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超声造影在脑胶质瘤手术切除的应用及患者术后短期疗效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63例术前经MRI诊断且术后经病理学确诊为脑胶质瘤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行术造影(造影组,32例)和常规超声检查(对照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脑胶质瘤手术切除后的总残留率及不同级别脑胶质瘤切除残留率;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采用KPS量表、MMSE量表评估术后的短期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对照组和造影组总肿瘤残留率分别是48.39%、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脑胶质瘤残留率分别为22.22%、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组中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3、6个月KPS、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超声造影在脑胶质瘤手术切除可清晰显示脑胶质瘤边界及瘤周水肿带,且对于高级别脑胶质瘤切除残留及评估其术后短期疗效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辅助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脑胶质瘤 短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职业认知的共情能力训练在重度职业倦怠护士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干预前后对比的类实验性研究方法,于2018年8月—2019年1月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招募河南省肿瘤医院58名重度职业倦怠护士为研究对象,将58名护士分为4组,每组12~15名,分别进行6周共6次面对面的以职业认知为主的共情能力训练。训练前后采用职业倦怠量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以及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评估,比较培训效果。结果训练前后护士的职业倦怠评分从(11.50±1.13)分降低至(7.87±1.87)分,总体幸福感总分从(65.52±10.84)分提高至(77.00±9.49)分,职业认同得分从(30.22±7.90)分提高至(38.03±8.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64、-6.351、7.972;P<0.01)。结论基于职业认知的共情能力训练能够缓解重度职业倦怠护士的倦怠程度,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感,提高幸福指数。

  • 标签: 护士 职业倦怠 中重度 职业认同 总体幸福感 共情能力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术血液回收(IBS)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术血液保护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1例,女50例;年龄27~64岁[(44.6±8.3)岁]。损伤节段:T11~L1 30例,T10~L1 45例,T11~L2 30例,L1~L3 6例。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37例应用ANH进行血液保护(A组),37例应用IBS进行血液保护(B组),37例应用ANH联合IBS进行血液保护(C组)。记录A组和C组放血前(T0)、放血后10 min(T1)、自体血回输前(T2)、回输血结束后30 min(T3)4个时相点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B组于麻醉诱导后10 min(T0)、手术开始前(T1)、自体血回输前(T2)及回输血结束30 min后(T3)记录检测相同指标。比较三组术失血量、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及输注率、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及输注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T0时,三组MAP、CV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A、C组MAP较B组降低(P<0.05);T2时,三组CVP较T0时降低(P<0.05)。T1和T2时,A、C组Hb、Hct较B组降低(P<0.05);T2和T3时,三组Hb、Hct较T0时降低(P<0.05)。T2和T3时,三组PT、AAPT较T0时延长(P<0.05),尚在正常范围内;T3时,A、C组PT、APTT低于B组(P<0.05)。三组术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5.4±226.8)ml ∶(1 037.8±270.1)ml ∶(1 003.5±198.7)ml](P>0.05)。C组红细胞输注量为(275.0±95.7)ml,显著低于A组[(450.0±119.5)ml]和B组[(487.5±127.5)ml](P<0.05);三组红细胞输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7/37) ∶22%(8/37) ∶11%(4/37)](P>0.05);三组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233.3±60.6)ml ∶(282.9±81.0)ml ∶(216.7±76.4)ml]及输注率[14%(5/77) ∶19%(7/37) ∶8%(3/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感染发生率[5%(2/37) ∶8%(3/37) ∶8%(3/37)]及住院时间[(10.9±2.7)d ∶(12.0±3.1)d ∶(11.0±2.2)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而言,ANH联合IBS可以减少术异体输血需求,对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脊柱骨折 血液稀释 血液回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的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就96例病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将这些病例分成了参考组与探究组,两组都是48例病例。参照库使用普通的护理方式,探究组使用整体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全部患者都顺利的完成了手术治疗,患者的体征情况稳定,探究组患者和参考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等指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参考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是60.42%,探究组的满意度是91.67%,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整体护理 腹腔镜 结肠癌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老年轻型缺血性卒患者的认知障碍情况,并分析卒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聊城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5例,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卒组(NIHSS≤3分,62例)和重型卒组(NIHSS>3分,33例)。随访12个月,评估两组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应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卒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95例患者中男性62例(65.3%),平均年龄(68.3±6.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急性卒中分型、既往病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型组患者NIHSS(1.0±0.5)分和mRS(1.6±0.7)分,低于重型组患者(3.2±1.1)分、(2.4±1.1)分(均P<0.01)。平均随访(12.6±1.9)个月,两组患者卒后认知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卒后抑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0.0%比21.0%(10例)、再发卒率20.9%(13例)比42.4%(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基线NIHSS评分、糖尿病和卒病史是影响轻型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轻型卒患者的静脉rt-PA溶栓治疗率低,病死率和卒再发率低于重型卒患者,卒后认知障碍发病率高。基线NIHSS评分、糖尿病和卒病史是影响轻型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脑缺血 卒中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过程伪差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该院PICU进行aEEG监测的126例患儿,记录其在进行aEEG监测时伪差的发生概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根据其具体情况提出护理对策。结果126例患儿,出现伪差共计97例,发生概率为76.98%,其影响因素包括操作干扰、电磁干扰、电极松脱、心电伪差、电极位置不当及电极线断裂,且以操作干扰为主,占其全部的39.18%,之后为电磁干扰,占其30.93%。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患儿进行aEEG监测时,伪差产生的影响因素众多,护理人员要对患儿进行专业的护理,尽可能地降低脑电图监测过程中产生的伪差,从而更好地提高aEEG监测的准确性,更准确地判断出患儿脑损伤类型。

  • 标签: 小儿重症监护病房 振幅整合脑电图 伪差 电极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形成蛋白2(BMP2)mRNA在不同类型胶质瘤的表达及其与生存期的关系,明确其作为胶质瘤预后评估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692例脑胶质瘤患者资料,比较不同组织病理类型、不同性别、年龄、原发或复发状态胶质瘤患者及不同WHO分级、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1p19q杂合性缺失状态、分子分级胶质瘤患者BMP2 mRNA表达差异,以及不同分类胶质瘤患者BMP2 mRNA高表达量患者与低表达量患者生存期的差异。结果(1)不同组织病理类型胶质瘤BMP2 mRNA表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92,P=0.000)。少突胶质瘤亚型BMP2 mRNA表达最高,其次是星形细胞瘤亚型,胶质母细胞瘤中最低。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间BMP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9.78±0.65、11.26±0.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岁组及≥43岁组患者BMP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51±0.81、8.37±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与复发胶质瘤患者BMP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9±0.62、10.90±0.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O Ⅱ~Ⅳ级胶质瘤患者BMP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98±1.12、12.88±0.88、5.18±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0.912,P=0.000)。IDH1野生型与突变型患者间BMP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73±0.16、17.47±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p/19q无缺失与1p/19q缺失患者间BMP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02±0.36、25.28±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及胶质瘤母细胞瘤患者IDH1突变型患者BMP2 mRNA表达量均高于IDH1野生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原发胶质瘤患者及复发胶质瘤患者,BMP2 mRNA高表达(≥4.68)患者生存期均明显长于低表达(<4.68)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75,P=0.000;χ2=12.810,P=0.000)。结论BMP2 mRNA表达量可以作为预测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指标,高表达者患者生存期更长。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骨形成蛋白2 分子分型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NICaS)监测急性重度农药中毒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方法,分析NICaS在急性重度农药中毒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于2019年8月,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住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和-重型急性百草枯农药中毒(APP)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NICaS组68例、经肺热稀释法组(Picco组)67例、经验治疗组(经验组)65例。分析3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心率、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存率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NICaS组、Picco组和经验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指数、心率、收缩压、无治疗期及入院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经验组比较,NICaS组、Picco组患者AOPP及APP住院病死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排出量(CO)在2.8~6.7 L·min-1的相关性明显(r=0.738,r2=0.545,P<0.01),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在410~1 950 d·s·cm-5·m2的相关性明显(r=0.792,r2=0.627,P<0.01)。Bland-Altmen分析显示,Picco和NICaS法所测得CO和SVRI值分别具有97.01%、95.52%的一致性。与经验组比较,NICaS组和Picco组患者平均每日输液量、每日输注胶体液量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获得CO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aS可在急性重度农药中毒患者抢救中有效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无创技术 监测系统 农药 有机磷中毒 急性百草枯农药中毒(APP) 临床指导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健康教育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探讨有计划实施家庭化延伸和回院延伸服务的延续健康教育模式,对母婴出院后的护理的指导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于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正常分娩的无母乳喂养禁忌症的产妇 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00例。对照组仅在住院期间对产妇进行正常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出院时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电话回访;观察组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与对照组一致,但出院后实施延续健康教育模式—家庭化延伸和回院延伸服务。产后 42天比较产妇身体恢复情况、母乳喂养情况、新生儿生长情况、产妇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 42天产妇身体恢复情况、母乳喂养情况、新生儿生长情况、产妇心理状况各项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采用延续的健康教育模式—家庭化延伸和回院延伸服务,不仅有效保障了母婴健康的需求,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 标签: 〔〕 健康教育 延续模式 母婴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血糖管理实施同质化护理的效果。 方法 :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为纳入时间,选取来我院就诊血糖管理患者 70 例,根据抽签法分组,各 35 例。对参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对实验组实施同质化护理。检验 2 组血糖管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水平。 结果: 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血糖水平低于参照组, 2 组数据有明显差异( p < 0.05 );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97.14% ( 34/35 ) 和 74.29% ( 26/35 ), 2 组数据差异明显( p < 0.05 )。 结 论 : 在血糖管理实施同质化护理, 进而控制血糖水平,提升治疗依从性,预后效果较优。

  • 标签: 血糖管理 同质化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中药口腔护理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198例接受呼吸机干预的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对象则同时接受中药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明显少于参照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应用中药口腔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措施值得应用。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中药 不良反应 口腔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在临床口腔修复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接受治疗的348例口腔修复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根据所采取的不同护理模式分为优质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为174例。优质组采取优质护理护理服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对比优质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优质组口腔修复成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候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优质组的护理满意度165例(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151例(86.78%),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 在临床口腔修复采取优质护理模式,提高了口腔修复的成功几率。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临床口腔修复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摘要 目的 】 : 通过研究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应用优质护理来提高患者满意度, 方法: 通过手机 2018.6-2019.6 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科透析的患者 100 名,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护理( 50 名),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 50 名), 结果: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优质护理在血液透析应用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应用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柔性管理理论在新经济时代中产生的一种理论。在现代管理过程,运用柔性管理理论,能够有效地解决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近年来,柔性管理理论已经开始运用到了护理管理实践。在护理实践,呼吸科护理是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老年人为主,病情易反复,治疗效果有限,对护理服务要求较高。文章以柔性护理管理为主要的着力点进行分析,探究了柔性管理在呼吸护理的主要应用,并针对柔性管理在呼吸科护理运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策略阐述。

  • 标签: 柔性管理,呼吸科,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并分析致使产科手术产妇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和相关防范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产科的 5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 25 例,分析致使产妇感染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关防范措施。对比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感染防范护理干预。对护理后的感染情况(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进行比较,并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出现切口感染以及泌尿道感染各 1 例,总感染率 8% ,低于对比组总感染率 20%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 96% ,高于对比组的 80% 。结论 针对产妇感染,医院必须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与防范感染因素,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产妇感染,保障产妇人身安全。

  • 标签: 产科护理 感染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 对优质护理在妇科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 本次实验对象为本院妇科患者,实验时间集中在 2018 年 12 月 -2020 年 7 月,共计 60 例患者参与其中。本次实验采取编号分组方式进行,将奇数与偶数编号患者分别划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采取常规护理手段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手段护理实验组患者,对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 结果 : 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均有着较大幅度的下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之间差异凸显,( p < 0.05 );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之间差异凸显,( p < 0.05 );对本次实验展开分析,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之间差异凸显,( p < 0.05 )。 结论: 优质护理在妇科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在降低患者抑郁及焦虑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作用。

  • 标签: 妇科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对现有关于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操作应用的相关文献整理分析,进行综述,以期对后续相关研究给予借鉴。

  • 标签: 风险管理 急诊护理 应用效果 综述
  • 简介:【摘要】 目的 :将妇科护理有效模式作为探析中心,剖析柔性管理在改善妇科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价值。方法: 以 2017年 7月 -2019年 6月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共计纳选妇科患者 102例,进行随机非盲法分组,对照组 /51例接受常规模式妇科护理,研究组 /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柔性管理妇科护理,评价对比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平均总分为( 52.1±4.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96.6±2.5)分,数据差异性显著( P< 0.05)。结论 :在改善妇科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柔性管理为理想的护理模式,值得进一步剖析其应用价值。

  • 标签: 柔性管理 妇科护理 护理满意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苏联骨科医师伊利扎罗夫发明了能组装成800多种构型的环形外固定器,创立了与西方经典骨科不同的全新微创外固定技术体系,被国际学界称为Ilizarov技术。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模仿自然,通过体外控制与转化生命运动的应力,治愈复杂创伤性骨折、骨与软组织缺损、感染与肢体的严重畸形,能挽救一些濒危截肢严重复合创伤与四肢残缺。该技术在理论指导、手术指征、医疗模式与术后管理等方面,不同于现代的创伤骨科的骨折内固定(AO)技术,能够以最微创甚至无血的手术方式实现骨折的复位固定。体外控制骨的生长,不仅能完成创伤骨科大部分骨折的固定要求,而且可以在不植骨和不丢失骨长度情况下解决骨不连、骨缺损、四肢软组织缺损和伴发畸形等复杂问题。Ilizarov技术引入中国已30余年,由于诸多原因该技术在我国骨科的传播应用仍不够广泛深入。现将Ilizarov技术在我国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做一阐述,供国内骨科同道了解认识该技术的价值。

  • 标签: 伊利扎罗夫技术 中国 创伤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