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5 个结果
  • 简介:专利权保护的目的在于平衡发明创造人、专利利用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但我国现行专利制度存在重资本轻劳动、忽视二次创造的权益以及在权利救济过程中利益失衡等弊端。马克思及其经典作家从社会实践出发,提出了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具体性等特点的公平观,能够弥补洛克劳动理论、黑格尔人格思想的缺陷。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视角下,通过回归“按劳分配”的原始财产分配规则,拓宽二次创造的权益以及完善“侵权不停止”的救济规则,能够解决专利权保护的困境。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公平观 专利权 利益平衡
  • 简介:中国古代各家学说虽相互融合,但又各成一家之言,完全可以以近代"主义"的概念归纳之。比如先秦儒家的"法律理想主义"、道家与黄老学派的"法律自然主义"、法家的"法律工具主义"、汉中期后主流学说的"法律现实主义"等。而先秦儒家的法律理想主义在中国古代法学术思想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人性的希望,对传统礼治的肯定,为汉中期以后礼教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也为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批判服务于"一家一姓"的中央集权制法律提供了思想武器。

  • 标签: 主义 儒家 法思想
  • 简介:在讨论合法性问题时,对于如何看待传统这一问题,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处于对立的两端:启蒙运动认为,传统的可信性取决于其被理性检验的可能性;浪漫主义则声称,传统的有效性无需任何合理性根据。这是两种具有偏见的认识。理性与传统并非对立的两级,而是相互依存的。

  • 标签: 启蒙运动 浪漫主义 理性 传统
  • 简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就是与我国政治体制相适应的,由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承担着监督除权力机关以外其他国家机关的执法、司法活动,发挥对整个国家政治体制运作的监督制约作用的法律监督制度.它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它地位突出,作用有效.当前我国司法改革不断深化,检察体制改革成为理论和实践中争论的热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一要坚持,二要完善已经成为共识,使司法体制改革与发展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总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检察制度 法律监督 中国 检察机关 检察权
  • 简介:<正>20世纪西方法哲学的发展以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学之间的论战为动力,而其核心话题便是法律和道德的分离命题。也即,法律的核心要素究竟为何?道德是否是法律的内容?自然法学者们和实证主义法学者们众说纷纭。这个问题在实证主义法学内部也争论不休,经历了一个论辩的过程。边沁的实证主义观念,是建立在功利主义哲学之基础上,他以幸福和痛苦去简单地分

  • 标签: 法律实证主义 西方法哲学 德沃金 法律原则 主权者 奥斯丁
  • 简介:中国正在制定民法典,而如何确定继承法中的特留份制度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当今我国的家族主义理念与个人主义理念呈现出对立的态势,这不仅影响特留份制度的创设,而且会左右继承法的核心框架.本文旨在通过综合分析我国传统及学说,从比较法的视角探寻特留份制度的基本原则.

  • 标签: 民法典 继承法 特留份
  • 简介:<正>一、概述2007年10月28日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及次年新颁布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对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部分作了较大的修改。就积极方面而言,此次修改旨在重点破解我国长期存在的'申诉难'和'执行难'这两大顽疾,并借以促进和谐社会之构建。但正如学者所言,如果仅仅是在'改了总比没改好'这种层面上来讲的话,此次对于《修改决定》的意义或日价值,万万不可高估浮夸。此次修订,并没有广泛地吸收我国法学研究

  • 标签: 当事人主义诉讼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模式 审判监督程序 执行程序 处分权
  • 简介:法学体系中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政治法学的中国风格,是政治法学的中国化表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是一门课程,也可以培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它在法学体系中的位置可以得到清晰的界定。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课程设置与法学体系中,已经出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雏形;在西方国家的课程设置与法学体系中,也可以找到它的对应物。因此,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法学体系中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把中国的法学体系悬挂在中国政治的天花板上、连接在中国政治的火车头上,以促成法学体系与现实政治之间的血脉贯通。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学体系 核心价值 政治法学
  • 简介:<正>行政法作为一个重要的部门法,要不要有自己的基本原则,自己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在我国法学界众说纷纭。为使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和行政法学进一步完善和成熟,笔者谨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必要性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行政法律规范及行政行为始终的指导思想。亦即是指导行政法的创制、修改、废除及贯彻实施全过程的基本原则。它是行政法的灵

  • 标签: 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基本原则 行政法律规范 国家行政机关 行政行为 行政管理职能
  • 简介:关于中国法律的“东方主义”认知是一种对中国治理模式非常系统化的误读,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绪化偏见。它提醒我们警惕这样一种长期以来存在、也将继续长期存在的现象:因为观察和研究的感情化,使得人们对于中国治理模式(包括中国法律体系)的了解和理解常常处在一种盲人摸象的褊狭状态,即简单化地用“无法”“反法”或者“超法”来概括中国的法律制度实践,而无视“有法”才是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形态。法律的“东方主义”不仅仅在知识上让我们误读了中国,也在政策上误导了中外的政治家。本文呼吁理性对待中国法律制度实践中无法、有法、反法与超法四种现象共存的状态。

  • 标签: 法律东方主义 中国研究 法学研究 法治建设
  • 简介: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中的预备犯、举动犯、持有犯等体现了现代风险社会刑法的活性化、法益保护早期化与反恐法网的严密化,立法理念逐渐由结果无价值向行为无价值转变。重视规范机能和积极的一般预防的行为无价值在其视角转向行为背后的重大法益时取得了正当性的依据,其比结果无价值更具有生命力。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上的表述与行为无价值理念相吻合,确保了严密的反恐刑事法网,故在司法上应该以二元的行为无价值以及《刑法》第13条“但书”为指导,确保法律反恐的递进性以及社会保护与人权保障之间的相对平衡性,这个神圣的天平应该是“倾斜”而不是“倾倒”。

  • 标签: 恐怖主义犯罪 法益早期化 抽象危险犯
  • 简介:青年价值取向既是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一种敏感的折射,同时,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后,全球思想文化的交流交锋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大学生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地探讨和构建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们予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使学生建立起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取向,是关系到国家与社会发展前途的重大教育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 价值取向
  • 简介: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1991年10月24日第1801-1号决议6.检察院检察监督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众所周知,彼得一世设立了监察官一职,而叶卡捷琳娜二世将监察官改为检察官。这两者都行使了"沙皇眼"的功能即勤勉监管征集税收和赋税是否遵守国家利益、监督公职人员是否品行端正,并将发现的违法行为告发。警察局设立在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中。

  • 标签: 苏维埃政权 监察官 叶卡捷琳娜二世 陪审团制度 检察监督制度 监察机关
  • 简介:经过讨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提议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司法改革构想》,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决定:1.进行司法改革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作为民主法治国家运行的必要条件和立法活动的优先发展方向之一。

  • 标签: 社会主义 司法改革 苏维埃 共和国 俄罗斯 联邦
  • 简介:赫尔曼·黑勒是德国著名的公法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在魏玛共和国时期,除凯尔森、施米特之外,自成一家之言的黑勒也是国家学论争中的主角。本文将对黑勒的生平和思想做简要介绍,重点梳理《国家学的危机社会主义与民族》一书的主要内容,总结并反思当时欧洲国家学研究的思想状况,凸显黑勒的"文化国家"理论,展示其以"民族"为基石去建构社会主义秩序的策略,延伸出黑勒思想对当今的对内对外政治生活以及本土法律文化的诸多启示,以期引发读者对融合了法的实证性与理想性的黑勒思想展开进一步的探索。

  • 标签: 民族文化 国家学 法治 黑勒
  • 简介:<正>党的十四大的伟大功绩,就是确认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然而,我们能否顺利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从历史事实中吸取经验与教训,正确地认识与处理社会主义事业中所包含的各种关系。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研究关系与关系学,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的理论任务。

  • 标签: 关系学 社会主义事业 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各种关系 关系问题
  • 简介:本文从整体和内部的视角考察中国法律职业教育的三个互相关联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知识教育"、"法律技能教育"和"职业伦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反思法律职业主义在中国的意义和限度。本文认为,当下中国法律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呈现出强烈的技术主义倾向,忽视了转型中国社会对职业法律人的本土化和多元化需求,也不能满足转型中国社会对多元化法律人才的需求,因而也很难回避外界对法律职业的不满。面向转型中国的中国法学教育,应当超越法律职业主义,坚持"中国本位"、"政治意识"和"通识教育",以培养"法律人政治家"为更高目标。

  • 标签: 法律职业教育 法律知识 法律技能 职业伦理 法律人政治家
  • 简介:今年6月,《人民检察》迎来了50周年华诞,不久,《检察日报》也将庆祝创刊15周年,为此,报社要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这次座谈会是其中的一项。今天,报社可谓是蓬荜增辉,高朋满座,大家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人民检察》创刊50周年。各位专家、学者,特别是高铭暄、陈光中、王作富等德高望重的老师百忙中莅临座谈会,并对办好《人民检察》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是对《人民检察》杂志的关心和支持,也是对检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代表贾春旺检察长和高检院向各位专家、各位老师表示敬意和感谢。

  • 标签: 《人民检察》 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 阵地 传播 创刊15周年
  • 简介: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事关我国法治建设的总体方向,是目标问题;由哪些主体参与其中并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则关涉法治国家建设的推动力,是路径问题。新时期,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向不能变,需要变化的是执政党、国家和社会三大主体在社会主义法国家与法治中国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以最大限度发挥出三者的强大推动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佳路径应为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与社会协同渐进推进模式。

  • 标签: 法治国家 法治中国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