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结肠脾曲癌较其他部位结肠癌的发生率低,但通常分期较晚,更易发生急性肠梗阻。由于其特殊的双向供血特征,其淋巴回流可同时流向肠系膜上血管及肠系膜下血管周围。较高的血管变异率带来对支配血管及主要淋巴回流方向判断的不确定性。目前对其淋巴结转移分布,尤其是主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价值的研究病例数较少,因而难以形成手术方式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的共识。充分游离结肠对满足足够的切缘和两侧供血血管的根部结扎尤其重要。未来应结合影像学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技术及术中淋巴结荧光显像等技术,积极开展多中心研究,为脾曲癌根治手术方式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的选择,提供更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结肠肿瘤,脾曲 淋巴结清扫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基于实时视听反馈的教学方式在心肺复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选取江汉大学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名学生采用基于实时视听反馈的教学方式,对照组54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课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试、操作实践考核,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以评价两组教学方式的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为(27.56±8.62)分、操作实践考核成绩为(60.02±8.46)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24.75±8.96)分、(53.72±9.59)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试验组学生表现和教师教学自评分别为(4.78±0.63)分和(4.80±0.47)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3.69±0.46)分和(3.75±0.63)分,试验组学生对教师教学、自我表现和团队合作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93±0.59)分、(4.70±0.71)分和(4.59±0.63)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4.02±0.73)分、(3.85±0.69)分和(3.26±0.56)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实时视听反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自我表现和团队合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心肺复苏 实时视听反馈 教学方式 教学效果 医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联合基于研究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RBL)在外科学临床见习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和2021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腔外科进行临床见习的空军军医大学2017级与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194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2018级学员作为试验组,实施SPOC联合RBL教学方式;2017级学员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式。见习结束后对两组学员进行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考核评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问卷调查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试验组学员优良率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学员[35.4%(34/96)比22.4%(22/9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试验组学员主观案例分析题成绩高于对照组学员[(52.5±19.8)分比(47.9±8.6)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员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评价优于对照组学员[87.5%(84/96)比56.1%(55/98), 69.8%(67/96)比32.7%(32/98)] ,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SPOC联合RBL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有助于提升学员主动探索能力。

  • 标签: 外科学 见习教学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基于研究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截骨方式对胫骨Ilizarov骨搬移术愈合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2月至2019年4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行胫骨Ilizarov单段骨搬移术治疗的93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截骨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微创截骨组16例,全部为男性;年龄(37.1±8.3)岁;Gustilo分型:Ⅱ型5例,Ⅲ型11例。骨膜下截骨组57例,男47例,女10例;年龄(39.1±11.8)岁;Gustilo分型:Ⅱ型17例,Ⅲ型40例。骨膜外截骨组20例,男19例,女1例;年龄(37.7±11.2)岁;Gustilo分型:Ⅱ型18例,Ⅲ型2例。比较三组患者愈合指数及Ilizarov方法与应用协会(ASAMI)的功能评分。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9~50个月(平均27.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相关并发症均经过相应处理后治愈。微创截骨组、骨膜下截骨组、骨膜外截骨组的愈合指数分别为(53.09±21.88)、(59.97±33.29)、(46.20±14.11)d/c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8)。3组的ASAMI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7.5%、89.5%、90.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截骨方式均可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三种截骨方式的愈合指数及术后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

  • 标签: 伊利扎罗夫技术 截骨术 胫骨 骨搬移 截骨方式 骨愈合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取精方式对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患者临床妊娠及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因男性因素行ICSI助孕的患者临床资料,共3096个周期。少弱畸形症患者采用射精方式取精,记为射精组(n=2558);无精子症患者采用手术方法取精(PESA/TESA/mirco-TESE),记为手术取精组(n=538)。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促排卵情况、胚胎培养情况,观察两组鲜胚移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及围产结局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线性/logistic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后,手术取精组相对于射精组的优质胚胎数[MD(95% CI)=0.412(0.153~0.670),P=0.002]及囊胚形成数[MD(95% CI)=0.265(0.035~0.494),P=0.024]明显升高,正常受精(双原核)数及可利用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鲜胚移植后患者的胚胎种植率[aOR(95% CI)=1.311(1.010~1.701),P=0.042]及临床妊娠率[aOR(95% CI)=1.307(1.007~1.697),P=0.044]明显升高;组间活产率、多胎率、流产率、单胎早产率、单胎足月新生儿体质量及性别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精子症患者通过手术取精可获得与常规ICSI相当的活产率,并不会增加流产、胎儿畸形、单胎早产、足月低体质量儿等风险。

  • 标签: 精子注射,细胞质内 取精方式 妊娠结局 围产期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坏死的临床经验,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并发症及术后短期随访结果。结果46例患者30 d总病死率为19.6%,其中肠切除肠造瘘组30 d病死率为12.1%,一期肠吻合组30 d病死率为38.5%。单因素分析显示反跳痛阳性(P=0.025)、平均动脉压(MAP)>105 mmHg(P=0.04)、心率<120次/min(P=0.04)以及Fullen肠管缺血分级(P=0.03)影响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坏死预后。结论反跳痛、MAP、心率、Fullen分级以及手术方式显著影响患者预后。肠切除肠造瘘术预后优于肠切除吻合术。

  • 标签: 栓塞 肠系膜上动脉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摘要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证实干眼的发病与人群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中国干眼专家共识:定义和分类(2020年)》将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纳入到干眼的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中。为了提高对生活方式相关性干眼的认识以及诊疗和预防效果,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学术组织的相关专家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民情,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汇集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在其定义和分类、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原则及预防等方面形成共识性意见,以期为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干眼综合征 生活方式 诊疗准则(主题) 多数赞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Phaco-IOL)、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Phaco-IOL-GSL)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Phaco-IOL-Trab)这3种术式对干眼症状的影响。方法:非随机回顾性平行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2例(118眼),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Phaco-IOL 32例(40眼),B组:Phaco-IOL-GSL 30例(38眼),C组:Phaco-IOL-Trab 30例(40眼)。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Schirmer Ⅰ试验(SⅠT)、CochetBonnet角膜知觉计检测患者术前1 d及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BUT)、泪河高度(TMH)、睑板腺缺失评分、基础泪液分泌及角膜知觉(CP)并进行对比研究。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术后3 d至3个月,C组NIF-BUT和NIA-BUT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变化程度高于其他2组(均P<0.05)。在A组和B组中,NIF-BUT和NIA-BUT在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 d、1周,C组TMH、基础泪液分泌量较术前升高(均P<0.05),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和B组术后各时间点TMH、基础泪液分泌量同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在术后3个月睑板腺缺失评分较术前增加(t=-9.48,P<0.001)。A组和B组术后各时间点睑板腺缺失评分同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术后3 d至1个月CP明显降低,变化程度高于其他2组(均P<0.05),术后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A组和B组CP在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及CP影响较大,术后3个月CP恢复正常,但泪膜稳定性仍有明显降低且开始出现明显睑板腺缺失。

  • 标签: 干眼 泪膜破裂时间 泪河高度 睑板腺缺失评分 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角膜知觉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患者版Caprini评分微信小程序(简称为“患者版Caprini评分”)与医师评估的Caprini评分的一致性。方法该研究为诊断性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2至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妇科和骨科的住院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在汉化的患者版Caprini评分表的基础上开发微信小程序,患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小程序,自行录入身高、体重等相关评估内容,小程序根据输入的内容自动计算分数并给出危险分层;同时,医师对于同一患者完成传统的Caprini评分并给出危险分层,对二者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200例,年龄(59.6±13.9)岁,女性112例(56.0%),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184例(92.0%)。患者版Caprini评分与医师评估的Caprin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2.5)分比(4.7±2.5)分,P=0.336]。患者评估所用时间比医师所用时间长[(2.4±1.2)min比(2.0±1.0)min,P<0.000 1]。通过患者版和医生评估的Caprini评分得到的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9(84.5%)比166(83.0%),χ2=0.165,P=0.684]。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版Caprini评分与医师评估的Caprini评分相关性良好(r=0.98,P<0.000 1)。Cohen′s κ相关系数评价结果显示患者版Caprini评分与医师评估的Caprini评分所得患者危险分层的一致性极好(κ=0.97,P<0.000 1)。Bland-Altman法评估结果显示仅有3.0%(6/200)的评估分数偏倚较大,不在95%置信区间之内,证明偏倚属于小概率事件,推断患者版Caprini评分与医师评估的Caprini评分的一致性较好。结论患者版Caprini评分与医师评估的Caprini评分的一致性好。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危险性评估 Caprini风险评估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隐性肥胖与健康体检人群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3月1日—9月31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完成健康体检且体质指数为18.5<~24.9 kg/m2的1 02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Inbody770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其体脂肪率,根据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隐性肥胖组(405例)和对照组(621例)。比较两组常规体检项目结果,通过生活方式调查问卷获取体检者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职业、饮食习惯5个维度的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隐性肥胖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结果隐性肥胖组女性比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腰臀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5.2%比27.1%、(21.83±1.63)比(21.56±1.74)kg/m²、4.68(4.18,4.22)比4.39(4.13,4.83)mmol/L、2.54(2.08,3.00)比2.24(2.13,2.78)mmol/L、0.87(0.84,0.90)比0.82(0.80,0.86)],收缩压、白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4.99±11.49)比(118.97±11.84)mmHg(1 mmHg=0.133 kPa)、(45.13±2.83)比(46.37±2.60)g/L、15(12,18)比16(14,20)U/L](均P<0.05)。未婚(OR=0.200,95%CI:0.123~0.325)、少吃白肉(偶尔吃,OR=0.565,95%CI:0.304~1.053;很少吃,OR=0.186,95%CI:0.094~0.368)、少吃辛辣食物(偶尔吃,OR=0.298,95%CI:0.171~0.519;很少吃,OR=0.828,95%CI:0.487~1.408)、多饮水(1 000~2 000 ml/d,OR=0.366,95%CI:0.218~0.615;≥2 000 ml/d,OR=0.176,95%CI:0.087~0.356)均与隐性肥胖发生呈负相关(均P<0.05);午餐常吃外卖(OR=4.639,95%CI:2.412~8.923)、食用油摄入多(25~<50 g/d,OR=1.898,95%CI:1.265~2.846;≥50 g/d,OR=10.900,95%CI:4.376~27.148)、饮啤酒(OR=3.702,95%CI:2.290~5.982)、不常参加体育锻炼(偶尔参加,OR=13.417,95%CI:6.907~26.066;很少参加,OR=28.290,95%CI:13.532~59.142)均与隐性肥胖发生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隐性肥胖与健康体检人群生活方式存在相关性,应注意控制白肉、辛辣食物、食用油和啤酒摄入,同时保证饮水量,减少外卖次数,增加体育锻炼,以预防隐性肥胖发生。

  • 标签: 隐性肥胖 生活方式 体格检查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改良Wiltse入路微创小切口与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经改良Wiltse入路微创小切口组(A组)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B组)。采用t检验比较并分析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指标。结果60例病例经过1年随访,无感染、断钉、脱钉、神经损伤等现象。术中透视时间为,A组(1.06±0.44) s,B组(5.29±1.80) s,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63,P<0.05);手术时间为,A组(97.80±17.93) min,B组(88.93±22.72)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4,P>0.05);住院天数为,A组(10.30±3.52) d,B组(10.27±3.44)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2,P>0.05);Cobb角为,A组术前(11.90±2.97)°、术后3 d(4.44±1.08)°、术后6个月(5.32±1.06)°,B组术前(11.79±2.60)°、术后3 d(4.31±1.01)°、术后6个月(5.55±1.18)°,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9,P>0.05);同样,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14.832、11.773,B组t=16.782、12.127,P<0.05)。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A组术前(57.57±5.00)%、术后3 d(90.47±1.47)%、术后6个月(89.09±2.69)%,B组术前(57.13±5.64)%、术后3 d(89.57±1.97)%、术后6个月(87.57±2.47)%,两组间术前、术后3 d和6个月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7、0.861、1.359,P>0.05),两组组内比较,术后均比术前显著改善(A组t=-34.545、-29.939,B组t=-36.571、-25.5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法,A组术前(7.90±0.71)分、术后3 d(3.00±0.79)分、术后1周(1.67±0.61)分,B组术前(7.77±0.68)分、术后3 d(3.57±0.73)分、术后1周(1.90±0.61)分,将术前、术后3 d以及术后1周3个时间点,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01、-1.084、-1.564,P>0.05)。两组组内比较,术后均比术前显著改善(A组t=23.233、36.505,B组t=30.224、37.3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手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对椎旁肌肉的损伤以及加快术后恢复速度的优点。与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经改良Wiltse入路微创小切口术可明显减少术中透视时间,即降低X线对人体的损害;同时也减少术后残余腰痛。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微创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知识要点型和知识提纲型课前预习指导方式时学生的反馈情况。方法将2018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共126人,按宿舍号随机分配进两组。课前通过"雨课堂"分别给两组学生分发知识要点型和知识提纲型预习指导资料辅助其课前预习。采集预习指导材料利用情况,问卷调查学生对所接受预习指导方式的评价。本研究采用SAS9.4统计软件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知识要点型组的课前预习材料总体完成率低于知识提纲型组(62.78% vs. 80.30%,P<0.001)。知识要点型和知识提纲型两组学生满意度评分中位数分别为89.50和9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总体上,61.90%(78/126)的学生非常喜欢或喜欢接受课前预习指导,75.40%(95/126)的学生认为指导对课堂学习有帮助或很有帮助,62.70%(79/126)的学生认为指导对课前预习效率的提升效果很高或较高,两组学生在此3方面的等级评价结果相近。结论两种课前预习指导方式均可行、有效,知识提纲型组学生的预习完成率优于知识要点型组,教学中可考虑优先使用知识提纲型预习指导方式

  • 标签: 医学统计学 预习指导方式 教学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及喂养方式对特应性皮炎(AD)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3例1 ~ 12月龄AD婴儿,以30例健康婴儿为对照,AD患儿与健康对照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分组。取婴儿粪便提取总DNA,PCR扩增细菌的16S rRNA基因V1 ~ V9区,应用PacBio Sequel测序仪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各组菌群在属、种水平上的构成差异,选择差异菌群相对丰度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AD皮疹严重程度(SCORAD)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顺产对照组(11例)、剖宫产对照组(19例)、顺产AD组(11例)、剖宫产AD组(22例)中相对丰度较高的5个菌属分别为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韦荣球菌属、链球菌属、大肠杆菌属。配方奶粉喂养对照组(7例)、母乳喂养对照组(12例)、混合喂养对照组(11例)、配方奶粉喂养AD组(12例)、母乳喂养AD组(8例)、混合喂养AD组(13例)中相对丰度较高的5个菌属分为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韦荣球菌属、大肠杆菌属。线性判别分析(LEfSe)显示,不同分娩方式对照组和AD组间未见显著差异性菌群;而在不同喂养方式AD组和对照组中,配方奶粉喂养AD组阿克曼菌属、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分别为属水平(LDA值= 4.78)和种水平(LDA值= 4.91)差异性最大的菌群。配方奶粉喂养AD组婴儿肠道阿克曼菌属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相对丰度(数值相等,均为9.60% ± 0.72%)均高于配方奶粉喂养对照组(均为2.50% ± 0.83%,Z = 1.66,P = 0.048)、混合喂养AD组(丰度值均为0,Z = 2.26,P = 0.012)及母乳喂养AD组(丰度值均为0,Z = 1.85,P = 0.032)。AD患儿中肠道阿克曼菌属及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的相对丰度与SCORAD评分均呈正相关(ρ = 0.384、0.387,均P < 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AD及健康婴儿肠道菌群影响无显著差异,配方奶粉喂养AD患儿肠道阿克曼菌属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相对丰度升高,可能参与AD的发病。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婴儿 肠道菌群 分娩方式 喂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姑息照护对晚期胃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晚期胃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生活、心理、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姑息照护,将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评分作为临床观察和对比分析的指标。结果干预后,在SPBS评分方面,对照组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在面对评分方面,对照组低于研究组,在回避/压抑、屈服、幻想、发泄评分方面,对照组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生理、情绪、功能、社会/家庭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给予姑息照护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实施和开展。

  • 标签: 姑息照护 晚期胃癌 自我感受负担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企业的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是每一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逐渐成为了日益关注的焦点,而在新时期如何以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和质量,是我们进行不断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方面。在当前很多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隐患,使得安全生产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存在一定的缺失。生产人员和管理层的意识等不足都直接影响着技术管理的质量,因此新时期的企业要采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方法,来更好的保证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措施的落实。

  • 标签: 企业 安全生产 技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对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后早期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行择期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100例,ASA Ⅰ~Ⅱ级,年龄范围为4~8岁,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男48例,女2例,年龄(6.13±2.07)岁)]和腹横平面阻滞组[男49例,女1例,年龄(6.42±2.54)岁]。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患儿行腹腔镜3个切口局部浸润并给予0.2%罗哌卡因0.2 ml/kg;腹横平面阻滞组患者行双侧后入路腹横平面阻滞,每侧注射0.2%罗哌卡因,0.5 ml/kg,阻滞完成后10 min开始手术。采用东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Children’s Hospital of Eastern Ontario Pain Scale,CHEOPS)对患儿术后30 min、1 h、4 h、6 h和24 h进行疼痛评估。记录各时间点需要追加曲马多的例数、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术后30 min、1 h、4 h、6 h和24 h CHOEPS评分分别为(5.21±0.43)分、(5.30±0.75)分、(5.01±0.59)分、(6.09±0.13)分、(7.32±0.76)分,腹横平面阻滞组分别为(4.90±0.18)分、(4.80±0.41)分、(5.09±0.31)分、(5.00±0.64)分、(5.28±1.03)分,两组患儿术后30 min、1 h和4 h CHOEP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横平面阻滞组术后6 h和24 h CHEOPS评分均较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明显降低(均P<0.05)。腹横平面阻滞组术后24 h需要追加曲马多比例(54.0%,27/50)明显低于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90.0%,45/50)(P<0.001)。腹横平面阻滞组患儿家属满意度(98.0%,49/50)显著高于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84.0%,42/50)(χ2=5.983,P=0.014),两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0.558)。结论术前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均能为儿童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提供良好的早期术后镇痛,但腹横平面阻滞时间更长,患儿家属满意度更高。

  • 标签: 腹横平面阻滞 儿童 腹股沟疝 切口局部浸润麻醉 罗哌卡因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肠道准备方式对菌群移植(FM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自愿接受FMT治疗的1 501例患者的治疗及随访资料。根据FMT治疗前肠道准备情况,分为无肠道准备组(216例)、抗生素预处理组(383例)、肠道清洁组(267例)和抗生素联合肠道清洁组(635例)。比较各组间FMT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后4周和8周的有效率。在第3个月和第6个月由于疗效下降或无效重复行FMT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再次行抗生素联合清洁肠道的肠道准备方案,分为无肠道准备和肠道准备组,比较两亚组有效率。结果全组男性588例,女性913例,年龄(43.3±13.7)岁,体质指数(20.2±2.1)kg/m2,移植疗程共(3.3±1.7)周。包括便秘564例,克罗恩病157例,溃疡性结肠炎142例,肠易激综合征158例,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CDI)106例,自闭症84例,放射性肠损伤133例,放射性肠炎133例,非CDI慢性腹泻60例,其他155例。4组间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467/1 501),其中呕吐41例(2.7%)、恶心91例(6.1%)、腹泻49例(3.3%)、腹痛41例(2.7%)、腹胀79例(5.3%)、咽喉部疼痛72例(4.8%)、头晕38例(2.5%)、发热51例(3.4%)、肺部感染3例(0.2%)以及肠源性感染2例(0.1%);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4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MT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63.5%(902/1 420);无肠道准备组FMT有效率为57.6%(114/198)、抗生素预处理组为64.2%(231/360)、肠道清洁组为60.2%(154/256),抗生素预处理联合肠道清洁组66.5%(403/606),4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59,P=0.084)。FMT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61.3%(729/1 293);无肠道准备组有效率为54.0%(88/163),抗生素预处理组为62.2%(202/325),肠道清洁组为57.4%(132/230),抗生素联合肠道清洁组为64.4%(370/575),4组间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0,P=0.003);其中抗生素联合肠道清洁组及抗生素预处理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无肠道准备组(分别为χ2=5.789,P=0.016;χ2=10.117,P=0.001)。亚组分析中,第3个月重复FMT治疗结束4周随访发现,无肠道准备组与肠道准备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1%(184/306)比61.5%(115/187),χ2=0.091,P=0.763]。在第6个月重复FMT治疗结束4周随访发现,无肠道准备组有效率明显低于肠道准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4%(89/173)比61.2%(161/263),χ2=4.229,P=0.040]。结论FMT治疗安全有效,抗生素联合肠道清洁的肠道准备方案可提高FMT总体疗效。对疗效下降需FMT重复治疗的患者,3个月内再次行抗生素联合肠道清洁方案对FMT有效率无明显影响,但在第6个月,再次的肠道准备是必要的。

  • 标签: 菌群移植 肠道准备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慢性下腰痛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3—10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89例慢性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Ⅱ、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下腰痛疾病知识问卷、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对慢性下腰痛患者进行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189例慢性下腰痛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为(118.68±18.61)分,其中条目均分由高至低分别为压力应对(2.59±0.62)分、人际关系(2.47±0.67)分、营养(2.35±0.25)分、自我实现(2.33±0.35)分、运动(2.04±0.35)分、健康责任(1.93±0.1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婚姻状态、共同居住者、文化程度、职业、BMI、有无合并慢性病慢性下腰痛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慢性下腰痛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社会支持(r=0.358,P<0.01)、自我效能(r=0.418,P<0.01)、疾病知识(r=0.369,P<0.01)均呈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疾病知识、自我效能、年龄、文化程度是慢性下腰痛患者是否采取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下腰痛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欠佳,尤其表现在运动和健康责任方面;且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受社会支持、疾病知识、自我效能影响。应加强科学且专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在疾病发展、治疗、控制方面的认知水平,强化患者健康责任和提高运动治疗准确性;同时提供多渠道信息获取方法,鼓励家庭参与,满足患者的健康促进需求,增强其疾病管理自我效能。

  • 标签: 腰痛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健康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早期主、被动活动对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患者36例随机分组,分别采取早期主动活动(early active motion,EAM)和早期被动活动(early passive motion,EPM)方案进行干预,16周后评估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握力(比)、捏力(比)、Strickland评分和DASH评分。结果测量患指TAM,EAM组为(215.48±22.75)°,EPM组为(191.00±33.15)°,P<0.01;EAM组的握力比为(78.33±19.63)%,显著优于EPM组(60.89±24.71)%,P<0.05;EAM组Strickland评分的优良率为100%,优于EPM组的优良率76.1%,P<0.05。两组的捏力和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被动运动相比,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早期主动运动可获得更好的手指关节活动度和握力。

  • 标签: 腱损伤 康复 早期主动活动 屈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