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西方国家在战后已经在自由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多边主义的协调传统,目的是维护其对世界的制度主导和实力支配。虽然在2008年之后,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种种矛盾与危机以及中国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有再次调整世界秩序的共同愿篁,但自由主义根基和维护霸权的目的性没有变化。这是西方国家长期以来资本融合、利益共生的结果。特朗普意外上台后采取的对华政策虽有“规锁”中国的功效,但其一系列不分青红皂白的民族主义手段有悖于自由主义基础,搅乱了多边协调传统,伤害了盟国的利益。而且,特朗普的个性也加剧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裂痕。但由于西方国家长期培育起来的共同利益以及内部的协调机制,目前特朗普也在进行调整,西方国家之间开始出现回归合作与协调的动向。

  • 标签: 西方协调 西方分歧 自由主义传统经济民族主义 贸易战
  • 简介:崇高命题起源于原始时期人们对未知自然力量的恐惧,当个体面对超越自己力量的东西存在而又无能为力时,便产生了崇高感。中国古代哲学无"崇高"一说,但用"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表达了对崇高的赞叹。近年来,西方电影霸屏影院,从多维度电影审美到崇高电影审美的变化,说明"崇高"这一哲学命题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使用狭义的崇高定义,指的是西方的崇高,并将其融入电影艺术中,在崇高视野下来看电影,以期能对崇高与电影的融合有更充分更全面的理解。

  • 标签: 崇高 电影 审美
  • 简介: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三个方面的综合与互动:冷战后国际结盟形式和内容的变化;建立在力量对比变化基础上的美国国内政治与对外政策及其互动;西方盟国对美政策的变化与互动。如果说在冷战格局下东西方阵营泾渭分明,那么当前国际结盟的特点是不稳定、不紧密,对抗不明显,机制化水平不高,相对松散,可变性大。美欧日等西方国家(地区)之间是“分合关系”,而美国与中俄等“战略竞争对手”之间则是“竞合关系”。因此,对于中国外交来说,要用利益、道义分化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但不要使其盟国陷入“选边站”的窘境。中国对外工作的重点应在周边。地跨欧亚的俄罗斯是西方中的东方,东方中的西方,在东西之间具有特殊地位和战略意义,因此,要积极主动地推进中俄“准同盟”关系发展和“一带一盟”的对接合作。

  • 标签: 西方盟国 美欧日 民粹主义 中俄 分合关系 竞合关系
  • 简介: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代表国家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不是绝对排除非法证据的裁判适用,其亦是遵循一般与例外的建构原则。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关键词模糊化、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与瑕疵证据补正规则混淆化以及非法证据排除主体困境化等问题。在尊重人权与发现案件事实真相利益间,必须综合地择定,以敬畏人性与尊重人道主义精神破除刑事办案指标的僵硬化所衍生的弊端。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西方经验 刑讯逼供 法经济学
  • 简介:后现代视域中的"自我"(self)问题是当代西方哲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后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构成。在解构现代自我,罢黜现在自我的中心地位和实体地位方面,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发挥了摧枯拉朽的作用。然而在现代自我退场后,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自我观来代替现代自我观?时代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自我观?这方面解构性后现代主义鲜有建树,留下的仅仅是个"破碎的自我"。时代呼唤一种新的建设性的自我观。建设性后现代的"有机自我"或曰"过程自我"就是对这样一种新自我观的探索,所反映的是后现代主义在自我研究问题上的最新进展。与现代封闭的独立自足的实体自我不同,"有机自我"是一种开放的生成中的过程自我、一种关系自我和创造性的自我。这是一种有根的自我、一种为了共同福祉的自我。它与中国人对"自我"的理解存在着深度契合,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 标签: 实体自我 后现代自我 过程自我 有机自我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当代西方行政改革实践,推动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从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转型和从政府管理向政府治理的转型。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发展趋势是公共管理对公共行政的三大扬弃和超越,即从行政权力的有效配置走向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从单中心管理控制,走向网络化的协同共治;从科学行政、依法行政的统一走向科学行政、依法行政、效能行政的统一。中国的行政改革行进在从公共行政迈向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比较借鉴西方行政改革的经验教训,并寻求与自身实际结合的中国路径。

  • 标签: 公共行政 公共管理 行政改革 政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