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保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韩震教授曾分析指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年来一直关注该问题的研究动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提出、丰富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访谈人围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怎样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中西方核心价值观有何不同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等问题,与韩震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他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在实践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北京师范大学 培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文化自信 文化繁荣
  • 简介:雷蒙·威廉斯、E.P.汤普森、理查德·霍加特等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重视工人阶级与大众文化经验,在"文化与社会"的经验视角上建构了"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在理论形式上则表征了一种理论与现实交互影响的经验性特性。"文化与社会"的传统、文化研究的经验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分别构成了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经验性的文化、美学与理论的内容,在文化经验分析与理论研究的张力形式中充分体现了其理论价值和影响,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

  • 标签: 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文化与社会 经验 文化马克思主义
  • 简介:多年来,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工作受到党史界、学界的普遍关注,研究成果丰硕,进展突出。不论从事这一领域的整体研究或局部研究,研究者均注意到:邓小平在整顿期问提出的“三项指示为纲”源自毛泽东在1974年下半年先后作出的三项指示——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和学习理论反修防修。不过,在肯定邓小平将三者联系在一起并把它们放在“纲”的位置的同时,研究者对毛泽东是否将三项指示联系起来尚存在不一致的意见。

  • 标签: 毛泽东 年谱 辨正 1975年 邓小平 整顿工作
  • 简介:八大前后,毛泽东和第一代党的领导人围绕"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以苏为鉴",在探索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深刻地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 标签: 毛泽东 社会主义社会与矛盾 正确认识和处理
  • 简介:[受访者简介]童世骏,男,1958年9月生于上海,1982年、1984年分别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4年在挪威卑尔根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中共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书记,兼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暨哲学学部委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哲学分析》(双月刊)总编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认识论、实践哲学和社会理论,已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种,

  • 标签: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自信 问题 解决
  • 简介:<正>20世纪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抑或主要是意识形态学说)的存在随着世纪初期的两个事件而变得严峻起来。一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政治转向,一是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两个事件使反思马克思主义在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世界的存在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假如我们把包括卢卡奇、葛兰西、布哈林以及其他种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放在这个背景下考虑,可能会获得不同的理解。在十月革命后不久,1921年,布哈林推出了他的影响很大的著作《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这本书加了一个副标题"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教材",尽管有的学者说这个副标题没有准确表明著作的真实性质。列·拉科夫斯基把这本书称为"从普列汉诺夫早期

  • 标签: 布哈林 哲学著作 普列汉诺夫 社会形式 德国社会民主党 现代资本主义
  • 简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法解决中国问题”,相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不会过时。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运用这些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区分开来,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现成答案的堆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
  • 简介:1946年8月14日,联共(布)中央作出《关于〈星〉和〈列宁格勒〉两杂志》的决议,日丹诺夫就此作了报告,对杂志发表左琴科的小说和阿赫玛托娃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个决议和日丹诺夫的报告曾对我国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虽然知道这个决议和报告体现了斯大林本人对文艺问题的看法。但并不清楚他对这个问题有哪些具体指示。这里发表的斯大林1946年8月9日在联共(布)中央组织局会议上的讲话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值得关注。

  • 标签: 联共(布) 中央组织 斯大林 杂志 会议 同志
  • 简介: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回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它所阐述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思想,为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 标签: 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 发展和完善 社会主义
  • 简介:2010年春以来,"民工荒"问题蔓延全国,与此同时,"洋黑工"浪潮也加速涌入。有学者将"民工荒"等问题归咎于最低工资标准,也有学者主张中国"应容忍亚非国家向中国大量移民"。本文认为,"民工荒"等问题本质上是资本与劳动的关系问题,受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支配,涉及的是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及其在中国的特殊表现;有关劳资关系的主张和政策不应只考虑资方的利益,而应顾及这种主张和政策将对中国工人特别是农民工造成的影响。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尤其是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来分析,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和应对我国今后几年仍将面临的"民工荒"以及"洋黑工"问题,反思和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

  • 标签: 劳资关系 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民工荒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思考不是道德哲学的分析路径,而是道德社会学路径,须在人类解放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内加以展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回答了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功能等基本问题,还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道德状况进行了批判。它追求的是“真正的人的道德”理想,反对任何不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道德批判”。澄清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基本主张,有助于反驳两种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

  • 标签: 道德 资本主义 真正的人的道德
  • 简介:文章通过总结20世纪5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基本方法和应当避免的不利倾向。文章认为,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独立思考,研究中国国情、把握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思想前提和认识前提;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现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避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浪漫主义等不利倾向的影响。

  • 标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本问题
  • 简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文化上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双百'方针,但它并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原因是毛泽东晚年的独断论意识。它就潜伏在提出双百方针之后的那段关于真理发展规律的阐述中。思想问题的解决要靠实践的教育和思想的引导,压是压不服的。今天我们必须引以为鉴,克服独断论,坚决在民主与法制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标签: 双百方针 真理发展规律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 简介:面对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战略部署,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界应该做什么?第一,建构'真懂''真信'的学术队伍,实现强有力的学术主体再造;第二,从学科规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完成从'学科导向'到'问题导向'的学术方式转向;第三,切实解决'学科设置同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把'下乡下厂下基层'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制,培养师生亲近实践、走向社会的自觉;第四,有效抵制学术上的歪风邪气,努力消除制度性诱导的不良学术行为,养成以学术传承、拓展、创新与创造为职业追求的优良学风。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学科建设 学术方式 学风建设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论断与中国实际问题之差异。毛泽东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只有效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问题,而且引发了思维方式革命:否定了从文本原理出发讨论现实的经院哲学思维定势,破除了对“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就能保证革命胜利”的迷信。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邓小平理论 中国 哲学思维 思维方式
  • 简介: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初所提出的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的“双重使命”思想,有其特定的话语背景和历史背景。他晚年对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的作用只有否定意义上的评价就是缘于这种特定的话语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变化。这两种情况都是马克思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对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发展的一定阶段上英国与印度关系考察中具体运用的基础,其间没有所谓历史观和世界观的重大转变,更没有所谓受“欧洲中心论”影响的问题。因此,我们务必要把马克思的相关思想发展置于特定的话语背景和历史背景及其变化中来把握,万万不可“望文生义”,随意发挥。

  • 标签: 英国殖民主义 双重使命 话语背景 时代背景
  • 简介:一位西方政治学家提出,过去20年里世界上发生了一场全球性的“结社革命”。其主要标志是在世界各国涌现出一大批民间非营利、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不仅深刻改变了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民主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影响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中介组织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对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 标签: 社会中介组织 推动改革 世界 发展 发达 非营利
  • 简介:今年是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50周年。这一经典文献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理论的时代背景、社会基础、理论内涵、价值指向,都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毋庸置疑,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具有与当年迥异的时代特点,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所揭示的共性规律和所作出的科学论断,为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方法论指导,这也正是它的时代价值所在。

  • 标签: 和谐社会 人民内部矛盾 科学理论
  • 简介:为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方案,有效破除制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服务、支撑、互动中存在的瓶颈,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全国民族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联席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思想教育研究》杂志社主办,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25次学科论坛暨第四届全国民族(地区)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 创新型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课程建设
  • 简介: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为了实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崇高任务,对近40年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情况做一回顾,以总结经验,掌握规律,对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搞好党的思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经典著作 干部理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