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腹部手术后腹壁切口疝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疝修补与开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腹壁切口疝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以开手术治疗,研究组以腹腔镜疝修补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期相关指标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中出血量比较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与开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的特点,可作为腹部手术后腹壁切口疝的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切口疝 腹腔镜 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比较研究腹腔镜下手术与开进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效果进而研究腹腔镜下子宫切除的效果和优势。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本院近几年来所接收到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研究的比较对象并将之随机平均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接受本院的腹腔镜下的微创切除手术,而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则均实施以开腹腔进行全子宫切除的手术。在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进程中的出血量和手术所持续的时间长短,在手术后统计比较患者三种常见并发症发病情况。结果结果表明尽管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但是接受腹腔镜下手术切除全子宫的患者手术的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中的患者;而观察组中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均显著较低且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腹腔镜下的子宫肌瘤手术可以显著地减少手术引发的患者身体损伤,利于患者在手术后的身体恢复和满意度的提升并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风险。

  • 标签: 腹腔镜 切除术 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与开手术两种方法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93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开组(42例)、腔镜组(5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手术资料。结果与开组相比,腔镜组穿孔直径、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更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腔镜组肠梗阻、腹腔感染、切口开裂以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开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腔镜下穿孔修补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穿孔创伤小,出血量和并发症较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消化性溃疡穿孔 开腹手术 胃穿孔修补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3D打印的钛金属填充物,填充骨质缺损处,完成髋关节假体翻修,避免了传统翻修手术的缺陷。方法检查层间隔<2mm的骨盆CT,将Dicom格式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应用德国EOS打印机打印出聚酰胺材质的患者骨盆、髋臼假体和钛金属填充物的试模,应用实物进一步进行测试。应用瑞典ARCOM打印机打印出钛金属填充物。择期实施手术。结果出院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末次随访HHS评分,80-91分,平均86分,其中优2例,良好3例,优良率100%。结论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并且容易获得更好的初始稳定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3D打印钛金属 髋关节假体翻修术 髋臼侧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6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53例),一组为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两组患者手术后Frankel脊髓功能等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与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另外,观察组患者手术后Frankel脊髓功能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中出血量,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同时,该手术方式还能够更好地加快患者恢复脊柱功能,可以继续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方法设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尿流率(AFR)、最大尿流率(MFR)、膀胱尿量(RU)等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G型臂X光机下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4年3月-2017年5月93例98个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在G臂下实行了皮椎体成形手术,男38例,女55例,平均年龄78.3岁(65岁-93岁)。观察术前术后1天VAS评分、每节椎体的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情况.进行满意度和相邻椎是否存在新发骨折的随访。结果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别是6.8±1.8和1.9±0.6,差异有显著性(P<0.05)。93例获得随访,平均18月(2月-38月)。疼痛缓解满意度95%;骨水泥注入量4.5±1.2ml,椎体高度恢复到原高度的80%;5例发生了骨水泥漏,均无灾难性症状。结论G臂下皮椎体成形能有效缓解疼痛,比C臂下手术更有利于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和防止骨水泥的泄露。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型术 G型臂X光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皮椎体成形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体位改进进行探究分析。方法将我院在收治的60例采用皮椎体成形治疗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这60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采用的体位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两组患者的比例为3030。常规组采用手术中常见的托架俯卧体位,而改进组则采用经过改进的过伸体位,对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Cobbs后凸角、椎体后凸角恢复率、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以评估体位改进后皮椎体成形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Cobbs后凸角以及椎体Cobbs后凸角恢复率上,改进组更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的AV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治疗后的AVS评分,改进组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经过CT扫描以及X线检查是否存在并发症,其中,改进组并未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而常规组出现骨水泥渗漏的患者有4例。结论在皮椎体成形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中采用过伸体位对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更佳,且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更少。因而,在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时应该采用过伸体位,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压缩性骨折 手术体位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氨蝶呤(阴道孕囊注射)、清宫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疗效作探讨。方法观察B组30例用MTX+宫腔镜治疗,观察C组30例用B超监测下腔拾卵针阴道孕囊腔内注射MTX+清宫治疗。结果观察C组临床疗效及治疗费用、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均优于观察A、B组,P<0.05;三组患者宫腔血肿及子宫锲形切除修补发生率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接受B超监测下上腔拾卵针阴道孕囊腔内注射MTX+清宫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甲氨蝶呤 清宫术 子宫切口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实施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及对照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实施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全程用时多于对照组,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术后住院等用时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虽手术时间延长,但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 标签: 腹股沟疝 经腹腔腹膜前 腹腔镜疝修补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X线和B超引导微创皮肾镜取石治疗肾结石中的疗效比较。方法收集肾结石患者140例,随机分成X线组和B超组,每组各70例,比较两种引导方式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结果X线组和B超组建立通道时间分别为(29.6±10.3)min和(9.9±6.2)min,术后7d结石残留率分别为31.4%和38.5%,中出血量分别为(42.23±12.51)mL和(80.51±11.34)mL。结论两种引导定位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临床应用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B超引导 X线引导 经皮肾镜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为明确纵膈肿大淋巴结的性质,在CT定位下气管镜针吸活检(CT-TBNA)对纵隔肿大淋巴结诊断研究。方法在胸部CT片定位下,对41例纵隔肿大淋巴结伴或不伴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行气管镜检查及气镜针吸活检(TBNA),观察TBNA标本阳性结果。结果在胸部CT定位下,气管镜检查及联合TBNA的41例患者中,能获得细胞学和/或病理学诊断36例,占87.8%。结论CT-TBNA在纵隔肿大淋巴结患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是诊断纵隔肿大淋巴结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CT定位 气管镜 针吸活检术 纵隔肿大淋巴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皮激光椎间盘减压(PLDD)是公认的较为成熟、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探讨应用PLDD技术与硬膜外阻滞相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之单纯应用PLD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更有优势、效果更显著。方法我院2011年4月—2011年10月应用PLDD技术与硬膜外阻滞相结合治疗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应用疼痛视觉模拟平分系统(VAS)和直腿抬高试验两项指标评价治疗效果,与以往单纯应用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病例进行了对比。结果PLDD技术与硬膜外阻滞相结合治疗组术后VAS评分2.90±0.64,单纯应用PLDD治疗组术后VAS评分4.02±0.89,t检验p<0.01存在统计学差异。PLDD技术与硬膜外阻滞相结合治疗组术后直腿抬高试验匀为阴性,单纯应用PLDD治疗组术后直腿抬高试验仍有35.8%阳性,x2检验p<0.01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PLDD技术与硬膜外阻滞相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确切的治疗手段较之单纯应用PLD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具有优势,效果更显著,对于疼痛的治疗更确切、完善。

  • 标签: PLDD 硬膜外阻滞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51例行经皮椎体成形,作为治疗组;51例采取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Cobb角度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的VAS评分、Cobb角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显著,优于保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前列腺增生治疗中应用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方法的疗效。方法以我院接受的6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组,围绕尿道前列腺电切方法(n=32,对比组)与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方法(n=32,治疗组)应用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比组(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前列腺增生治疗中开展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治疗,能够获取较好的治疗效果,并显著的改善了其生活质量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皮椎体成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筛选9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采用皮椎体成形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患者的降低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达到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皮椎体成形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恢复效率,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导管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疗效探索。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经手术治疗的难治性产科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方式为子宫动脉结扎,观察组手术方式为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阴道出血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观察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能加快止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 标签: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难治性 妇产科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B超引导下胚芽抽吸减胎实验室辅助分析的经验和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中心2013年-2016年IVF助孕的31例多胎妊娠,在孕6-8周时全部采用阴道胚胎抽吸,用PBS液漂洗或稀释抽吸物,在体式显微镜下镜检,以观察到原始胚芽心管搏动或者体节作为减胎成功标志。结果在31个被减胎的孕囊抽吸物中,检到3个心管搏动,27观察到体节,1例只检到多量绒毛。全部减胎手术均一次性减胎成功,其中一例妊娠至12周流产。结论实验室辅助分析,能迅速、准确检出孕囊抽吸物中有无原始胚芽的标志物,为阴道B超引导下直接抽吸胚芽减胎提供直接依据。

  • 标签: 多胎妊娠 胚胎抽吸术 实验室分析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口内镜下肌切开治疗贲门失驰缓症治疗过程中具体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贲门失驰缓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具体的护理措施分为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并发症护理三部分,护理结束后针对患者及其家属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显示80例贲门失驰缓症患者中有7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占比为97.5%,其中有30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占比为37.5%,有4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占比为60.0%;仅有2例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占比为2.5%。这表明,在口内镜下肌切开治疗贲门失驰缓症治疗过程中,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该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于疾病的治疗和维持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贲门失驰缓症 护理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