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处于围术期予以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所收治的处于围术期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40例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该基础之上予以心理干预,观察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着P<0.05的显著差异。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临床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心理干预,能够将焦虑、抑郁的评分显著降低,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老年下肢骨折 围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灵胶囊结合心理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燕化医院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初产妇产后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心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灵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HA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结合心理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痊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心理治疗 乌灵胶囊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抑郁症患者采用抑郁药物和心理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前半年间我院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分组,将接受抗抑郁药物以及心理治疗的30例患者视为试验组,其余30例实施抗抑郁药物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

  • 标签: 药物联合心理治疗 抑郁症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接收在我院内分泌科老年住院病人一共有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对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内分泌老年住院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的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内分泌科 老年住院患者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尘肺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了解72例尘肺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分别测量干预前、干预3月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结果健康教育干预3月后SCL-90总分及9项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3个月后FEV1、FEV1%、FEV1/FVC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改善尘肺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肺功能。

  • 标签: 健康教育 尘肺 心理健康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帕金森合并抑郁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积极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2015年01月开始到2016年10月结束接收的帕金森合并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病患96例,利用投掷子的方式,将96例入选病患随机等分成A组和B组。两组都接受常规护理,A组同时加用积极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干预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比较HAMD评分。结果A组干预之后的HAMD评分为(19.13±3.56)分,明显比B组的(23.71±3.19)分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干预后的MoCA评分为(23.96±1.58)分,明显比B组的(21.62±3.14)分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帕金森合并抑郁认知功能障碍中,积极对患者施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提高心态稳定性。

  • 标签: 积极心理护理干预 认知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判断其疗效。方法根据精神症状的有/无将4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A组,n=20)和非心理干预组(B组,n=20)。再分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Beck抑郁问卷量表(BDI)评估其焦虑、抑郁症状,用健康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其生活质量,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前,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50%,焦虑、抑郁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呈负相关,且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B组(P<0.05)。干预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20%,A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减轻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治疗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心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精神症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用于胃溃疡穿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运用于胃溃疡穿孔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措施,其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缓和护患矛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胃溃疡穿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老年肿瘤疼痛患者口服止痛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模式,进而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依从性的变化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口服止痛药物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对老年肿瘤疼痛患者口服止痛治疗依从性具有提高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肿瘤疼痛 口服止痛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松式和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美容整形手术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美容整形手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加药物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基础上增加放松式和激励式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的VAS得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频次、镇痛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6h、12h、24h的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镇痛药物使用频次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松式和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美容整形手术疼痛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放松式 激励式 心理护理 美容整形 手术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对胆结石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的86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胆结石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胆结石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术后伤口护理中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乳腺癌手术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乳腺癌患者分为C1组(观察组30例)与C2组(对照组30例)。C2组常规护理;C1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乳腺癌手术患者,临床焦虑感、恐惧感以及抑郁感的缓解情况。结果在对两组乳腺癌患者进行护理前,实施SAS评分、VAS评分以及SDS评分,组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P>0.05);完成护理后,在上述三项评分方面,C1组优于C2组乳腺癌患者极为明显(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在对其实施伤口护理的过程中,配合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内心的消极心理,有效凸显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手术 伤口护理 心理状态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心理状态、遵医行为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遵医行为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遵医行为率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输尿管结石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临床遵医行为,降低复发率。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输尿管结石 心理状态 遵医行为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与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200例行冠脉造影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是否发生瓣膜钙化病变将患者分有钙化组(A组)、无钙化组(B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分析两组冠脉造影阳性结果。结果A组患者的年龄较B组患者明显偏大,A组患者糖尿病、高血脂症以及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A组冠脉造影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其对于冠心病的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钙化性心脏瓣膜病 冠心病 高血脂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检验分析,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90例丙肝患者的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结果经过调查后,引起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吸毒混合使用注射器、易造成皮肤创伤的职业、输血造成感染、外科手术引起的感染、内窥镜检查、母婴感染,其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吸毒混合使用注射器和易造成皮肤创伤的职业。结论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而且较为复杂,人们往往对其没有深刻的认识,从而使感染风险加大。不过,丙肝病毒感染是可以防治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其危险因素,从源头上遏制其发生。

  • 标签: 丙肝病毒感染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其临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4-7/2016-7我院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与未发生切口感染者的资料,选取总数为144例,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各72例,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处理。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是否合并有糖尿病或低蛋白血症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部分患者有多重感染情况,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对感染者实施积极处理后皆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时有发生,其危险因素多种多样,找出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对促进患者康复非常重要。

  • 标签: 妇科 腹腔镜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6例心搏骤停患者。对照组实施心肺复苏并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同时运用全方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3.94%比参照组的78.79%要高(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3.03%低于参照组9.09%(P<0.05)。心肺复苏预后影响主要因素为病因、年龄以及心搏骤停至复苏开始时间。结论对心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时,运用护理干预,预后效果理想。但是一定要掌握好心肺复苏的最佳时期,从而提升复苏成功率,同时注重复苏后的护理,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搏骤停 影响因素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索,同时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本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均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心脏病患者,共计符合标准并纳入本研究患者的例数为12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64例。为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患者的死亡原因和患者的猝死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对本研究两组患者的研究和调查当中可以看出,本研究两组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都相对较高,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炎等情况为高危的因素,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患者发病和季节、时间以及患者的年龄存在有明显的关联,比较两组患者的猝死率情况,观察组患者的猝死率行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危险因素对于心脏病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护理干预 可预见性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ICU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期抽取ICU住院的未真菌感染支气管扩张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支气管扩张病程、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等均为支气管扩张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组间数据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扩张患者来说,必须强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其院内感染风险的发生率,促进其自身免疫力的提高,预防肺部真菌感染。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性脑膜炎病患的预后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病患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应用Barthel指数(BI)对病患出院情况进行评定和分组,恢复较佳为BI≥12分,恢复不佳或死亡为<12分,对造成病患恢复不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Logistic对影响病患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80例研究病患里,恢复较好的病患有52例,恢复效果不佳的有28例,其中有5例病患治疗无效死亡,当中3例因呼吸衰竭而亡,因脑疝和多器官衰竭而亡的各1例。当中恢复较佳的病患中肢体偏瘫、脑积水与脑脊液(CSF)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恢复不佳的病患,在CSF氯化物含量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上明显优于恢复不佳的病患,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得出,脑积水以及GCS评分与CSF蛋白含量是导致结核性脑膜炎病患恢复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对80例结核性脑膜炎病患临床资料的分析得出,肢体偏瘫、脑积水、GCS评分以及CSF蛋白含量与CSF氯化物含量同结核性脑膜炎病患恢复不佳有紧密的关联,当中对其预后造成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脑积水以及CSF蛋白含量和GCS评分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预后 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