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是肿瘤治疗的突破性进展,但伴随着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暴发性心肌炎是ICIs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有高度致死性而引发关注。本文报道一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ICIs后出现爆发性心肌炎,表现为难治性心律失常伴心肌酶升高、继发心原性休克,同时伴有肝功能异常、呼吸衰竭等,经积极抢救后恢复的病例。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心肌炎,爆发性 心律失常 肺癌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显著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其关键机制是特异性结合PD-1/PD-L1或CTLA-4靶点,破坏肿瘤免疫耐受,激活淋巴细胞和免疫细胞从而杀灭肿瘤细胞。然而,免疫检查点抑制相关毒性的机制还尚未完全明了,故了解其机制并早诊断和早治疗仍是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的重要措施。本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相关毒性的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副反应 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ICIs)致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以"PD-1" 、"nivolumab" 、"pembrolizumab" 、"PD-L1" 、"atezolizumab" 、"durvalumab" 、"avelumab" 、"CTLA-4" 、"ipilimumab" 、"tremelimumab"为关键词,与"myocarditis"或"心肌炎"组成检索式,对自建库至2020年1月31日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上发表的所有ICIs相关心肌炎的个案报道进行了系统的回顾。结果共有49篇个案报道,64例患者,报道最多的是nivolumab,其次为pembrolizumab、ipilimumab。年龄(65.5±13.2)岁,以老年患者为主,37例(57.81%)为男性,总病死率为31.25%(20/64)。临床症状多样且非特异性,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39/64,60.94%)。53例(94.64%,53/56)患者心脏生物标记物水平升高。35例(54.69%,35/64)患者使用1~2剂后出现心肌炎,17例死亡。60例患者接受类固醇作为初始治疗,25例患者采用免疫抑制疗法如英夫利昔单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或)血浆置换法,其中17例(68.00%)症状改善。结论ICIs可致心肌炎,死亡率高,应密切监测和及时治疗。类固醇可作为初始一线治疗,免疫抑制和(或)血浆置换可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存活率。

  • 标签: 心肌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药物副反应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自身组织损伤的慢性炎性疾病。自身免疫异常能够影响女性生育能力和妊娠结局,妊娠也能够影响自身免疫疾病的病情,故孕前、妊娠期及产后控制疾病状态十分重要。肿瘤坏死因子-α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被应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本文就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在自身免疫疾病合并妊娠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α 抑制剂 自身免疫疾病 妊娠
  • 简介: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免疫检查点抑制(ICI)在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中至今颇具争议。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丰度是指导ICI应用的重要预测指标,EGFR突变可能影响肿瘤细胞中PD-L1的表达。近期临床研究指出,ICI单药对EGFR突变的患者缺乏疗效,但ICI联合化疗以及IMpower150试验中提出的四药联合方式在EGRF突变患者中展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益,另外ICI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EGFR-TKI)组合模式的安全性还需进一步明确。

  • 标签: 免疫疗法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癌,非小细胞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的一种侵袭性亚型,在所有乳腺癌中的占比约为15%~20%[1],占新诊断乳腺肿瘤的24%[2],占乳腺癌相关死亡率的40%[3]。该亚型定义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均为阴性,该亚型的临床特征包括高侵袭性、高转移潜力、易复发和预后不良。由于TNBC肿瘤缺乏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以及缺乏HER2扩增,因此它们对内分泌治疗或抗HER2治疗均不敏感,是目前乳腺癌治疗中最棘手、最具有挑战性的一种,该亚型的复发率最高、生存时间最短[4]。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TNBC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免疫检查点抑制(ICIs)维持治疗中三阴性乳腺癌的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
  • 简介:研究了新型有机抑制CTP对硫化矿的抑制性能,结果表明CTP是一种选择性好、抑制能力强的新型黄铁矿抑制;铜硫、砷流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试验结果表明CTP对黄铁矿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实际矿石浮选分离试验结果证实了以上的研究结果。

  • 标签: 新型有机抑制剂CTP 黄铁矿 硫化矿浮选分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在肿瘤的治疗与诊断中端粒酶成为研究的热点。端粒酶在85%以上的肿瘤细胞中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因此端粒酶是一种良好的肿瘤标志物。而对端粒酶的抑制也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的方法。本文综述近年来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方法以及端粒酶抑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端粒梅 端拉酶活性 检测方法 端粒酶抑制剂
  • 简介:概述文献报道的质子泵抑制类药品的不良反应,为该类药品的临床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监测提供参考。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不良反应
  • 简介: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独特的DNA-蛋白质结构,其主要作用为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维持细胞的复制能力.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亚基构成的,能够延长端粒的一种特殊反转录酶.端粒酶激活见于大多数的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而正常组织细胞中无端粒酶活性.因此认为端粒酶激活对于维持多数肿瘤组织细胞增殖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端粒酶也成为肿瘤化学治疗的新靶点.抑制端粒酶的策略不少,用反义寡核苷酸阻断端粒酶RNA的模板作用就是一个切入点;抑制端粒酶催化蛋白亚单位则可能是抑制其活性的另一手段.另外,一些可能的端粒酶抑制亦已见报道,例如,核苷类似物,蛋白激酶C抑制,细胞分化诱导剂等.尽管不少机制尚待明确,但前景依然光明.

  • 标签: 端粒 端粒酶 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抑制剂 恶性肿瘤
  • 简介: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有结构,正常情况下随细胞分裂而缩短。端粒长度是决定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的分子标志。端粒酶是存在于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的一种转录酶。它能以自身的RNA成分为模板,合成端粒染色体末端的结构,维持染色体的动态平衡。端粒酶是目前最为广谱的肿瘤分子标志物。针对端粒酶的抑制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是既能筛选出肿瘤生长所必须,而在正常细胞中又不存在的物质或表达状态。目前针对抑制端粒酶活性的肿瘤治疗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并有可能直接导致肿瘤治疗的突破。

  • 标签: 肿瘤治疗 端粒酶抑制剂 染色体 分子标志 细胞增殖能力 新靶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质子泵抑制的发展进行介绍。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概述了质子泵抑制作用机制及主要的研究进展。结论质子泵抑制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将会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奶牛的瘤胃内栖居着大量微生物,其中70%瘤胃细菌能利用非蛋白氮(NPN)分解产生的氨作为唯一的氮源,合成菌体蛋白供宿主利用。尿素含氮量非常高,而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尿素的分解速度是微生物对其利用速度的4倍。如何降低尿素的分解速度是避免奶牛氨中毒和提高尿素氮利用率的关键。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日粮中添加脲酶抑制,目的是抑制瘤胃微生物脲酶活性、减缓尿素分解速度,使碳水化合物发酵和菌体蛋白合成趋于同步,从而提高氮素利用率。

  • 标签: 脲酶抑制剂 奶牛养殖 瘤胃微生物 分解速度 氮利用率 应用
  • 简介:近期在VacA的研究中发现,该毒素对多种生长因子(尤其是EGF)作用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有显著影响,VacA对EGF诱导的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receptorprotin-tyrosinekinase,RPTK)自身磷酸化及随后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国外学者已初步分离并克隆出胃癌细胞株膜表面的VacA受体,分子量大小约250kDa,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该受体属于受体蛋白酪酸磷酸酶家族(receptorprotin-tyrosinephosphatase,RPTP),RPTPT是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与RPTK相拮抗的一类具有酶活性的受体,可导致多种信号肽的去磷酸化,从而减弱EGF等生长因子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修复的促进作用.

  • 标签: EGF 受体蛋白 胃癌细胞株 影响 酪氨酸激酶 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质子泵抑制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章为依据,对质子泵抑制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进行总结。结果质子泵抑制应用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不良反应涉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结论临床上质子泵抑制广泛应用于酸相关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对其不良反应监测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希望临床应用中给予重视。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2017年12月下旬,拜耳公司和LoxoOncology公司合作开发的口服选择性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Tropomyosin-relatedkinase,Trk)抑制Larotrectinib在美国递交新药上市申请,用于治疗携带NTRK融合基因的成人或儿童实体瘤。之前Larotrectinib已被FDA授予孤儿药资格和突破性疗法认定。该事件是精准医学走向实践的重要一步,也是基于精准医学设计的创新性临床试验-篮子试验(BasketTrial)的又一伟大实践。靶向NTRK融合基因

  • 标签: 小分子激 激酶抑制剂 酶抑制剂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