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不同学科都有自身特有的处理或判定的“事情”(对象),哲学特有的存在方式及其判定方式就在于其对“事情”处理方式的特质性。概括地说,哲学要面对或判定“事情”的类型和方式有其独特之处。从西方哲学的历史演进维度透视其面对的“事情”判定方式可以界分为3个判定“事情”的阶段(方式),即古典哲学对“事情”本身(世界)的本体论建构、近代哲学对“事情”本身(世界)的知识论抽象与现当代哲学对“事情”本身(世界)的整体性还原。对“事情”本身的本体论建构以概念和逻辑的抽象为预设前提,所追求的是一个与现象世界根本有别的完整的“神”(本体)世界,因而造成世界的二重化;对“事情”本身的知识论分析虽然使哲学的指向发生平移,但由于其蕴含主客分离的内在逻辑,并以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理解关于“事情”的知识,使得“事情”本身失去了原初蕴涵的完整性特征;当代哲学对“事情”本身的整体性还原,其立足点在于超越世界的二重化和自我与对象的二元对立,试图在返回“事情”本身的过程之中呈现出本真的“生活世界”。正是在这样现实历史的背景下,才能从历史的根基和现实的条件方面深刻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实质。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的感性活动基础上出发,恢复了哲学应有的判定“事情”本身的原初方式,使哲学在真正意义上回到了“事情”本身。

  • 标签: 历史维度 哲学 马克思哲学 “事情”本身
  • 简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摆脱财政困境、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政府行政效率,相继掀起了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热潮.诚然,西方各国因其国情不同,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内容与进程也不尽相同.但是,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各国之间的信息和技术交流日益频繁,西方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这就使得西方国家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突现出一些共同的制度化取向.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四种:

  • 标签: 政府公共服务 当代西方国家 政府行政 国际社会 国情 制度化
  • 简介: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绿色运动中的生态社会主义,反映了人类对生态危机及其引发的诸多新问题的思考和希望,提出了许多值得深人探讨和借鉴的观点.本文在吸收和借鉴这些有益思想的基础上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进行了思考,从观念启示和政策选择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 标签: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环境 治理
  • 简介:政治文化(politicalculture),从其表现形式来看,主要是指政治体系(politicalsystem)中的所有成员共同具有的政治信仰(politicalbelief)、态度.以及为维持(maintain)并持续(perpetuate)该政治体系的结构所体现的共同行为模式和制度规范。其内涵大致包括一整套的政治制度(politicalinstitu-tion)、政治规范(politicalnorms)、政治行为(politicalbehavior).政治价值(politicalvalues)和政治认同(politicalidentity)等。这些制度、规范、

  • 标签: 政治体系 西方政治文化 政治制度 政治行为 政治价值 政治信仰
  • 简介:领导伦理被称为卓越领导的“黄金法则”,“追求卓越实质上就是追求伦理”,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今,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意识到领导伦理的重要作用、地位和意义,从微观方面、中观方面、宏观方面对伦理和领导的结合开展了广泛的整合研究,使领导伦理学成为领导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

  • 标签: 企业领导 当代西方 价值观 述评 西方发达国家 伦理学
  • 简介:美国学者K.PalmerKaup曾于2000#-出版《创造壮族:中国的族群政治》一书,认为壮族原来既无共同文化和历史来源,亦无彼此间的认同,壮族纯粹是共产党的创造。此种观点在国内外影响甚广。新疆“7·5”事件发生后,“共产党创造民族”的观点又沉渣泛起,并以此为起点“反思”中国的民族政策。其实,这种观点是谬误的。文章从壮族历史事实出发,揭示壮族的认同意识,反驳“共产党创造壮族”及相关观点。

  • 标签: 壮族 创造 对话
  • 简介:后危机时代背景下西方新社会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了许多新的特征。这些特征具体表现在运动的参与主体、运动的组织与开展、运动的利益诉求等方面。之所以会有这些方面的表现,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变化的综合原因所导致的。后危机时代西方新社会运动作为一个观察视角,其实质是对金融资本发展特征及其困境的一次深刻批判。

  • 标签: 新社会运动 特征 成因 实质
  • 简介:西方请客送礼习俗之异同——访加随笔之三□/黄宏基东西方在热情好客、礼貌待人这点上都是相同的。遇上生日喜庆、亲友探访、假日聚会、看望病人一类的事,请个客或送个礼都是常事,但对这类事的看法和处理上,又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人送礼比较重视礼品本身的价值。而西...

  • 标签: 请客送礼 东西方 习俗 异同 随笔 西方人
  • 简介:后现代视域中的"自我"(self)问题是当代西方哲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后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构成。在解构现代自我,罢黜现在自我的中心地位和实体地位方面,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发挥了摧枯拉朽的作用。然而在现代自我退场后,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自我观来代替现代自我观?时代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自我观?这方面解构性后现代主义鲜有建树,留下的仅仅是个"破碎的自我"。时代呼唤一种新的建设性的自我观。建设性后现代的"有机自我"或曰"过程自我"就是对这样一种新自我观的探索,所反映的是后现代主义在自我研究问题上的最新进展。与现代封闭的独立自足的实体自我不同,"有机自我"是一种开放的生成中的过程自我、一种关系自我和创造性的自我。这是一种有根的自我、一种为了共同福祉的自我。它与中国人对"自我"的理解存在着深度契合,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 标签: 实体自我 后现代自我 过程自我 有机自我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 简介:本文从生产型城市空间的发端、农业经济的转型、城乡关系的变迁等方面揭示了东、西方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性,并将之同中国的实际做比较,指出中国城市化进程既有后起工业化国家的共同特征,也反映出作为东亚国家的地区性特点,还有与他国不同的大国特殊性。为此,需要审慎分析,来探索建基于中国实际的城市化模式。

  • 标签: 城市化 生产型城市 农业经济 城乡关系
  • 简介: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出发纵观西方哲学史,辩证法的实质内涵经历了由"对话"到"独白"再到"对话"的三阶段圆圈式变迁,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为苏格拉底(对话)、柏拉图和黑格尔(独自)、伽达默尔(对话).从语言哲学来看,上述变迁具有内在必然性.

  • 标签: 辩证法 对话 独白
  • 简介:  今日的中国,正面临着汹涌澎湃的现代化文化狂潮的挑战,古老的东方文化,正经受着现代化文化的洗礼。现代化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也正是中国文化获得新发展的机遇。因此,认清我们面临的挑战并看清我国文化发展的机遇,就成为今天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中国文化面临的挑战  鸦片战争以来,我国文化受到西方现代化文化冲击共计三次。中国人对前两次冲击的不同态度产生了不同的后果,从而给面临第三次冲击的中国人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历…………

  • 标签: 中国文化 带给中国 挑战机遇
  • 简介:《学术界》2007年第6期发表童小溪的文章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各样的西方哲学思想和社会理论也传入开放了的中国,在这外来学术的进口当中,也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理论学说。毕竟,西方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马克思主义在自己的故乡故土那里,也与时俱进,一直顽强延续着。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学术界》 西方哲学思想 改革开放 社会理论
  • 简介:  议会、政党和选举制度被誉为当前西方民主制度的三大支柱.它们都是在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从西方国家议会和政党的产生、发展历史来看,议会与政党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概括起来说,西方国家议会民主制为政党的产生提供了制度空间,为政党的活动提供了舞台,同时,政党的出现也为议会运行提供了强大动力,促进议会民主制度的发展.本文将尝试着从这两方面来分析西方国家政党与议会的关系.……

  • 标签: 之间联系 制度议会制 国家政党
  • 简介: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西方曾兴起过一阵热潮。当时,马克思的名字和“五月风暴”一起回荡在欧洲大陆。在美国的大学里,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课堂上也总是挤满了理想主义的学生。到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重新开始活跃。比如,1995年美国经济学家协会举行年会,其中有一个题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还有什么意义”的会议,除了正式与会者外,竟意外地吸引了150多名只能站着听讲的听众,这种与会热情在美国同类学术会议中是极为少见的。这次会议也成为该届年会聚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在美国关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全国性辩论期间,波士顿马萨诸塞大学教授、著名马克思主义者阿瑟·麦克尤恩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五月风暴” 西方马克思主义
  • 简介:西方经济学界对市场经济的重新认识胡代光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在借鉴西方经济学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国内学术界一些同志所了解的西方的东百是滞后的,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基本上未摆脱新古典派的理论框架,而西方经济学界已不拘泥于这个框架,并在重新认识市场经...

  • 标签: 西方经济学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西方学者 市场失灵 通货膨胀 经济波动
  • 简介:近年来西方政策网络理论研究出现了三个明显趋势:1、理论研究上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探讨政策网络为什么产生、为什么改变和为什么能够持续的深层理论问题:2、实践问题上重点探讨了政策网络的管理问题,包括政府间网络的管理问题;3、重视政策网络与政策执行效果关系研究。

  • 标签: 政策网络 新制度主义 网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