组患者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治疗,C组患者采用可拆卸输尿管软联合微通道经皮肾治疗。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和3个月结石清除率,术前2 h及术后1和3 d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A组和B组[(65.25 ± 7.90)min比(99.73 ± 8.52)和(96.11 ± 9.92)min、(33.22 ± 3.70)ml比(41.54 ± 3.62)和(45.17 ± 3.30)ml、(3.90 ± 0.90)d比(4.77 ± 1.17)和(5.70 ± 1.19)d],术后1和3个月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94.00%(47/50)比80.00%(40/50)和82.00%(41/50)、98.00%(49/50)比84.00%(42/50)和86.00%(4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2 h PCT和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和3 d PCT和CRP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肾结石应用可拆卸输尿管软联合微通道经皮肾治疗,可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术中创伤,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恢复,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镜 微通道经皮肾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复肾畸形的不同腹腔微创处理方法。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共收治儿童各类重复肾畸形患儿30例,其中反复泌尿道感染13例,排尿疼痛5例,肾区疼痛5例,非排尿期持续滴尿5例,无症状7例。经术前进行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泌尿系CTU、肾动态显像、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等检查,诊断上位肾积水并输尿管扩张18例,上位肾发育不良伴上位输尿管全程扩张开口异位4例,上下位肾积水伴上下位输尿管均全程扩张3例,下位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5例,30例患儿中有输尿管囊肿8例。所有患儿均行腹腔微创手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腹腔上位肾脏及输尿管切除术、腹腔上下位输尿管端侧吻合术、腹腔下位肾盂输尿管端侧吻合术、腹腔下位肾切除联合上位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气膀胱下双根输尿管再植术、膀胱下输尿管囊肿基底部电切术等。结果本组所有手术均未中转开放,历时20~280 min,术中出血0~20 ml,均未输血。所有患儿随访6~12个月,11例上位肾切除术后下位肾血供好,滴尿症状完全消失,泌尿道感染无复发;5例上下位肾盂输尿管和输尿管之间端侧吻合术后肾积水缓解好;5例下位肾盂成形术患儿腹疼消失,积水缓解;2例双根输尿管移植术后拔除输尿管内支架情况稳定,排尿疼痛消失;6例膀胱下输尿管囊肿切开后,其中4例肾积水缓解无感染,2例出现泌尿道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1例痊愈,另1例行腹腔上下位输尿管端侧吻合术并上位远端输尿管切除术,恢复顺利;另1例下位肾切除术并上位输尿管复位膀胱再植术后上位肾积水恢复好。结论微创手术处理各种重复肾畸形切实可靠,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肾功能较好时应疏通流出道、解除梗阻,重复肾畸形出现上位肾或下位肾功能明显降低时应给予半肾切除术;输尿管囊肿影响排尿时,手术需从膀胱入路;对于输尿管囊肿行基底部切开患儿,需长期随访,有再次手术可能。

  • 标签: 肾,畸形 肾盂积水 输尿管扩张 输尿管疝 外科手术,腹腔镜
  • 作者: 庞咏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阿克苏地区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地区传染病医院),新疆阿克苏843000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CT扫描、MRI扫描分别应用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诊断的结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针对2021年8月-2022年9月时间范围内的98例BS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分析CT、MRI扫描的结果。结果:98例患者共累及134个椎,其中腰椎占据113个(84.32%)。98例患者的CT扫描结果中,10例患者椎体形态正常,26例患者出现骨质破坏,18例患者显示出韧带改变现象,18例患者存在椎间隙变窄、椎间盘改变现象。98例患者的MRI平扫结果中,9例患者椎体形态正常,18例患者出现骨质破坏,18例患者椎间隙显示出轻度变窄、椎间盘改变的现象,8例患者出现椎旁组织改变,7例椎前缘骨桥形成,10例破坏椎旁软组织肿胀,5例局限性脓肿。MRI增强扫描结果中,9例显示出椎骨质破坏,7例显示出结节状的均匀强化,7例显示出脓肿壁环形强化。结论:CT扫描和MRI扫描各有自身优势,临床上诊断BS可采取联合手段,能够互相补充发挥出更好效果。

  • 标签: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CT扫描;MRI扫描;影像学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保留自身关节的定制型假和新轴心膝关节假股骨远端骨肉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2年8月—2019年3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股骨远端骨肉瘤患者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8~73(22.1±15.9)岁。本组32例新辅助化疗均有效,均行股骨远端瘤段切除假体重建术治疗。按照假体重建方式分组:保留自身关节的定制型假组(定制组)12例,新轴心膝关节假组(新轴心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国际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STS)评分系统的功能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肿瘤复发率,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以及保留自身关节的定制组中15岁以下的8例儿童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结果保留自身关节的定制组与新轴心组术后1年MSTS评分分别为(26.6±2.6)分和(22.6±1.8)分,膝关节HSS评分分别(90.1±4.1)分和(70.4±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19、11.375, P<0.05);两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12和15%(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术后保留自身关节定制组出现1例假髓内柄断裂、1例伤口不愈合,新轴心组出现2例假松动、2例伤口不愈合。定制组中,保留骨骺的15岁以下8例患儿中术后满2年者双下肢长度差均大于20 mm。结论满足严格的保肢适应证和标准的新辅助化疗前提下,对于距离膝关节面有一定安全距离的股骨远端骨肉瘤段切除假体重建治疗患者,相比于新轴心膝关节假体重建,采用保留自身膝关节的定制型假体重建虽然不能解决儿童日后双下肢不等长的问题,但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 标签: 骨肉瘤 保留自身关节手术 膝关节 假体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