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高脂血症、糖尿病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cataract,ARC)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由年龄45~85岁的360例ARC患者所组成;对照为与病例同期入住相同医院,未患与ARC有关眼病的360例患者,对照组与病例采取1:1匹配方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疾病既往史等,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生化检测资料,包括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研究因素与ARC关联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病程、TC及TG与发生ARC的危险性无关(P〉0.05),仅HDL-C下降与发生ARC的危险性升高有关(OR=1.519,95%CI:1.093~2.110,P=0.013)。在调整了多种潜在性混杂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受损的研究对象发生ARC的危险性升高了73%(OR=1.734,95%CI:1.102~2.725,P〈0.001),而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ARC的危险性升高了94%(OR=1.938,95%CI:1.293~2.906,P〈0.001)。糖尿病病程也与ARC呈显著性正相关,糖尿病病程〈10a和10~19a的病例发生ARC的危险性分别是未患糖尿病对照的2倍(OR=2.347,95%CI:1.502~3.752,P=0.010)和3倍(OR=2.683,95%CI:1.267~5.683,P〈0.001)。结论:HDL-C下降及糖尿病可使中老年人群发生ARC的危险性增加。

  • 标签: 年龄相关白内障 高脂血症 糖尿病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EGC)的淋巴结转移状态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34例胃癌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淋巴结转移状态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234例EGC患者中36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5.39%。EGC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密切相关(P<0.05或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灶数、病理类型无关。结论确定胃癌手术方案时,可参考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癌栓等因素判断淋巴结转移风险,决定是否行淋巴结清扫术。

  • 标签: 胃部肿瘤 病理特征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与运动复合伤的关系及其干预效果。方法监测16名女子排球运动员血清CK活性和运动损伤部位的数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干预前后血清CK活性的变化。结果16名运动员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人均4.4个部位,血清CK活性与损伤部位数呈正相关(r=0.68),当CK≥500U/L时,运动损伤的风险明显加大;干预后血清CK活性平均由(774.01±769.02)U/L下降至(240.53±186.5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监测血清CK活性对预警、预防运动损伤,调节运动总负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肌酸激酶 运动损伤 女子排球运动员 预防
  • 简介:摘要分析医患关系中医患纠纷的现状、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及对未来医患关系的展望。

  • 标签: 构建 和谐医患关系 做法
  • 简介:目的研究运动前后心率变化与心力衰竭(HF)不同发展阶段的关系。方法根据ACC/AHA心衰分期标准,选择正常对照组70例、HF高危因素组70例、心功能代偿组70例、HF组32例。以6min步行作为运动负荷,记录受试者运动前后心率的变化,并测量步行距离。比较HF不同发展阶段受试者心率的变化及步行距离,分析心率与6min步行距离的关系。结果心功能代偿组及HF组静息心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HF高危因素组(P〈0.05)。运动后即刻心率4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幅度随HF的不同发展阶段呈递减趋势(P〈0.05)。6min步行距离随HF的不同发展阶段呈递减趋势(P〈0.05)。静息心率与6min步行距离呈负相关(r=-0.311,P〈0.01),心率变化幅度与6min步行距离呈正相关(r=0.386,P〈0.01)。结论静息心率的增快、运动后心率变化幅度的降低及6min步行距离的缩短既可作为判断心功能进入代偿期的评估指标,也可作为HF进展的评估指标。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率 6分钟步行运动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7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70例,分别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结果脑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Hcy与叶酸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高Hcy血症与青年脑梗死呈正相关,血浆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Hcy水平上升是青年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Hcy的检测应作为临床常规检测项目。

  • 标签: 青年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沟通交流技巧对促进和谐护患关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护患沟通交流对提高患者满意度,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具有重大的意义。要完成与患者有效的沟通交流,护士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断丰富实践经验,掌握语言与非语言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技巧,灵活运用,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 标签: 护患沟通 方式 技巧
  • 简介: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的献血量分布和献血次数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并整理成都市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无偿献血者的献血量以及献血次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次献血献200mL的比例最高,为36.47%;再次献血者单次献400mL的比例高于初次献血者。结论:无偿献血人群中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重复献血者和多次献血者的献血量有所上升,做好献血者招募和宣传工作,增加多次献血者参加献血,提高固定献血者人数,有助于提高血液采集量。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量 献血次数
  • 简介:血液透析是慢性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替代疗法,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血透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多[1]。如何提高这些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其能够参加适当工作,减轻社会、家庭负担已经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采用肾脏病生存质量表(KDQOL-SFTM)[2]和营养参数,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与生存质量的关系,对40例血透患者进行6个月的营养管理,结果如下。

  • 标签: 肾透析 营养状况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重指数(BMI)与血压、血脂、血糖之问的相互关系。方法分析不同体重指数人群间高血压检出率、血脂、血糖水平的差异。结果超重组及肥胖组比正常对照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病率均高,在以上每一种疾病中,两组的患病率均有显著差异;且随着体重指数的增高,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有明显升高。结论体重指数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的相关性非常显著。

  • 标签: 体重指数 高血压 血脂紊乱 高血糖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及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为100例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作抑郁症筛选严重程度评价。结果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中抑郁症发病率为37%,且与年龄、病程、伴随疾病关系密切。结论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心理障碍,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有效。

  • 标签: 抑郁/护理 慢性病/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应用非透析治疗、不同腹膜透析剂量治疗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肾脏病5期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非透析保守治疗者20例,腹膜透析剂量4升/天者26例、6升/天者35例及8升/天者43例。随访观察1年,检查各项指标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随访1年后,非透析患者血压的控制较4升/天腹膜透析组差(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血钙水平低于4升/天透析组,血磷及甲状旁腺素水平高于不同剂量透析组。各组尿量及残余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腹膜透析各组尿量、肾功能及非透析组肾功能均较观察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各组之间肾功能下降的幅度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早期的腹膜透析治疗对患者钙磷代谢、蛋白质营养改善及血压的控制优于非透析治疗。腹膜透析治疗对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与非透析治疗相比未见明显优势,不同的透析剂量在1年的观察期内未显示对肾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腹膜透析 肾衰竭 血清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125视为心室重构标记物检出的敏感性。方法以超声心动图LVED、IVS、EF测值其中一项异常者为病例组共710例,用超声心动图测值与CA125、CA242、CA19-9测值之比值为参数,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t检验。左心室扩大同时CA125测值大于实验室正常值者定为左心室扩大伴CA125增高病例,其与全部左心室扩大总病例数之比计算左心室扩大伴CA125增高病例检出的阳性灵敏度。结果病例组LVED/CA125及LVEF/CA12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室扩大伴CA125增高病例出现的阳性灵敏度为42.26%。结论左心室扩大及EF下降的心衰患者中可以出现CA125增高,但以实验室正常范围为标准检出灵敏度有限,需寻求适宜的医学决定水平。

  • 标签: 糖链抗原CA125 左心室扩大 灵敏度
  • 简介:目的探讨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于200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徐州市居民健康状况资料中抽取16893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睡眠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并调整混杂因素,计算OR值及95%CI。结果研究对象中睡眠质量良好、一般、差3组2型糖尿病新发现率分别为5.39%、6.30%和11.66%。睡眠质量一般、差两组2型糖尿病新发现率同睡眠质量良好组2型糖尿病新发现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8和44.90,均有P〈0.05)。睡眠时间〈6h、6~8h、〉8h组的2型糖尿病新发现率分别为7.95%、5.69%和6.47%,睡眠时间〈6h组与睡眠时间6~8h组2型糖尿病新发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5)。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糖尿病家族史、吸烟、饮酒、非职业性体育活动等混杂因素后,年龄、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家族史、睡眠质量差和每天睡眠时间〈6h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睡眠质量差和每天睡眠时间〈6h同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睡眠 糖尿病 2型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性染色体异常与两性畸形的关系。方法笔者对1994年至2010年就诊的41例两性畸形患者中行了病史的采集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生殖腺活检,确诊了39例假两性畸形患者,并检查出临床上非常罕见的2例真两性畸形患者,通过认真的进行染色体分析,基本弄清楚了染色体异常与两性畸形的关系。结果遗传因素的影响;性激素用量过大、使用时间过长;母体疾病的影响等是导致两性畸形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孕前期及孕期的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避免使用影响胚胎和胎儿发育的药物等对孕妇的不良影响,重视早孕的孕期保健,同时,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是减少两性畸形发生的良策。

  • 标签: 探讨 性染色体异常 两性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在不同空气湿度下采用三氧消毒机进行消毒效果评价。方法应用空气平板沉降法微生物采样,在相对湿度>70﹪和<50﹪两种条件下,观察其消毒效果。结果结果表明,空气相对湿度对三氧消毒机杀菌效果在试验条件下无明显影响,但在停机后,相对湿度高>70﹪,细菌数回升慢,保持效果稍好;相对湿度<50﹪、空气中菌数回升快。结论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的湿度监测尤为重要,每天至少消毒两次。

  • 标签: 三氧消毒机 空气消毒 医院感染
  • 简介: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一段特殊的DNA串联重复序列,在染色体稳定性和基因组完整性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又有细胞的"生命钟"之称。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端粒的长度在心血管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端粒长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端粒长度 心血管疾病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信息科技的进步,现代传媒已渗透社会的各个角落。焦点、敏感事件一夜之间就可妇孺皆知。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媒体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催化剂,用的不好就像洪水猛兽般冷酷无情。本文主要介绍现今医患关系的现状和媒体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并浅述如何处理医疗机构与媒体的关系,已达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 标签: 媒体 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