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晚期胃癌β-微管蛋白Ⅲ表达与多西紫杉醇疗效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以多西紫杉醇方案为主要治疗方案的200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肿瘤组织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情况,并对β-微管蛋白Ⅲ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200例晚期胃癌患者,β-微管蛋白Ⅲ阳性患者的有效率低于β-微管蛋白Ⅲ阴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在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其耐受性良好,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微管蛋白Ⅲ表达情况可以作为以多西紫杉醇为主要治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预测指标之一,但此结论还需更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

  • 标签: 多西紫杉醇 晚期胃癌 β-微管蛋白Ⅲ
  • 简介:替莫唑胺是口服烷化剂抗肿瘤药,不良反应轻微,自应用于恶性胶质瘤以来,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目前临床上关于替莫唑胺的使用方案多种多样,尤其在复发恶性胶质瘤的挽救化疗,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采用合理的剂量?是否联合其它药物?怎样克服耐药、提高化疗敏感性?本文主要综述国内外应用替莫唑胺在恶性胶质瘤的化疗进展,以供临床实践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恶性胶质瘤 替莫唑胺 化疗
  • 简介:目的观察间质纤维母细胞CD34、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FAPα)、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大鼠胃移植瘤与正常胃组织的表达差异,探讨间质纤维母细胞活化状态在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采用walker256细胞株建立大鼠胃移植瘤模型(n=12),以正常大鼠为对照(n=4),均在同等SPF级条件下饲养。16天后处死大鼠,取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正常饲养大鼠胃组织,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ting、RT-PCR法检测各组组织CD34、FAPα、α-SM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组织及瘤周组织CD34蛋白及基因水平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APα和α-SMA表达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肿瘤组织与瘤周组织之间FAPα和α-SMA表达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FAPα与α-SMA在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正常组织的表达存在差异,提示间质纤维母细胞活化状态与肿瘤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纤维母细胞 CD34 FAPα Α-SMA 移植瘤
  • 简介:目的评价头皮直线形切口骨窗开颅术在脑转移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应用头皮直线形切口骨窗开颅术治疗的32例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脑转移瘤均获得全切,无与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0~3.0h,术后5~7d切口拆线;术后未发生局部头皮坏死或积液等并发症,顺利接受和完成了术后的放化疗。术后生存5~48个月,平均12个月。结论头皮直线形切口骨窗开颅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心理负担轻等优点,是脑转移瘤手术切口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脑转移瘤 直线切口 骨窗开颅术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结直肠癌术后静脉化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应用针对性健康教育路径,将120例结直肠癌术后需进行静脉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依从性和完成化疗的信心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98%(59/60)的患者完成全程化疗,对照组仅71%(43/60)的患者完成全程化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88.3%的患者有信心完成化疗,对照组仅68.3%的患者有信心完成化疗(P=0.008)。观察组患者术后化疗的依从性和完成化疗的信心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疗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能有效引导患者认识结直肠癌术后的化疗,从思想上接受化疗,能帮助患者有效应对化疗所带来的伤害,坚定完成化疗的信心。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结直肠癌 术后化疗
  • 简介:趋化因子是细胞因子样的小分子蛋白超家族,通过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引导细胞迁移。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趋化因子受体CXCR4(chemokineCXC4receptor)与肿瘤转移相关.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乳腺癌组织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情况,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腺癌 CXCR4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21例胃溃疡组织、30例不同时期胃癌组织MCM5的表达。结果MCM5高表达于胃癌细胞核,胃癌组织的MCM5表达率为63.3%(19/30),胃溃疡组织MCM5表达率4.7%(1/2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胃癌患者的MCM5表达明显高于Ⅱ-Ⅲ期的表达(P〉0.05),Ⅱ-Ⅲ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Ⅰ期(P〈0.01)。结论MCM5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新的胃癌增殖标志物。

  • 标签: 胃癌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包膜外肿瘤摘除术在腮腺沃辛瘤治疗的应用。方法对我院近lO年收治的24例沃辛瘤的13例病人采用包膜外摘除术,并进行随访。结果采用包膜外摘除术治疗腮腺沃辛瘤,手术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无术后面部凹陷畸形,无肿瘤复发病例。结论在腮腺沃辛瘤的治疗,包膜外肿瘤摘除术是可行的。

  • 标签: 腮腺沃辛瘤 治疗中 肿瘤摘除术 包膜 面部凹陷畸形 手术安全性
  • 简介: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骨肉瘤组织H19基因的特异性表达模式,探讨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并筛选出2009年至2010年就诊的骨肉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30例,采集临床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大小、Enneking分期、组织病理学分型、有无肺转移及术后随访患者生存情况。应用PCR、RT-PCR及限制性内切酶(AluI)酶切等方法,检测30例骨肉瘤组织H19基因的印迹状态,分析H19基因印迹丢失及其与骨肉瘤各临床病理因素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H19基因印迹丢失率在骨肉瘤组织为41.67%,瘤近旁组织为16.67%,瘤远旁组织为8.33%。Kappa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不同组织H19基因印迹丢失的发生频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H19基因的印迹丢失与骨肉瘤患者Ennecking分期、肺转移灶的存在与否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大小和病理分型无关(P>0.05)。(3)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H19基因印迹丢失、肿瘤分期、病理学分类及转移灶的存在与否和骨肉瘤患者预后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与患者预后无关(P>0.05)。H19基因印迹丢失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肉瘤组织H19基因印迹状态的改变,对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起重要作用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可能成为预测患者预后情况的新靶点。

  • 标签: 基因表达调控 肿瘤 骨肉瘤 预后 H19基因
  • 简介:背景和目的体细胞突变可能使肿瘤细胞具有编码"异己"免疫原性抗原的能力。由此推测,对由于错配修复缺陷所致大量体细胞突变的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滞治疗可能有效。方法我们在41例进展期转移癌患者(有或没有错配修复缺陷)对pembrolizumab[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的临床疗效进行2期临床研究。患者分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结直肠癌患者组(dMMR)、错配修复基因正常结直肠癌患者组(pMMR)和错配修复基因缺陷非结直肠癌患者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embrolizumab静脉注射(10mg/kg,每14天重复一次)。观察终点是免疫反应率和20周的免疫相关肿瘤无进展生存率。结果结直肠癌dMMR组的客观反应率和免疫相关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0%(4/10)和78%(7/9),而结直肠癌pMMR组分别为0%(0/18)和11%(2/18)。截至统计时,dMMR组未达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而pMMR组则分别为2.2和5.0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比0.10,P〈0.001;死亡风险比0.22,P=0.05)。非结直肠癌dMMR组的结果和结直肠癌dMMR组类似,其免疫相关客观反应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5/7)和67%(4/6)。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显示dMMR肿瘤平均检测到1782个体细胞突变,而pMMR肿瘤仅有73个突变(P=0.007),且体细胞突变高载荷的肿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相对较长(P=0.02)。结论本研究表明,错配修复状态可以预测免疫检查点阻滞药物pembrolizumab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错配修复 PD-1 结直肠癌 免疫原性 体细胞突变 无进展生存期
  • 简介:目的:探究术动脉灌注化疗(intraoperationarteryinfusionchemotherapy,IAIC)联合腹腔灌注化疗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06年3月-2007年9月就诊于我科的91例年龄≤75岁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4例)。实验组术中经瘤体的主要供血动脉及腹腔共给予5-氟尿嘧啶1000mg及丝裂霉素10m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后单纯行常规手术切除,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FAP方案(5-氟尿嘧啶600mg/m2d1、丝裂霉素30mg/m2d1、顺铂20mg/m2d1-5)化疗,总疗程4-6次。结果:实验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9.36%、76.09%、58.70%。3年局部复发率、腹腔转移率、肝脏转移率分别为26.09%、15.22%、21.74%。对照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0.91%、60.47%、32.56%。3年局部复发率、腹腔转移率、肝脏转移率分别为46.51%、25.58%、18.60%。位生存时间实验组为36个月,而对照组为27个月。两组间3年腹腔转移率差异较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动脉灌注联合腹腔灌注5-氟尿嘧啶及丝裂霉素,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同时降低局部复发率。并对腹腔转移率的降低可能有意义。

  • 标签: 动脉灌注化疗(IAIC) 腹腔灌注化疗 胃癌 5-氟尿嘧啶 丝裂霉素
  • 简介: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及超声引导下活检对诊断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经支气管镜检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肺占位病变156例.结果支气管镜检对中央型肺癌正确诊断率达96.3%,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位于胸膜处的周围型肺癌可达95.9%.结论支气管镜及超声引导下肺穿相结合是肺癌患者获得病理诊断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肺癌 诊断 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
  • 简介:目的:探讨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p3(Forkheadboxprotein3,Foxp3)在卵巢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卵巢癌组织芯片中45例癌组织及7例正常卵巢组织的Foxp3表达。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卵巢癌Foxp3表达的差异;卡方检验分析Foxp3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Foxp3表达与卵巢癌预后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Foxp3阳性着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核。Foxp3表达与FIGO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长径、淋巴结转移等均无关(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Foxp3低表达者(H-score≤90)位生存时间(OS)为61.83个月,显著高于高表达者(H-score>90)的25.03个月(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术后未化疗(HR=6.603,95%CI:1.147~32.057)、FIGO分期较高(HR=3.861,95%CI:1.427~10.417)为预测卵巢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卵巢癌组织Foxp3表达与FIGO分期相关,并可以作为卵巢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p3 卵巢癌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miR-150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62例宫颈癌组织样本,其中Ib期患者23例,IIa期患者29例、IIb期患者10例,正常宫颈组织1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50在不同宫颈组织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miR-150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宫颈癌组织miR-150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患者癌组织miR-150mRNA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相关,与宫颈癌Ib期患者相比,IIa期以及IIb期宫颈癌患者癌组织miR-150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颈癌IIa期与IIb期患者的miR-150mRNA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iR-150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作为癌基因调控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

  • 标签: 宫颈癌 miR-150 微小R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VEGFR-3蛋白的表达,并应用ImageJ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VEGFR-3蛋白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织(P〈0.05),VEGFR-3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VEGFR-3可能参与了胃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过程。VEGFR-3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可能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VEGFR-3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 胃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背景与目的: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是神经外科中有挑战性的难题。本研究探讨眶上匙孔入路在切除小型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的应用价值、手术技巧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瑞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眶上匙孔入路治疗的21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出院时均恢复良好,肿瘤全切除20例(93.3%),术后视力改善者19例(86.7%),没有与手术入路相关的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大多数小于3cm的鞍结节脑膜瘤可以通过眶上匙孔入路切除;尽管开颅骨孔小,但可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颅内操作切除肿瘤,并保护脑和其他重要结构;手术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手术效果良好。

  • 标签: 鞍结节 脑膜瘤 匙孔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细胞DNA的含量分析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6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恶性和良性两组,采用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测定胸腔积液细胞DNA的含量,同时检测癌胚抗原(CEA)。结果:对于恶性胸腔积液,全自动细胞DNA分析诊断的敏感性为58.3%,特异性为100.0%,准确性78.3%,而CEA分别为54.2%、81.8%和67.4%。如两项指标任何一项阳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5%,81.8%和84.8%;两项指标同时阳性,特异性可达100.0%。结论: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对胸腔积液的鉴别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联合胸腔积液的CEA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有效性。

  • 标签: 全自动DNA倍体分析 癌胚抗原 胸腔积液
  • 简介:分支链DNA信号放大技术(bDNA)是一种基于探针杂交信号放大的检测系统,无需对mRNA纯化和反转录即可对mRNA做精确的定量检测,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准确性好和结果稳定可靠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科研应用价值。本文就bDNA技术的原理及其在CMV、HBV、HCV和HIV等病毒定量检测、基因表达分析以及肿瘤基因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作一介绍。

  • 标签: 分支DNA(bDNA) 基因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组织缺氧诱导因子2仪(HIF-2α)的表达在鼻咽癌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初诊鼻咽癌组织和20例鼻咽炎性组织HIF-2α的表达。结果鼻咽癌组织HIF-2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鼻咽慢性炎性组织(P〈0.01);Ⅰ和Ⅱ期鼻咽癌患者组织HIF-2α的表达明显低于Ⅲ和Ⅳ期鼻咽癌患者(P=0.039);T1及T2患者鼻咽癌组织的HIF-2α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T3及T4患者鼻咽癌组织的HIF-2α表达阳性率(P=0.026);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鼻咽癌组织的HIF-2α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的HIF-2α表达阳性率(P=0.015)。结论HIF-2α的高表达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检测HIF-2α的表达对于鼻咽癌的诊断、分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仍需积累更多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鼻咽癌 缺氧诱导因子2α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RAB22A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60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RAB22A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AB22AmRNA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4.9±1.1vs1.1±0.3,P〈0.01)。不同年龄、肿瘤大小以及不同ER、PR、HER-2表达状况乳腺癌患者RAB22A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淋巴结转移数患者RAB22A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RAB22A患者的总生存期较低表达患者差(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RAB22A和淋巴结转移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RAB22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能与乳腺癌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

  • 标签: 乳腺肿瘤 RAB22A 转移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