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痊愈粘性敷料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压疮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创面均给予清创处理后,实验组用痊愈粘性敷料覆盖,对照组采用甲硝唑粉无菌纱布覆盖。结果实验组压疮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实验组压疮治疗效果显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痊愈粘性敷料使用方便,粘性好,可以明显缩短压疮的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压疮 痊愈妥粘性敷料 甲硝唑粉 创面
  • 作者: 常远 陈喜雪 王明悦 张晨阳 朱学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皮肤病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 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皮肤病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 100034(现在郑州市中心医院皮肤性病科 45000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昔单抗(RTX)治疗天疱疮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及对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2月至2017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使用RTX(375 mg/m2体表面积,每周1次,连续使用4周)治疗的天疱疮患者。收集基线及不同随访时间点患者的自身抗体、B细胞水平,分析其变化趋势及与疗效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疾病控制、完全缓解和复发情况,对重复测量的免疫指标(自身抗体、B细胞)计算中位数M和P25、P75,绘制随访时间-免疫指标中位水平曲线。结果共纳入53例汉族天疱疮患者,包括40例寻常型天疱疮和13例落叶型天疱疮,男女比例为0.96∶1,中位年龄37.4岁,基线时中位病程为1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P25,P75)为37.5(25.0,54.7)个月。疾病控制48例(90.6%),疾病控制时间为1.7(1.1,3.2)个月。完全缓解38例(71.7%),完全缓解时间13.1(9.6,27.5)个月。随访期间完全缓解的38例中复发12例(31.6%),复发时间为12.4(4.8,19.8)个月。随访时间-免疫指标中位水平曲线显示,皮疹缓解时抗Dsg1和Dsg3自身抗体水平下降;皮疹复发时,自身抗体水平上升。最常见的重度不良反应为肺部感染,死亡率为3.8%(2/53)。结论使用RTX治疗天疱疮患者的长期疗效显著,最需关注的不良反应为肺部感染,自身抗体水平可作为RTX治疗天疱疮的疗效观察指标。

  • 标签: 天疱疮 抗原,CD20 生物制剂 治疗结果 药物毒性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加强对变电一次设备的检修研究,从理论上能进一步深化,为保障变电一次设备的安全运行就能打下理论基础。本文首先对变电一次设备做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变电一次设备检修现状,最后详细阐述了变电一次设备检修技术及其发展。

  • 标签: 变电一次设备 检修 变压器 互感器 绝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小儿热性惊厥经苯巴比治疗后应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的效果研究。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当中,选择4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实施综合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惊厥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惊厥改善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热性惊厥患儿经苯巴比治疗后应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能有效缓解患儿症状,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小儿热性惊厥 苯巴比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治疗中应用苯巴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窒息患儿78例为观察对象,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月。所有患儿被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常规治疗联合苯巴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肌张力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拥抱反射恢复时间分别为(1.29±0.66)h、(2.32±0.69)h、(1.21±0.44)h,观察组肌张力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拥抱反射恢复时间分别为(2.23±0.75)h、(6.01±0.99)h、(2.50±0.51)h,组间对比有P<0.05,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其中无效占比2.56%、有效占比35.90%、显效占比61.54%;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其中无效占比33.33%、有效占比38.46%、显效占比28.21%。总有效率对比结果为P<0.05,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窒息治疗中应用苯巴比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苯巴比妥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昔单抗致面部痤疮样皮疹的机制和相关处理建议,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参与1例西昔单抗致面部痤疮样皮疹的诊疗经过,结合文献,阐述相关机制和处理建议。结果及结论:西昔单抗致面部痤疮样皮疹可能与阻断了细胞内EGFR信号转导途径有关,出现痤疮样皮疹的患者提示抗肿瘤治疗有显著效果,可通过对症处理缓解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发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患者疾病治疗具备临床依据。方法:研究于2018年2月-2020年5月选择入院就诊的95例小儿发热性惊厥患者作为客观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对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6天,随访为两年,复发例数为25例,复发一次患者为22例,两次以上为10例,确诊为癫痫患者为3例,所有患儿出院体温恢复正常。结论:小儿发热性惊厥发作与高热因素存在联系,主要基础疾病为感染性疾病,针对疾病进行综合性治疗,预后效果较好,部分极少数发展为癫痫的高危热性惊厥患儿,可以适当的采取干预措施,但不能盲目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

  • 标签: 小儿 发热性惊厥 地西泮 苯巴比妥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地西泮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根据随机抽签的方式将选取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门诊接受高热惊厥治疗的70例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给予对照组的患儿实施苯巴比治疗的方式,予以实验组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地西泮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接受苯巴比治疗结合应用地西泮患儿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苯巴比治疗的对照组有效率,两组之间的数据具有一定差异,表示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地西泮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睑缘炎性干眼症实施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的成效。方法:我院收治的104例睑缘炎性干眼症患者经双盲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前组52例行常规治疗,后组52例在常规治疗之上施加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泪液炎症反应、用药成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泪液炎症反应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82.69%),差异P

  • 标签: 睑缘炎性干眼症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抗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地西泮联合苯巴比治疗小儿发热性惊厥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我院100例发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地西泮治疗,观察组选择苯巴比+地西泮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差异,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00%(49/50),不良反应率2.00%(1/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0.00%(45/50),不良反应率10.00%(5/50),观察组NSE、S- 100β水平、药物起效时间、惊厥控制时间均比对照组好,组间数据差异体现统计意义P<0.05。结论:治疗小儿发热性惊厥应用联合用药,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且临床安全性更高。

  • 标签: 热性惊厥 地西泮 苯巴比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地西泮联合苯巴比治疗小儿发热性惊厥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我院100例发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地西泮治疗,观察组选择苯巴比+地西泮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差异,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00%(49/50),不良反应率2.00%(1/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0.00%(45/50),不良反应率10.00%(5/50),观察组NSE、S- 100β水平、药物起效时间、惊厥控制时间均比对照组好,组间数据差异体现统计意义P<0.05。结论:治疗小儿发热性惊厥应用联合用药,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且临床安全性更高。

  • 标签: 热性惊厥 地西泮 苯巴比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小儿良性惊厥采用地西泮与苯巴比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6月-2022年5月期间,从本院诊治的小儿良性惊厥患者当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单纯采用地西泮治疗患者为对照组,20例,采用地西泮与苯巴比联合方案治疗患者为观察组,20例,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惊厥控制时间以及复发率,明确最佳的治疗方案。结果:经不同治疗,采用联合方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的有效率明显较高,惊厥控制时间短,复发率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小儿良性惊厥 地西泮 苯巴比妥 复发
  • 简介:[摘要] 本昔单抗(Brentuximab vedotin,BV)是CD30单克隆抗体与抗微管蛋白化疗药物共轭结合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及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多为轻度,但部分也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我院收治了一例应用本昔单抗治疗后患者,出现发热、乏力、全血细胞减少、口腔溃疡、牙周感染、全身疼痛、窦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及周到护理,病情好转,康复出院。

  • 标签: []  本妥昔单抗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求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采用诺欣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4例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患者,实验组使用诺欣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比较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疗效、6min步行距离、心功能指标、N-末端钠尿肽前体水平均明显改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6min步行距离、心功能指标、N-末端钠尿肽前体以及治疗前后肌酐水平,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采用诺欣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诺欣妥 缺血性心肌病 心衰 效果
  • 简介:摘要:脂肪乳是在为患者治疗当中于非肠道下为患者供给能量高与人体必备的脂肪酸,能够确保细胞结构以及脂肪组织维持在恒定状态。在临床上,20%或者的脂肪乳属于静脉营养补充药物。对于需要长期使用肠外营养的病人来说,可以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或PICC置管,对于临时给予静脉营养的病人可能未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及PICC置管,需要从外周静脉输注,但是脂肪乳静脉外渗可导致组织化学毒性产生, 使组织受到损伤,患者在发生此种症状之后可表现出局部皮肤红肿、外渗肢体疼痛难忍等等,若是未能对其及时进行处理可导致皮下组织溃烂及变性坏死等等 ,使患者痛苦增加。对于脂肪乳静脉外渗来说,常规的防治手段多应用50%的硫酸镁为患者局部湿敷,但是效果欠佳,因此针对脂肪乳静脉外渗应采用合理的防治方案。喜辽妥为乳剂型的一种软膏,经在血液凝固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局部作用而起到抗血栓形成的效果。本文对喜辽在对脂肪乳静脉外渗防治中进行阐述。

  • 标签: 喜辽妥 防治 脂肪乳静脉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小儿高热惊厥采用苯巴比联合地西泮治疗的方法带来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中近三年时间里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9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利用苯巴比联合地西泮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各项临床指标以及血清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各项临床指标明显要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当中,利用苯巴比联合地西泮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优化治疗效果,改善各项患者临床指标,提升患者血清水平。

  • 标签: 苯巴比妥 地西泮 联合治疗 小儿高热惊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实施苯巴比联合地西泮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医院儿科6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苯巴比联合地西泮治疗)与对照组(地西泮治疗),比较临床指标、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痉挛停止、体温恢复正常、药物起效、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苯巴比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效果良好,可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小儿 高热惊厥患儿 苯巴比妥 地西泮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基于奥珠单抗和基于利昔单抗的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会议录、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会议录以及ClinicalTrials数据库中应用含奥珠单抗或利昔单抗方案治疗B-NHL的相关研究,依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奥珠单抗组和利昔单抗组。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4 235例患者(滤泡淋巴瘤1 43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 102例,其他B-NHL患者703例),奥珠单抗组和利昔单抗组分别有2 121例和2 114例。在可评价的4 162例患者中,奥珠单抗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利昔单抗组[75.1%(1 565/2 083)比72.7%(1 512/2 079);OR=1.19,95% CI 1.01~1.41,P=0.03]。奥珠单抗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优于利昔单抗组(HR=0.86,95% CI 0.75~0.99,P=0.03)。在可评估不良反应的3 542例患者中,奥珠单抗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利昔单抗组[61.8%(1 098/1 776)比54.2%(958/1 766);OR=1.50,95% CI 1.29~1.74,P<0.001],其中奥珠单抗组3~4级输液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7.5%(158/1 776)比3.1%(65/1 766);OR=2.56,95% CI 1.91~3.45,P<0.001]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4.1%(597/1 749)比29.4%(511/1 738);OR=1.27,95% CI 1.09~1.47,P=0.002]均高于利昔单抗组。结论应用基于奥珠单抗方案治疗的B-NHL患者ORR和PFS均优于基于利昔单抗方案治疗的患者,但在选择方案时应考虑不良反应的影响。

  • 标签: 淋巴瘤,非霍奇金 奥妥珠单抗 利妥昔单抗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