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全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前给予芬太尼,对照组给予0.8%氯化钠溶液,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2.79%,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为31.79%。观察组术后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芬太尼可用于全身麻醉,能明显提高术后病人的恢复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躁动的发生。

  • 标签: 舒芬太尼 全身麻醉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应激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诱导期间预注纳布啡对降低芬太尼引发老年咳嗽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收的80例拟行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预注生理盐水干预,观察组预注纳布啡预防芬太尼引发的老年咳嗽,结合患者咳嗽情况和并发症引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咳嗽引发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引发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行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间注纳布啡避免芬太尼药物作用下引发老年咳嗽,而且用药后不会给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大影响,值得借鉴。

  • 标签: 纳布啡 全身麻醉诱导 舒芬太尼 老年咳嗽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内手术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恒速输注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的可行性.方法:46例ASAⅠ-Ⅱ腔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20)及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翰注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n=20),观察术中MAP、FIR、苏醒及拔管情况.结果:B组血流动力学较稳定,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且无躁动.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输注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适用于肺及食管手术麻醉效果优,苏醒期质量优,术后恢复期稳定.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硬膜外腔阻滞 胸腔内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芬太尼芬太尼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7例行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使用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研究组使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观察两组应用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插管后、术中、术后MAPHR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与芬太尼比较,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术后苏醒快。

  • 标签: 芬太尼 瑞芬太尼 全身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手术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共选择96例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每组各48例,两组分别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方式和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及安全性。结果芬太尼组患者麻醉优良率93.75%显著高于瑞芬太尼组77.08%,不良反应率10.42%显著低于瑞芬太尼组33.33%,P<0.05。结论与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相比,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更高,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丙泊酚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运用瑞芬太尼芬太尼的静脉麻醉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我院 2017 年 3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依据不同静脉麻醉方法分为瑞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各 40例,瑞芬太尼组运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用药,芬太尼组运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用药,分析两组麻醉后的各项指标情况差异。结果: 在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上,瑞芬太尼组显著少于芬太尼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后 24hVAS疼痛指数上,芬太尼疼痛度显著低于瑞芬太尼,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不良反应、 HR、 MAP等指数上,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运用瑞芬太尼芬太尼的静脉麻醉可以 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其中瑞芬太尼麻醉恢复情况上比芬太尼更好,芬太尼在术后镇痛效果上比瑞芬太尼更好。

  • 标签: [ ] 妇科腹腔镜手术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静脉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芬太尼与阿芬太尼应用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排列日期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芬太尼麻醉,研究组患者给予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疼痛评分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后的各项生理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对患者行芬太尼麻醉效果明显优于阿芬太尼,且患者各项指标更为稳定,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舒芬太尼 阿芬太尼 腹腔镜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脑外伤手术中采用芬太尼、瑞芬太尼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6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并按麻醉方法不同分成瑞芬太尼组(53例)与芬太尼组(53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芬太尼组住院时间(14.5±1.7)d、气管拔管时间(3.4±1.2)min、及术后苏醒时间(3.1±0.5)min,均显著优于瑞芬太尼组的住院时间(18.6±2.1)d、气管拔管时间(7.8±1.5)min、苏醒时间(6.4±0.7)min(P<0.05)。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麻醉时间,则无明显差异,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脑外伤手术中,应用芬太尼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苏醒时间早、麻醉可控性好,手术麻醉效果满意。

  • 标签: []急诊科 急诊脑外伤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羟考酮用于胃癌手术全身麻醉诱导、维持与苏醒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羟考酮组(O组)和芬太尼组(F组)。静脉注射羟考酮0.3 mg/kg(O组)或芬太尼3 μg/kg(F组)、丙泊酚2 mg/kg与顺式阿曲库铵0.25 mg/kg行全身麻醉诱导。术中采用羟考酮(O组)或芬太尼(F组)、七氟醚与顺式阿曲库铵行全身麻醉维持。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切皮时(T4)、手术进行1 h(T5)、手术结束时(T6)、拔管后1 min(T7)、拔管后5 min(T8)的平均动脉压(MAP)和HR。测定T0、T2、T4、T5、T7各时点血糖(Glu)、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同时记录拔管时间和拔管后即刻、入麻醉后复苏室(PACU)后30 min VAS评分。观察诱导时呛咳发生率、拔管时躁动发生率及PACU期间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T0~T8各时点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2、T4、T5、T7各时点Glu、Cor、E及N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的拔管时间及入PACU后30 min VAS评分明显小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O组的诱导时呛咳发生率、拔管时躁动发生率及PACU期间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胃癌手术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抑制术中应激反应,提高苏醒期质量。

  • 标签: 胃肿瘤 麻醉,全身 羟考酮 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羟考酮用于胃癌手术全身麻醉诱导、维持与苏醒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羟考酮组(O组)和芬太尼组(F组)。静脉注射羟考酮0.3 mg/kg(O组)或芬太尼3 μg/kg(F组)、丙泊酚2 mg/kg与顺式阿曲库铵0.25 mg/kg行全身麻醉诱导。术中采用羟考酮(O组)或芬太尼(F组)、七氟醚与顺式阿曲库铵行全身麻醉维持。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切皮时(T4)、手术进行1 h(T5)、手术结束时(T6)、拔管后1 min(T7)、拔管后5 min(T8)的平均动脉压(MAP)和HR。测定T0、T2、T4、T5、T7各时点血糖(Glu)、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同时记录拔管时间和拔管后即刻、入麻醉后复苏室(PACU)后30 min VAS评分。观察诱导时呛咳发生率、拔管时躁动发生率及PACU期间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T0~T8各时点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2、T4、T5、T7各时点Glu、Cor、E及N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的拔管时间及入PACU后30 min VAS评分明显小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O组的诱导时呛咳发生率、拔管时躁动发生率及PACU期间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胃癌手术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抑制术中应激反应,提高苏醒期质量。

  • 标签: 胃肿瘤 麻醉,全身 羟考酮 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过程之中,探讨芬太尼芬太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接诊的足月分娩的自然分娩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在实际接受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过程中,使用的为芬太尼药物,对照组患者在这一过程中使用的为芬太尼药物。结果:镇痛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镇痛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整体更低。结论:针对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之中,相比芬太尼药物来说,芬太尼药物具有更为显著的镇痛效果。

  • 标签: 舒芬太尼 芬太尼 硬膜外阻滞 分娩镇痛 临床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到2018年4月,本院共收治的胃癌患者50例,按照入院时间以及不同的麻醉方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单纯全麻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分析两组胃癌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胃癌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2h、4h、8h、12h、24h)的VSA疼痛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显著患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癌患者在24小时内的PCIA按压次数与镇静评分比较,观察组显然更优(P<0.05);观察组胃癌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恶心,嗜睡,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癌患者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疼痛感显著更低,安全性跟高。

  • 标签: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 全麻 胃癌 VSA疼痛评分 镇静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门诊急诊ASAI-Ⅱ级手术患者30例,随机平分成两组,A组为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B组为单纯全麻组。结果A组无清醒质量差的病例,B组清醒质量差为8例。两组患者术中各监测时段的HR、MAP变化,A组均较B组低且平稳。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手术麻醉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复合 开胸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纯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复合外阻滞方法对患者手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本医院进行手术的患者,选择年龄在50岁到65岁之间、患有硬膜外穿刺禁忌症、较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史的病人,达到以上条件的患者选择100例患者归入本次研究。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氛围单纯全身麻醉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的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情况、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麻醉药剂的使用量、麻醉后的并发症、患者复苏期的情况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100例患者,50位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平均年龄58.74岁;50位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平均年龄58.57岁,女性人数要多余男性人数,单纯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复合外阻滞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50位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的患者状况明显要比单纯全身麻醉的好。结论患者在进行手术过程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外阻滞法后患者手术后的躁动、并发症以及清醒需要的时间都大大降低,大大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

  • 标签: 单纯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复合外阻滞 开胸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开手术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的护理配合。方法48例手术病人,其中肺癌根治术18例、肺大泡切除术9例、食道癌根治术11例、纵隔肿瘤切除术6例、胸部外伤2例、胸腺瘤切除术2例,拟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麻醉前准备、麻醉诱导插管、定位等方面的护理配合进行探讨。结果直接咽喉镜成功插管31例,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定位17例,其中有5例手术中导管移位,用纤维支气管镜调整,气囊破裂重插2例,CO2蓄积1例。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在胸外科的胸腔内手术使用广泛,成功插管定位。防止发生并发症,避免意外事故发生,麻醉护士各环节的护理配合至关重要。

  • 标签: 双腔支气管 诱导 插管 定位 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