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三头肌正中切口入用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全部采用肱三头肌正中入双钢板治疗;结果21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半年—1年半.骨折愈合时间18周—42周不等.结论肱三头肌正中入相对安全、显露比较清晰;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双钢板;肱三头肌,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10-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组患者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开展不同入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方法: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入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胫骨骨折患者,入选患者均采取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髌上入,对照组采取髌下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髌上入相比于髌下入具有更高的疗效与安全性,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髓内钉内固定 入路途径 胫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探究改良肱三头肌双窗口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1~2022.1)收录的58例患者进行研究,分组后以尺骨鹰嘴截骨入手术治疗与改良肱三头肌双窗口入治疗,将临床效果(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与肘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72.41%),对比有差异(P

  • 标签: 改良肱三头肌双窗口入路 肱骨远端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入右半肝切除术对肝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7例肝癌患者,时间2019年1月-2021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入右半肝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使用前入右半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的一系列临床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肝门阻断时间短,术后1d肝功能异常程度低,根治率高,无瘤生存时间长,术后1、2年生存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入肝切除术较常规入肝切除能使肝癌患者获益更多,根据医生熟练程度可作为右半肝切除的首选方案。

  • 标签: 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 常规入路右半肝切除术 肝癌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髌上入与髌下入治疗措施进行研究,并分析胫骨骨折患者接受不同入措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58例在我院2019年12月-2022年06月间接受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均分两组进行研究,同时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髓内针髌上入治疗(研究组)以及髓内针髌下入治疗(参照组),并观察接受不同治疗措施后,两组术中各指标(术中辐射量、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各指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例数、膝关节疼痛例数、膝关节 HSS 评分),再利用统计学方法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判定治疗方式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术中辐射量、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例数组间未现明显差异,P>0.05,检验结果无意义;手术时间、膝关节疼痛例数、膝关节 HSS 评分组间以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结论 髓内针髌上入治疗能够帮助胫骨骨折患者缩短治疗时间,可使膝关节 HSS 评分得以优化,同时将术后膝关节疼痛生率降低最低,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临床效果明显,提倡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胫骨骨折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直肌外侧入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80例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髂腹股沟入,观察组则采取腹直肌外侧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直肌外侧入相比于传统入路途径,具有更高的疗效与安全性,可以在髋臼骨折患者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腹直肌外侧入路 髋臼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 后外侧入( PLA) 和直接前方入(DAA) 的安全性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 PLA 行 THA 的患者 25 例( PLA 组) ,再选取同期经 DAA 行 THA 的患者 25例( DAA 组) 。比较 2 组观察患者术后48小时内自主活动率,并做记录。观察两组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具体包括出血、伤口感染以及术后脱位等。结果 2 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并发症低于PLA组。DAA 组术后48小时内自主活动率优于 PLA 组(P<0.05)。结论 与PLA比较,经DAA行THA具有术后48小时内自主活动率高的优点,且并发症较少,短期内对 THA 患者术后恢复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入路 直接前方入路 髋关节功能 术后恢复
  • 简介:目的:分析我科临时心脏起搏病例,探讨如何快速、安全、简便的安置临时起搏器。方法:21例患者10例应用漂浮电极,11例应用普通电极。11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入,其中1例穿刺失败,改经右颈内静脉成功。2例经右颈内静脉入,9例经右股静脉入。结果:21例安置均获成功,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直接带起搏功能进行操作,利用心电监护心电图示波进行定位,在床旁安置临时起搏器,是一项简单而适用的技术,应用普通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通路最快捷,但使用球囊电极经股静脉安置有更高的成功率,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值得在ICU病房推广。

  • 标签: 起博器安置术 床旁临时起搏 漂浮电极 普通电极 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经蝶入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在12例经蝶入垂体腺瘤切除术前,采用CT或MRI无间隙扫描,输入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注册。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实时定位中线结构、蝶窦前壁、鞍底确定入,定位海绵窦、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以防止损伤,术后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12例平均坐标误差(2.13±0.94)mm,靶点定位误差〈2mm。手术时间70~90min,平均85min。12例垂体腺瘤全切9例,次全切除3例。一过性尿量增多2例,脑脊液鼻漏1例。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12例均于术后3~6个月复查头颅增强MRI,1例垂体腺瘤残瘤增大,行γ刀治疗。结论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经蝶入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准确,安全,便捷,手术全切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神经外科导航 垂体腺瘤 经蝶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双切口入手术对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共4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内侧双切口入以及膝关节前外侧入手术。包括32例SchatzkerV型以及13例SchatzkerVI型患者。对患者的感染率、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采用经双切口入手术治疗后,45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感染情况,感染率为11.1%(5/45)。所有患者愈合时间平均(4.8±1.3)个月.治疗效果16例优、25例良、3例一般、1例差,治疗有效率为91.1%(41/45)。结论在对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经双切口入手术能够将膝关节内结构以及胫骨平台双踝骨折端进行充分暴露,同时也为植骨内固定的定位提供了广泛的视野,更好便于医师操作,同时患者经手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良好,能够帮助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经双切口入路手术 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治疗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 对 内外侧手术入改良后在后踝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方法: 对 31 例后踝骨折患者 采用改良的后内外侧入 治疗。结果:对于 本组患者进行 随访 9 到 15 个 月的随访, 所有患者的 骨折部位 平均在 12个月 内 愈合。根据Baid-Jackson评定,优良率 达到 89 .5 %。结论 : 改良的踝关节后内外侧手术入 不仅能充分暴露踝关节骨折部位 ,而且能够 减少手术切口,手术效果明显。

  • 标签: 踩关节 骨折 改良后内侧入路 改良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取漂浮体位或仰卧位,在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下,根据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分型,采用前外侧或前外+后内侧联合入,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优28例,良6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47%(34/38).结论运用胫骨平台三柱分型,采用联合手术入、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联合入;钢板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17-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