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截骨入路空心加压无头钉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取经内截骨入路空心加压无头钉治疗距骨骨折32例,男26例,女6例,HawkinsII型24例,III型8例。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7个月-4年,根据Hawkins疗效评价标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估优14例(43.75﹪),良9例(28.12﹪),可7例(21.87﹪),差2例(6.25﹪),优良率71.87﹪.距骨缺血性坏死4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畸形愈合0例,无骨折不愈合病例。结论经内截入路空心加压无头钉治疗距骨颈骨折,显露充分,有利于复位固定,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距骨骨折 空心加压无头钉 内踝截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内延伸型后 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6年 3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的 80例内延伸型后 pilon 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采用的固定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后侧支撑钢板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后向前空心螺钉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踝关节 X 线片采用 Burwell-Charnley 放射学标准评价关节面的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下地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 Burwell-Charnley 放射学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内延伸型后 pilon 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是后侧支撑钢板固定更有利于早期负重,早期功能锻炼及促进骨愈合。

  • 标签: 后侧支撑钢板固定 单纯后向前空心螺钉固定 内踝延伸型后 pilon 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红桃消肿合剂联合泵运动护理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的疗效。方法随机抽查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76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红桃消肿合剂;观察组红桃消肿合剂联合泵运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2周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2周踝关节周径(24.30±2.28)cm,对照组术后2周踝关节周径(24.39±2.17)cm,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术后2周踝关节活动度(65.80±2.45)°,对照组术后2周踝关节活动度(57.36±3.51)°,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桃消肿合剂联合泵运动护理能促进患者更好康复,效果显著。

  • 标签: 红桃消肿合剂 踝泵运动护理 踝关节骨折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及三踝骨折治疗阶段,采用后外侧入入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样本限定为本院于2022年1月到2022年11月期间,接诊并收治的60例双及三踝骨折患者,基于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评价后外侧入路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双及三踝骨折治疗阶段,采用后外侧入路法,能进一步保证医疗干预效率的有效提升,显著促进预后骨折康复效率与伤口愈合效率(P<0.05);后外侧入路干预疗法,在双及三踝骨折中能有效强化医疗干预治疗,促进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有效恢复提升生理康复效率(P<0.05)。结论:为进一步保证后双及三踝骨折干预的临床疗效,医疗干预方案中,选择后外侧入路干预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医疗干预效率,促进患者预后关节功能提升,显著改善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双踝及三踝骨折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内螺钉骺阻滞技术矫正儿童踝关节外翻畸形的有效性并计算矫正速率,分析影响对矫正效果的因素及螺钉取出后畸形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41例(49)于小儿骨科接受内螺钉骺阻滞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13例;左侧24,右侧25;手术时中位年龄10.75(4.5,13.9)岁,中位随访时间27(12,64)个月。按照诊断分类: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HME)23,腓侧轴旁半肢5,胫侧轴旁2,多发内生软骨瘤病5,神经纤维瘤病5,外伤骨折6,纤维异样增殖3。在踝关节负重正位X线片上测量胫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tibial angle,LDTA)来评估踝关节畸形程度及矫正情况,Malhotra分级用于评估腓骨远端短缩上移程度。结果49中最终36得到有效矫正,总体有效率为73.5%。螺钉类型(半螺纹或全螺纹)、螺钉长度(是否到对侧皮质)、垫片使用、临床诊断分组及年龄均不是能否得到有效矫正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对于取得有效矫正病例的术后矫正幅度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R2=0.67),在控制年龄差异后,矫正时长(P< 0.001)、临床诊断(P=0.013)及术前LDTA(P=0.002)都是独立的预测因素。对不同临床诊断组间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术后平均矫正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50,P=0.003)。结论内螺钉骺阻滞术是治疗发育期儿童踝关节外翻畸形的有效可靠手段,不同的临床诊断对儿童外翻畸形矫正速率可产生明显差异。

  • 标签: 矫形外科手术 内固定器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佩戴足矫形器(AFO)实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佩戴足矫形器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步长、步频、步速、步态周期支撑相、摆动相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佩戴足矫形器实施康复训练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恢复,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偏瘫步态 踝足矫形器 脑卒中 康复训练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生肌膏结合VSD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足皮肤撕脱伤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我科收治的足皮肤撕脱伤患者30例,入院后于急诊予以彻底清创后将撕脱皮肤制成去脂全厚皮片回植,VSD负压引流覆盖,对坏死部分行中药生肌膏换药。结果30例患者中12例回植皮片全部Ⅰ期成活愈合,18例患者对回植皮片坏死部分行中药生肌膏换药后全部愈合,未再行植皮。结论生肌膏结合VSD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足皮肤撕脱伤的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瘢痕增生,降低治疗费用。

  • 标签: 生肌膏 VSD负压引流技术 足踝部 皮肤撕脱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探讨促进皮瓣成活、外形美观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徐州仁慈医院足外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10例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8~54岁,平均42.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坏死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6.0 cm~16.0 cm×10.0 cm,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并优化方法:①把瓣内小隐静脉分离出来保留于肢体内,优化静脉回流;②游离进入蒂的腓动脉穿支血管,入蒂处为旋转点,蒂内仅包含腓肠神经血管链、小隐静脉主干及筋膜组织,宽度2.0 cm左右,既增加皮瓣血供又美化蒂;③蒂扭转处设计成弧形皮瓣覆盖并采用明道转移,预防卡压;④供区采用接力皮瓣覆盖,根据供区位置选用腓动脉近端穿支皮瓣或腓肠内、外侧动脉穿支皮瓣;⑤部分病例腓肠神经与创周感觉神经缝接。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对皮瓣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供、受区皮瓣完全成活,小腿外形美观,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3例缝接神经的皮瓣感觉按照BMRC进行评定,达到S3级以上,患者满意度高;末次随访时按照Maryland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85~98分,平均91.6分,获优8例,良2例。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供血充足,静脉回流合理,皮瓣成活率高;供区接力皮瓣覆盖获得了良好的外形,缝接了感觉神经使皮瓣具有感觉;修复后足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 标签: 足踝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小隐静脉 腓肠外侧动脉 接力皮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手术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分别行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患侧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A组)和蛛网膜下隙阻滞(B组)。观察两组阻滞平面及临床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麻醉后5min,A组感觉阻滞范围为患肢L1-L3,B组感觉阻滞范围为T10以下。两组神经阻滞效果均为Ⅰ级,麻醉成功率均为100.0%,术后48h随访无神经损伤并发症。观察期间两组患者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后30min内SBP、DBP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后10、20、30min时的SBP分别为(128.67±8.33)、(121.03士8.17)、(129.96±7.91)mmHg(1mmHg=0.133kPa),DBP分别为(71.21±5.75)、(70。03±4.11)、(82.85±4.22)mmHg,显著低于麻醉前[SBP、DBP分别为(148.15±7.71)、(85.03±5.96)mmHg](P〈0.01),与A组同期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可用于患者手术的麻醉,可达到蛛网膜下隙阻滞相同的效果,且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比蛛网膜下隙阻滞更轻的优势。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股神经 坐骨神经 蛛网膜下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足手术患者采用特肤生(上海硅健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硅基创面修复材料)治疗的效果,以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便于其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本次研究的开展时间为2012年2月-2013年10月,入选研究的患者均为该阶段在本院接受足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92例,所有患者均有长时间伤口引流不畅、感染或不愈合等表现,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不同时间,随机19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6例,临床期间给予常规康复新液治疗,观察组患者11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特肤生(硅基创面修复材料)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症状变化进行观察和评估,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包分析研究中得出的数据。结果经临床观察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9.68±3.01)天、(12.05±3.47)天,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不愈合患者、创面引流不畅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张力性水泡结痂者及骨髓炎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足术后伤口不愈合患者行特肤生(硅基创面修复材料)治疗效果良好,可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关注和推广。

  • 标签: 特肤生(硅基创面修复材料) 足踝部手术 伤口愈合 康复新液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足腱鞘囊肿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关节镜下清理结合关节内引流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旨在促进足腱鞘囊肿患者早日痊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足腱鞘囊肿患者48例,进行随机均匀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得宝松药物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关节镜下清理结合关节内引流治疗,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经过两组临床治疗,在患者治疗有效程度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病情复发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足腱鞘囊肿患者来说,应用关节镜下清理结合关节内引流治疗方法是比较可行的,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还能明显降低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痊愈。

  • 标签: 关节镜 清理 关节内引流治疗 足踝部腱鞘囊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手术术前洁芙柔松宁消毒液刷洗对术后感染预防的分析,方法前瞻性比较是否应用洁芙柔松宁消毒液刷洗对术后切口情况的影响,自2012年2月~2013年11月共开展足手术84例,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性足损伤病人,按照术前是否应用洁芙柔松宁刷洗随机分成A、B两组,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观察指标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洁芙柔松宁消毒液刷洗的术后伤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部手术术前洁芙柔松宁消毒液刷洗可显著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 标签: 足部手术 洁肤柔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应用削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修复足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式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削薄ALTP修复足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7~62岁,平均42岁。受伤原因:车祸毁损伤13例,重物砸压伤7例,肿瘤切除术后及慢性溃疡创面6例,摩托车钢圈绞伤4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8.0 cm×18.0 cm~24.0 cm×10.0 cm,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腱、关节及骨骼等重要结构外露或缺损。重要肌腱予重建,缺损骨质予植骨填充。切取皮瓣面积为9.0 cm×19.0 cm~25.0 cm×11.0 cm,所有ALTP均一期进行显微削薄,并携带股外侧皮神经。术后予保温、制动及抗血管痉挛等对症处理。术后定期随访,对皮瓣成活情况、感觉恢复、患肢功能恢复及患者主观感受等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4 h内发生血管危象2例,经急诊手术探查后成活,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愈合。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无明显臃肿,无需再次手术削薄,皮瓣TPD 0.5~2.0 cm,评定级别为S3~S3+,踝关节屈伸范围为40°~60°。结论削薄ALTP具有可切取面积大、外形美观、成活率高、感觉恢复较好及供区损伤小等优点,是修复足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使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法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操作方法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治疗的16例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使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蒂的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16例研究对象中,皮瓣全部成活,3例患者术后皮瓣远端出现坏死,经处理后康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足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应用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术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足损伤患者,将其分为数量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其术后康复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以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术进行康复治疗。结果完成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屈伸度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秀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结论对于足损伤,在其术后康复治疗过程中利用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术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足损伤情况,并且对患者所产生的痛苦比较小,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术足踝部损伤 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及足部组织缺损。方法:对24例足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24例皮瓣完全成活,缺损的软组织完全修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可以有效治疗小腿及足部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设计方便,无需损伤下肢的主要血管,不用进行血管吻合,皮瓣成活率高。

  • 标签: 腓肠浅动静脉 逆行岛状皮瓣 软组织缺损 腓肠动静脉穿支
  • 简介:崴脚在医学上称踝关节扭伤,常见症状为明显肿胀疼痛,不能着地,伤处有明显压痛、局部皮下瘀血。

  • 标签: 紧急处理 踝扭伤紧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