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射共聚显微(RCM)下女阴硬化性苔藓的图像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34例临床初步拟诊为女阴硬化性苔藓的患者进行RCM检查,记录各项指标扫描结果,然后于同一部位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照组织病理学表现分析其RCM图像特征,计算这些图像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的一致率,分析诊断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确诊为女阴硬化性苔藓的28例患者的RCM图像特征为:皮损部位棘层扫描厚度较周围正常皮肤变薄(表皮萎缩)21例(75%);基底层高反光减弱(黑素颗粒减少)21例(75%);真表皮交界处基底细胞环缺失,界限模糊,真皮浅层单一核细胞及散高反光类圆形大细胞浸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16例(57.14%);真皮浅层折光度增加(胶原均质化)28例(100%);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一致率分别为89.29%、92.86%、85.71%及100%,其中真皮浅层折光度增加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最高,达到96.53%和62.35%。同时存在表皮萎缩和真皮浅层折光度增加两种指标时的特异度最高为92.82%。结论女阴硬化性苔藓的RCM图像特征明确,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结合临床表现可以为女阴硬化性苔藓的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提供有效的帮助。

  • 标签: 显微镜检查,共焦 外阴硬化性苔藓 组织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激光共聚显微检查眼部蠕形螨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被诊断为干眼的4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普通光学显微检查眼部蠕形螨,随机选择20例普通光学显微检查眼部蠕形螨双眼阴性患者采用激光共聚显微检查眼部蠕形螨。观察两种眼部蠕形螨检查方法差异。结果462例采用光学显微检查蠕形螨的干眼患者中,309例阳性,阳性率为66.88%(309/462)。眼部蠕形螨阴性患者经激光共聚显微检查后,有14例阳性,阳性率为70.00%(14/20)。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42,P<0.05)。结论使用激光共聚显微检查眼部蠕形螨效果较好,有望作为临床眼部蠕形螨感染诊断的新方法。

  • 标签: 蠕形螨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睫毛 睑板腺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活体激光共聚显微(IVCM)观察离培养及活体状态下念珠菌孢子及假菌丝的典型特征,为念珠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比对观察研究。收集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被诊断为念珠菌性角膜炎的26例(26眼)患者资料,同时取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进行实验室真菌培养,应用IVCM分别观察离及活体状态下念珠菌孢子及假菌丝的典型形态。结果:离与活体状态下念珠菌孢子均呈排列均匀的点状结构,形状类圆形,直径约2~5 μm,边界清晰;假菌丝呈高反光线状结构。活体状态下孢子反光明显增强,18眼呈分散排列点状强反光结构,11眼呈团雾状中强反光结构;假菌丝形态变异较大,2眼菌丝形体细长,5眼呈芽孢结构,可见分支,1眼呈高对比度的不规则细长短棒状,1眼可同时观察到不规则细长短棒状和芽孢结构。白色念珠菌假菌丝结构较细长,长度约20~150 μm,直径约2~10 μm,与母细胞连接处收缩呈缢痕;近平滑念珠菌假菌丝短粗,长度约30~100 μm,直径2~5 μm,部分可见高亮的分支芽孢结构。结论:念珠菌性角膜炎IVCM下呈现典型的孢子和假菌丝结构,离和活体状态下孢子形态较为一致,而假菌丝形态变异较大,IVCM可用于念珠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

  • 标签: 念珠菌 孢子 假菌丝 角膜炎 共聚焦显微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蕈样肉芽肿(MF)皮损的反射共聚显微(RCM)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一致性,探讨RCM作为病理学诊断早期MF的辅助价值及动态监测治疗反应的可行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临床疑诊MF病例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7.0 ± 17.6)岁。根据总结的早期MF的RCM特征,对活检部位进行初步定位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比MF的RCM与病理特征。对MF确诊病例进行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干扰素治疗,运用RCM对靶向皮损跟踪随访,9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在40例临床疑诊MF病例中,根据RCM特征初步诊断典型MF 8例,疑似MF18例,排除14例;根据MF病理学特征诊断典型MF12例,疑似14例,排除14例。一致性分析显示,RCM特征分类与病理诊断结果的Kappa系数为0.848,P < 0.01。RCM与组织病理学特征之间表皮低折光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最高(Kappa系数= 1,P = 0.005),其次是红斑期的真皮纤维化(Kappa系数= 0.714,P = 0.035)。MF的RCM特征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步恢复正常,但直至临床皮损完全缓解,非典型淋巴细胞依然存在。结论RCM技术可用于早期疑诊MF皮损的病理取材定位,同时可尝试作为一种动态监测MF疗效的方法。

  • 标签: 蕈样真菌病 显微镜检查,共焦 诊断 治疗结果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LSCD)患者的角膜活体共聚显微(IVCM)下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9年3至10月连续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角膜病门诊诊断为LSCD的患者23例(35只眼)作为LSCD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16例,年龄(41.74±15.62)岁。另选取与LSCD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5人(25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人,女性19人,年龄为(41.38±12.72)岁。使用IVCM中的“volume”模式对角膜中央、角膜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连续扫描,将获得的图像资料进一步分析,观察不同分期LSCD患者角膜中央及角膜缘区域细胞学变化情况及上述各部位的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密度(BCD)及角膜上皮厚度(CET)变化趋势;上述参数若符合方差齐性,则采用ANOVA检验,若不符合,则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获得这些参数LSCD诊断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LSCD患者IVCM特征性表现为角膜病灶区结膜上皮细胞移行,角膜上皮细胞巢状分布,并可见胞质颗粒高反光的杯状细胞浸润;角膜基底细胞形态不规则、体积增大,基底膜下神经密度减低。定量分析LSCD患者的BCD和CET发现,角膜中央BCD为(6 261±1 593)个/mm2,较对照组(8 976±1 096)个/mm2减少30.2%,且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角膜缘较对照组分别减少26.0%、28.7%、29.3%、30.2%(均P<0.007)。LSCD患者角膜中央CET为(34.1±6.9)μm,较对照组(47.3±8.1)μm减少27.9%,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角膜缘处CET较对照组分别减少23.7%、20.6%、26.9%、23.1%(均P<0.007)。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BCD及CET均逐渐减低。此外,角膜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象限的非受累区BCD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46,-5.366,-5.469,-5.224; P <0.001),且鼻侧及颞侧角膜缘的非受累区CET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05,-4.065;P<0.001)。ROC曲线提示角膜中央及角膜缘BCD的诊断效能(0.931和0.916)优于角膜中央CET和角膜缘CET(0.853和0.817)。结论LSCD患者角膜IVCM下具有较为特异的影像学特征,表现为中央、角膜缘BCD和CET较低。BCD下降对LSC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47-455)

  • 标签: 角膜 干细胞 显微镜检查 共焦 上皮 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视网膜病变阶段对应的角膜病变表现。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90例(90只眼)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期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3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早期组(30例)和PDR中晚期组(30例),对照组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30名。采用活体共聚显微(IVCM)观察角膜中央区各层次角膜图像,比较角膜神经纤维长度、神经纤维密度、神经纤维分支密度和神经纤维弯曲度,并比较角膜免疫细胞、上皮基底细胞、前基质细胞及内皮细胞计数。各组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之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各组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IVCM观察可见对照组神经纤维数量和分支较多,走行平缓,而糖尿病各组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疏松,走行弯曲。对照组、NPDR组、PDR早期组、PDR中晚期组的神经纤维长度分别为(21.55±2.57)、(14.73±1.56)、(11.23±1.40)、(8.02±1.33)mm/mm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6.17,P=0.00)。各组间神经纤维密度、分支密度、弯曲度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5.72,479.46,167.00;P<0.01)。对照组、NPDR组、PDR早期组、PDR中晚期组的上皮基底细胞密度分别为(5 761±303)、(5 336±367)、(4 146±379)、(3 658±365)个/mm2,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4.94,P=0.00)。对照组、NPDR组、PDR早期组、PDR中晚期组角膜前基质细胞密度分别为(836±30)、(727±57)、(544±59)、(360±47)个/mm2,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5.08,P=0.00)。对照组、NPDR组、PDR早期组、PDR中晚期组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细胞比例为62.0%±5.5%、51.1%±3.7%、40.2%±4.0%、27.8%±3.9%,朗格汉斯细胞数量为(1.5±0.6)、(4.2±1.3)、(6.8±2.1)、(10.9±2.1)个/mm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2.28,179.78;P<0.01)。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8,P=0.20)。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随眼底病程发展,角膜神经纤维数量及分支密度明显减少,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细胞比例、上皮基底细胞和前基质细胞密度均降低,免疫细胞可能参与糖尿病角膜病变发展。(中华眼科杂志,2020,56:754-760)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角膜疾病 显微镜检查, 共焦 活体显微镜检查
  • 简介:摘要激光共聚(CLE)技术是最近新兴的显微成像技术之一,可以腔内结合普通内,通过激光激发产生人体局部组织实时、原位的超显微图像。CLE技术早期被应用于胃肠道肿瘤的内诊断中。随着技术的发展,探针口径不断缩小,被应用于泌尿外科尿路上皮肿瘤的内诊断领域。CLE需要联合荧光染色剂成像,早期采用膀胱荧光素作为荧光剂,随着技术逐渐发展,己基氨基乙酰丙酸盐被用于延长作用时间,使观察更加方便。CLE可以有效辨别乳头状肿瘤、扁平肿瘤、红斑以及正常黏膜与肿瘤病变之间的边界。CLE通过特殊染色和激光成像,可以提供待检组织实时、高分辨率、一定穿透深度的微米级组织图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特异度,有取代传统病理H&E染色成为尿路上皮肿瘤确诊依据的潜力。但是,CLE不建议与荧光膀胱联用,且具有成像范围较小、依赖稳定表面接触等缺点,需要更加先进的成像技术、信号传输技术与采样稳定技术支持。

  • 标签: 激光共聚焦内镜 尿路上皮肿瘤 膀胱尿路上皮癌 上尿路上皮癌 文献综述
  • 简介:摘要牙科显微已广泛应用于牙牙髓病的诊疗,显著提高了诊疗水平和质量。2016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牙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推出显微根管治疗技术指南,对牙科显微根管治疗中的规范应用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除根管治疗外,牙科显微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根管外科和牙修复治疗,因此有必要对牙科显微的规范应用进行补充。2019年10月,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景平教授牵头,组织国内牙牙髓病学专家召开牙科显微规范化操作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就牙科显微牙髓病诊疗中应用及操作规范展开讨论并最终形成本共识。

  • 标签: 显微操作 牙科显微镜 专家共识 显微根管治疗 显微根管外科 牙体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手术显微应用于牙牙髓病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选取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2014级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7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学生分为A组和B组,每组38名学生。牙髓病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口腔手术显微进行G.V.Black I类洞窝洞预备和髓腔通路预备操作,教师对学生在口腔手术显微下和直视下的操作分别进行评分,针对口腔手术显微下操作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口腔手术显微下和直视下窝洞预备评分分别为(90.16±3.01)分和(90.72±2.57)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口腔手术显微下和直视下髓腔通路预备评分分别为(92.30±2.82)分和(88.93±2.31)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9.3%(67/75)的学生认为口腔手术显微的应用有助于学习临床操作技巧,29.3%(22/75)的学生在口腔手术显微的调节和操作方面存在困难。结论口腔手术显微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髓腔通路预备操作,学生对口腔手术显微的熟练使用仍然需要专门培训和授课教师的教学指导。

  • 标签: 口腔手术显微镜 实验教学 牙体牙髓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显微下眼外肌调整缝线手术治疗复杂性斜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191例复杂性斜视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显微下眼外肌调整缝线手术矫正斜视,其中83例为超长量手术。全麻苏醒后或次日观察眼位及有无复视或复视是否消失,如需调整缝线则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调整。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术后全部眼位矫正良好、复视消失,未出现肌肉滑脱等并发症。结论对复杂性斜视行手术显微下眼外肌调整缝线斜视矫正术,手术成功率较高,手术反应少。

  • 标签: 斜视,复杂性 手术,调整缝线式,手术显微镜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全景超声生物显微(UBM)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斜视患者角膜缘到水平眼外肌止端距离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术前应用全景UBM和AS-OCT测量斜视患者角膜缘到水平眼外肌止端距离,然后术中用卡尺测量角膜缘到水平眼外肌止端距离。采用Friedman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Kendall一致性检验和Bland-Altman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018年3─9月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就诊的斜视患者73例,分析133条水平肌肉(72条外直肌、61条内直肌)。角膜缘到水平眼外肌止端的距离,在外直肌和内直肌中,UBM测量值分别为6.60(5.34~8.28)mm、5.41(4.16~7.48)mm,AS-OCT测量值分别为6.59(5.10~8.80)mm、5.17(3.44~7.41)mm,术中卡尺测量值分别为7.0(5.0~8.5)mm、5.0(3.5~7.0)mm。比较3种测量方法在外直肌和内直肌中的差异,除内直肌中UBM与术中卡尺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7),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外直肌中UBM、AS-OCT测量值分别与卡尺测量值存在强相关关系(r=0.656、0.608,均P<0.001),UBM测量值与AS-OCT测量值存在中等相关关系(r=0.530,P<0.001);内直肌中UBM测量值、AS-OCT测量值与卡尺测量值存在中等相关关系(r=0.597、0.458,均P<0.001),UBM测量值与AS-OCT测量值存在弱相关关系(r=0.379,P=0.003)。Kendall的非一致性检验和Bland-Altman提示3种测量方法间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全景UBM和AS-OCT可以准确测量初次斜视手术患者角膜缘到水平眼外肌止端的距离。

  • 标签: 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斜视 眼外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切除术后共焦显微下前房残留重水对角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深圳市眼科医院2008年9月至2018年12月玻璃切除手术后前房残留重水共26例(26眼),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检查,分析其角膜形态结构特征。结果共焦显微下前房残留重水压迫的角膜内皮细胞呈"金箔样"改变。重水渗入角膜内皮边界使其六边形结构轮廓平直清晰。严重者重水进入角膜基质。角膜的内皮细胞被大量色素颗粒覆盖。结论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可观察前房残留重水对角膜内皮细胞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伤。

  • 标签: 显微镜,共焦,角膜,激光 重水,前房 内皮,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显微下血管鞘膜内分离技术精索静脉结扎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67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均采用了显微下血管鞘膜内分离技术用于游离结扎精索静脉,记录手术时间、术中游离出来的静脉数目、动脉数目,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统计患者术后精液改善百分率。结果67例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2.8 min,游离静脉9.2条,侧支3.6条,保留动脉1.1条,术后没有并发睾丸萎缩、鞘膜积液等病例,没有复发病例,精液改善率是85.1%。结论显微下血管鞘膜内分离技术精索静脉结扎术中应用是安全可行及有效的,可降低手术难度,保护动脉,降低手术并发症。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显微镜手术 血管鞘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内显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取的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即对照组(n=41)、观察组(n=41),予以对照组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治疗,观察组神经导航辅助下内治疗,并使用定量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手术情况进行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ADL评分为(76.04±7.46)分、术后2个月的ADL评分为(89.93±8.87)分,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ADL评分、术后2个月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68、22.274,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为(5.84±0.56)cm、手术时间为(86.49±8.52) min、术中出血量为(88.53±8.77) ml、血肿清除率为(91.55±4.27)%,与对照组相应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44、25.366、16.154、6.558,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神经导航辅助下内治疗,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改善预后。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神经导航辅助 内镜 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耳内显微下Ⅰ型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耳内下Ⅰ型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Ⅰ型鼓室成形术的96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一组耳内下Ⅰ型鼓室成形术(耳内组),共52例(52耳),另一组显微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显微组),共44例(44耳)。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鼓膜修补成功率、术耳术前与术后的气骨导差。结果耳内组手术时间(50.5±11.2)min比显微组手术时间(88.3±12.1)min短(P<0.05)。术后随访3个月,耳内组鼓膜修补成功率为92.3%,显微组为9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耳内组术前气骨导差为(18.8±6.9)dB,术后为(10.2±1.7)dB(P<0.05)。显微组术前气骨导差为(17.9±7.2)dB,术后为(11.6±1.2)dB(P<0.05)。两组术后气骨导差较术前均有明显缩小,但术后气骨导差的差异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组与显微组相比,耳内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更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平均出血量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 鼓室成形术 耳内镜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下神经根袖套成形术治疗Tarlov囊肿的疗效。方法对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1例症状性Tarlov囊肿患者,行显微下神经根袖套成形术治疗(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并于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或12个月)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疗效。结果41例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或12个月)的VAS评分及腰椎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呈逐渐下降趋势,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患者的中位腰椎ODI改善率为72.7%(58.9%,79.7%),其中ODI改善率>75%(优秀)19例、51%~75%(良好)14例、26%~50%(尚可)3例、≤25%(较差)5例,总优良率为80.5%(33/41)。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但无感染;术后第3天1例因交通孔缝扎线松脱引起囊肿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无复发。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下神经根袖套成形术能安全、有效地解除Tarlov囊肿对神经根的压迫,症状缓解率高,复发率低。

  • 标签: Tarlov囊肿 神经根袖套成形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鼻蝶入路神经内显微下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方法选取临汾市中心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5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显微下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行经鼻蝶入路神经内垂体瘤切除术。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及其视觉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缺损值为(3.18±0.87)dB,低于对照组的(6.87±1.35)dB,P<0.05。观察组模式标准差为(2.54±0.59)dB,低于对照组的(4.70±0.52)dB,P<0.05。观察组视野指数为(94.45±7.92)%,高于对照组的(82.36±7.7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2/50)低于对照组(25.71%,9/35),χ2=8.616,P<0.05。结论与显微下垂体瘤切除术相比,经鼻蝶入路神经内下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具有更好的疗效,可降低术中出血量,恢复激素水平,改善视觉功能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垂体瘤 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 显微镜 视觉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下微创通道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采用手术治疗的26例腰椎椎管内髓外占位性病变(硬膜下24例,硬膜外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病变长度<3 cm;2例病变为多节段,其中1例病变长度为7 cm,1例为22 cm;均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微创通道手术切除病变。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标准评估局部疼痛的改善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估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影像学随访关节突损伤程度及脊柱稳定性。结果26例患者的病变均为全切除,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脑脊液漏及感染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2~16(13.6±1.3)个月。16例神经根疼痛患者术后3个月疼痛均完全缓解,VAS评分中位数由术前的7分(5~9分)降至0分(0~1)分;术后12个月,26例患者的JOA评分由术前的(11.4±1.7)分恢复至(25.7±0.9)分。与术前比较,VAS评分和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T复查显示关节突及脊柱稳定性均未受影响,随访期影像学证实病变无一例复发。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微创通道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较小的占位性病变及多节段囊性病变,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对肌肉、关节突关节损伤小,脊柱稳定性好。

  • 标签: 腰椎 椎管内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微创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