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本科护生见习前后对病人安全意识、技能和态度的认知现状。[方法]采用经修改后的病人安全评估问卷对188名护理本科生分别在见习前及见习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见习前促进病人安全意识认知得分(29.55±3.49)分,见习后得分(30.61±2.99)分;见习前确保病人安全基本技能认知得分(30.24±3.81)分,见习后得分(31.60±3.56)分;护生见习前病人安全认知总分(78.53±7.82)分,见习后总分(80.78±7.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见习有助于提高护生病人安全的认识。

  • 标签: 护理本科 病人安全认知 见习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 细节化管理在手术患者安全交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以 手术患者74 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分为参照组 37 例与研究组 37 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细节化交接管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优于参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交接时间低于参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手术患者在交接过程中采用 细节化管理, 有效预防交接不良事件,缩短交接时间,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细节化管理 手术 安全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管理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74例(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9例)与安全管理及护理干预的观察组(37例),观察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心理状态及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SAS、SDS评分低,护理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安全管理及护理干预,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安全管理 护理
  • 简介:目的探索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学习,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教育,讨论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整改措施,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制定奖罚制度。结果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安全的认识,增强了法律、法制意识,转变了服务理念,重视理论学习及护理技术操作训练,自觉参加各抢救仪器、各项急救技术的培训,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结论制定各项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最低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

  • 标签: 护理工作 安全隐患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骨折患者体位护理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方法:选取 64例本院于 2019 年 1 月 -2019年 12 月收治的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 32例,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 32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体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治疗后可知,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6.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 28.1%;同时在满意度方面,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为 96.9%,高于常规组的 75.0%,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在骨折患者的常规基础上加强体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使患者对护理结果更为满意。

  • 标签: 骨折患者 体位护理 安全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制定防范对策。方法:抽选我院儿科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间收治的 111例患儿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记录整个护理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分析隐患因素原因,针对性的制定相关防范对策。结果:参与调查的 111例患儿童中,发生安全隐患 22例,包括 6例跌倒、 8例坠床、 4例烫伤及 4例其它隐患事故。结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沟通不到位、护理责任意识差、护理操作技能有待提升,是导致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因此今后临床儿科医室,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加以防范,以此更好的保障患儿健康安全

  • 标签: 儿科护理 安全隐患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筛选出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并且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然后总结出有效的预防对策。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5.65%)大于对照组(73.91%),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0.00%)小于对照组(17.39%),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大大地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增强临床效果,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护理措施。

  • 标签: 血液透析 不安全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筛选出我院2018年8月-2019年7月期间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138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9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并且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然后总结出有效的预防对策。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4.20%)大于对照组(78.26%),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4.35%)小于对照组(21.74%),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大大地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增强临床效果,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护理措施。

  • 标签: 血液透析 不安全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探究呼吸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3年以来收治的呼吸科老年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对60例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最终分析患者在院治疗期间出现的安全问题,并总结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在60例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最多的安全问题包括医务工作失误,患者心理因素,住院期间跌倒、坠床,压疮及误吸。结论:呼吸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安全问题较多,会极大的影响患者身体恢复,所以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调整制度管理规范,以此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患者痛苦。

  • 标签: 呼吸科 老年患者 住院期间 安全问题 研究分析 实施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5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制定预防对策,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13.33%,前者低于后者(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不安全因素 预防对策 常规护理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骨折患者体位护理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方法: 抽取我院近 2 年收治的 112 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2017.3-2018.2 收治的 56 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入对照组,我院分析以往护理工作中体位护理存在的安全问题后制定护理对 2018.3-2019.2 收治的 56 例患者策实施护理,入改进组,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改进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分析 骨折患者体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拟定护理对策后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需引起重视。

  • 标签: 骨折患者 体位护理 安全问题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患者体位护理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方法抽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112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7.3-2018.2收治的5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入对照组,我院分析以往护理工作中体位护理存在的安全问题后制定护理对2018.3-2019.2收治的56例患者策实施护理,入改进组,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改进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析骨折患者体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拟定护理对策后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需引起重视。

  • 标签: 骨折患者 体位护理 安全问题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患者体位护理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方法抽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112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7.3-2018.2收治的5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入对照组,我院分析以往护理工作中体位护理存在的安全问题后制定护理对2018.3-2019.2收治的56例患者策实施护理,入改进组,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改进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析骨折患者体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拟定护理对策后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需引起重视。

  • 标签: 骨折患者 体位护理 安全问题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眼科护理的安全管理当中采用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验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眼科患者,共计选取80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安全护理模式结合警示标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由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37(92.5%)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33(82.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7.5%)要显著低于对照组9(2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眼科疾病患者进行眼科安全管理护理当中使用护理警示标识具有显著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

  • 标签: 眼科护理 警示标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青光眼用药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探究。方法:选择100例在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治疗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使用防范安全隐患用药护理为实验组,使用常规用药护理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眼压,视力水平,护理满意率,用药知识知晓率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青光眼 用药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对策并实施。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对66例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是否实施防范对策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共32例,未提供防范对策,研究组共34例,提供防范对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心理状况好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15.63%),组间数据比较存在意义(P<0.05)。结论:通过找出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再结合医院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防范对策,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早日出院。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不安全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呼吸系统疾病一般具有持续性、反复性特点,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带来困扰,需及时接受针对性治疗。通过对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调查研究发现,其中存在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护理安全性,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高质量化开展。对此,本文中详细研究了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几点建议,详细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心血管内科护理还有很多不安全的影响因素,要避免这些因素需要医院、护理人员、患者的共同努力。因此,应切实加大对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培训,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除此之外,还应更加做好护理人员的管理,以及做好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以此来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本文对心内科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为医护工作者提供可行性参考。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 安全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到本院诊治的急诊患者86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3例采取常规的护理,研究组43例采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质量、风险事件情况。结果:研究组服务态度、基础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技术、病房管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风险事件率4.65%低于对照组18.60%(P<0.05)。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急诊护理的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产生,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