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20年3月开始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因此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所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后,各项护理工作实施更加理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幅度减少。结论: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有效的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值得在临床上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在护理安全管理中要提高对其关注度,发挥其作用价值。

  • 标签: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心血管内科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细节护理模式实施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对其血气指标改善的效果。方法:将延安市人民医院于2022年4月-2023年4月这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样本总计80例,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实施细节护理模式,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气指标较常规组更佳(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精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细节护理模式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并观察护理敏感指标在降低CT增强检查碘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方法:我院在2022年1月开始实施敏感指标控制护理方案,现将2021年收治的4450例患者(常规护理方案)与2022年收治的5550例患者(敏感指标控制护理方案)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前者为甲组,后者为乙组,观察两组患者CT增强检查前后的舒张压和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外渗率,再进行组间对比。 结果: 对比CT增强检查后的舒张压和心率,甲组患者波动较大,乙组患者较为稳定,明显乙组更优,数据结果P<0.05,组间差异性存在。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外渗率,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54%高于乙组13.91%甲组的外渗率0.52%亦高于乙组0.11%,同样乙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检查患者在敏感指标控制护理方案实施后对稳定舒张压和心率效果显著,利于不良反应的减少,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碘对比剂外渗率,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敏感指标 降低碘对比剂 CT增强检查 不良反应 外渗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患儿护理中应用儿童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54例PICU接诊的患儿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儿童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管理,对比两组危重指标值。结果:经研究表明,观察组的各指标的发生率明显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PICU患儿的而言,全面实施儿童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不仅可有效提高护理整体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更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危重指标的发生率,起到有效地规避作用,为患儿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儿童危重症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PICU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围术期护理安全敏感指标对急诊手术患者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8例急诊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围术期护理中是否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未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而行常规围术期护理)与实验组(34例:应用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围术期 护理安全敏感指标 急诊手术 安全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凝血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观察指标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与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2020年12月份至2021年5月份收治的5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对这50例成员沟通后分成了两组,甲组和乙组,每组病人的数量为25例,常规性的护理方法应用于甲组病人当中;乙组病人的护理模式为数字护理观察指标,在不同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两组病人的护理当中后,观察两组病人的出血量,病人止血的时间、整体的住院时间以及病人的止血成功率和再出血率。结果:在两组病人使用了不同的护理方法后,乙组病人的出血量、病人止血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止血成功率和再出血率均优于甲组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提升,P

  • 标签: 护理观察指标 上消道出血 停止 判断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工作实,施临床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实施临床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管理前的100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实施临床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管理后的10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指标:护理满意度、事件类型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结果:从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数值P小于0.05。结论:针对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预防,实施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控制指标可以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有更高的满意度评价,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预防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用于慢阻肺的价值。方法:2021年2月-2022年1月本科接诊慢阻肺病人22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康复护理,而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肺功能。结果:从FEV1和FVC上看,试验组分别是(1.94±0.34)L、(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把2019年1月-2022年1月接收的1500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750例。对比组采取传统护理,研究组采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结果:护理前,两组FEV1、FEV1/FVC、PEF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FEV1、FEV1/FVC、PEF高于对比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促进病情稳定发展。

  • 标签: 康复护理 慢阻肺 呼吸衰竭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检查时控制敏感指标在预防碘对比剂外渗中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限自2021年6月起、至2022年7月,研究对象总数为200,结合病例信息分组,每组例数100,研究组严格控制敏感指标、对照组予常规干预,比对两组检查病人碘对比剂外渗情况。结果:研究组检查时并未出现碘对比剂外漏事件,毒性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4%/10%),CT增强检查时患者心率和血压更平稳,P值<0.05。结论:门诊护理人员严格控制CT增强检查敏感指标,可避免碘对比剂外渗等不良事件的产生,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敏感指标 CT增强检查 碘对比剂外渗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接诊的40例急危重症病患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比组及观测组,均20例)。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观测组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指标。结果 观测组急救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比组,观测组急救费用低于对比组(P

  • 标签: 急危重症 护理质量指标管理 急救指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专科质量指标在绿色通道流程管理中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20例,STEMI患者行PCI 60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质控;将2020年10-12月和2021年1-3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20例,STEMI患者行PCI 60例作为实验组,接受急诊专科质量指标监测管理,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措施落实规范率集束化措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DNT时间护理措施落实率集束化措施和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门球时间护理措施落实率集束化措施监控。结果 实施急诊专科质量指标监测后实验组DNT时间、Dob时间、预检分诊时间、入院到心电图采集时间、入院到心脏标志物结果时间、入院到CT时间等六项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专科质量指标 时间节点 绿色通道 流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无痛胃肠镜诊疗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全程整体护理模式对于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选取100例无痛胃肠镜诊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全程整体护理模式,分析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研究组诊疗期间生命体征的波动幅度相对更小;研究组依从性水平更高;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更低,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

  • 标签: 无痛胃肠镜 全程整体护理模式 临床指标 依从性水平 不良反应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急诊护理干预对肿瘤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气指标、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我院急诊救治的肿瘤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78例,按随机数表法设2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2项血气指标(PaO2与PaCO2)数值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肿瘤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血气指标,减少复发风险,值得推荐。

  • 标签: 肿瘤 急性肺栓塞 急诊护理干预 血气指标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指标评价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以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救治的100名手术室患者开展研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分配患者各为50人。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化的管理方案,观察组开展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的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的评价得分、护理工作中发生失误的比例、各项生命体征表现情况。结果: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操作、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消毒隔离和文书质量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价得分都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存在着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中发生失误的比例为16.00%,显著小于对照组26.00%,存在着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PaO2等各项生命体征的评价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存在着差异性(P<0.05)。结论:将护理质量指标评价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并减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有着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护理质量指标评价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的效果和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时间范围是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这期间共有160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行手术治疗病人,按照研究需要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80例。行常规护理管理的是对照组,观察组则应用护理质量指标评价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还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质量指标评价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且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水平也有正向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质量 综合评价指标 手术室 持续质量改进 应用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为全面评价高脂血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营养干预对临床指标改善的作用。方法:研讨目标将42例随机分组的高脂血合并骨质疏松病人纳入实验。研讨组【营养干预,21例】,空白组【普通治疗,21例】,记录分析营养水平(Alb、TP、Hb)、血脂指标(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运动功能;结果:21例研讨组病人治疗后营养水平、上下肢运动功能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21例空白组病人,且三酰甘油、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21例空白组病人P<0.05。结论:高血脂合并骨质疏松治疗过程中应用营养干预对改善病人运动功能与营养状态,降低血脂,提高骨密度与临床疗效有积极影响,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高脂血合并骨质疏松 运动状态 营养干预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为全面评价高脂血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营养干预对临床指标改善的作用。方法:研讨目标将42例随机分组的高脂血合并骨质疏松病人纳入实验。研讨组【营养干预,21例】,空白组【普通治疗,21例】,记录分析营养水平(Alb、TP、Hb)、血脂指标(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运动功能;结果:21例研讨组病人治疗后营养水平、上下肢运动功能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21例空白组病人,且三酰甘油、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21例空白组病人P<0.05。结论:高血脂合并骨质疏松治疗过程中应用营养干预对改善病人运动功能与营养状态,降低血脂,提高骨密度与临床疗效有积极影响,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高脂血合并骨质疏松 运动状态 营养干预 临床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