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溶联合血栓通治疗分水岭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6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完善相关检查、卧床休息、低流量吸氧、抗血小板聚集、维持电解质平衡、降血糖及护胃等支持对症治疗,且使用纤溶改善脑代谢,而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血栓通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中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为期14天的住院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6%),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X2=4.245,P<0.05),且2组治疗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纤溶联合血栓通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纤溶酶 血栓通 分水岭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突发性耳聋是临床上较为难治的疾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扩血管和营养治疗,但疗效不够稳定。DF-521(东菱克栓)治疗突发性耳聋症的机理,主要在于抑栓,溶栓与促进血液学流变.

  • 标签: 东菱克栓酶突发性耳聋药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灿胃出血患者采用凝血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4例残胃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尾号的奇数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奥美拉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凝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以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残胃出血患者采用凝血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残胃出血 凝血酶 奥美拉唑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肝谱(ALT,AST,R-GT,ALP)在手口足病患儿肝损害时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AST),r-谷氨转肽酶(r-GT)和碱性磷酸(AKP),并同时检测5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手口足病患儿血清ALT,AST及AL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GT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ALT,AST,及ALP明显高于正常同龄儿童,说明手口足病患儿存在肝脏损害,早期检测血清肝谱对手足口病的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手足口病 肝酶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核苷酸测定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96例肝脏疾病的患者及同期进行体检的36例健康患者进行了5`核苷酸的水平的检测,96例肝脏疾病的患者中包括24例肝硬化患者,23例慢性肝炎患者,25例急性肝炎患者,24例肝癌患者,比较各组患者血清中的5`核苷酸的水平及在各组患者中的阳性率。结果肝脏疾病的患者的5`核苷酸的水平及阳性率有明显差异,与健康组相比,呈明显升高趋势,阳性率也高于正常体检组。结论5`核苷酸对于肝脏疾病的鉴别与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肝脏疾病的诊断与鉴别的一项辅助检查指标。

  • 标签: 5`核苷酸酶 肝脏疾病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丙肝抗体(HCV-Ab)假阳性的状况、原因。方法选择沙坪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的68例应用ELISA检测血清HCV-Ab阳性的血清标本,再以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行确证实验,明确ELISA假阳性率,分析影响ELISA检测方法产生假阳性的因素。结果用ELISA检测血清HCV-Ab阳性的68份血清标本中通过RIBA实验法进行检测发现阳性48例,不确定6例,阴性14例,以RIBA检测作为金标准,ELISA检测真阳性率是70.59%(48/68),假阳性率为20.59%(14/68)。结论应用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丙肝抗体仍存在标本假阳性问题,标本内物质干扰、操作不当等多种因素可造成其出现假阳性,检验人员需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做好质控,避免不利因素,以降低假阳性率,同时在条件允许下应对可疑假阳性标本进行RIBA实验确证。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丙肝抗体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尿激肽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18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根据抽检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59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抗血小板凝聚治疗方法进行相应的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人尿激肽原以及生理盐水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观察者患者的总有效率(93.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1.35%),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尿激肽原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降低炎性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尿激肽原酶 急性缺血脑卒中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白带常规、BV唾液酸法在妇产科常规检查中的临床价值。同时观察BV合并霉菌滴虫感染情况。方法对本院妇产科门诊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321例阴道分泌常规检查。通过盐水涂片法查找滴虫,进行革兰染色判断清洁度及检查念珠菌、线索细胞,通过唾液酸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结果清洁度Ⅱ度占31.46%;Ⅲ度占62.62%;Ⅳ度占5.92%;霉菌感染占20.87%;滴虫感染占3.43%;BV唾液酸法检测阳性占27.10%;念珠菌、滴虫和BV阳性混合感染占4.05%。结论白带常规与BV唾液酸法联合检测在妇科常规检查中两者都有其独立的临床价值,能更好的正确诊断、合理用药,规范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白带常规 BV唾液酸酶法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大鼠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CYP450活性研究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肝微粒体CYP450进行介绍,并总结和归纳中药在CYP450活性研究方法的应用。结果CYP450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实验CO吹泡法,化学显色法,体外温孵和体内cocktail探针实验。该方法的应用从中药单体成分逐渐发展到中药提取、中药复方。结论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体外方法对CYP450研究越来越深入,合体内cocktail探针法,提高药物体内代谢清除预测的准确性。

  • 标签: 中药 P450 肝微粒体 温孵 cocktail探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瑞替普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112例AMI病人随机分两组。瑞替普组56例,给予瑞替普20单位,分两次,每次10单位,间隔30分钟静脉推注;尿激酶组56例,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溶栓,30分钟内静点完成,两组均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单位皮下注射,其余治疗也相同。结果瑞替普组与尿激酶组的血管开通率、开通时间分别为85%与63%;(0.76±0.56)小时与(1.420±0.54)小时(P<0.05);CK和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作用轻度出血率在瑞替普组与尿激酶组分别为4%与9%(P<0.05).结论应用瑞替普治疗ST段抬高型AMI的疗效优于尿激酶,且副作用小。

  • 标签: 瑞替普酶 尿激酶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心肌学的改变,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纳入120例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ACI患者,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所有患者均空腹抽取2ml血,检测其血清心肌学及相关生化指标,根据其是否发生心肌学改变分为两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20例ACI患者中有20例患者出现心肌学的改变,发生率为16.7%;心肌升高组患者的血清CK、CK-MB、AST及LDH均较心肌正常组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心肌学改变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HDL-C、LDL-C、TG、TC及HCY均与ACI患者心肌学改变存在一定关系,两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DL-C与心肌学改变呈负相关关系,其余因素未正相关关系;进一步校正相关因素后发现高血压病史、血清LDL-C及HCY是ACI患者心肌学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既往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特别是LDL-C水平升高的ACI患者,其更容易发生心肌学的升高,对该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心肌酶学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法阿莫西林胶囊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曲线进行比较。方法我公司将原研制剂与自制样品分别于4种不同介质(水、0.1M盐酸、pH4.5磷酸盐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进行溶出曲线的对比,同时采用相似因子(f2)值进行溶出曲线的比较,研究比较法阿莫西林胶囊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曲线。结果自制样品与原研制剂液相和紫外的方法定量的结果无明显差异,基本一致,而且不同波长定量结果也一致。在4种不同介质中的f2值均>60,故自制样品与原研制剂溶出曲线相似。结论本公司自制的阿莫西林样品与原研制剂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总体质量较好。

  • 标签: 酶法阿莫西林 溶出曲线 盐酸介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腺苷脱氨(ADA)活性对结核性浆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1月到2012年08月,选择在我院结核性浆膜炎的患者2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其他炎性浆膜炎2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胸腔积液腺苷脱氨的活性。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胸腔积液腺苷脱氨活性为54.1±12.8(U/L);对照组检测胸腔积液腺苷脱氨活性为14.9±4.9(U/L),显著低于研究组治疗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2.824,P<0.01)。结论腺苷脱氨活性检测可以用于结核性浆膜炎的诊断。

  • 标签: 腺苷脱氨酶结核性浆膜炎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为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治疗时联合使用奥美拉唑与凝血的药物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2月58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对2011年11月以前治疗的30例病例给予奥美拉唑,将其归为常用组,对此时期以后治疗的28例病例给予奥美拉唑和凝血,将其归为分析组,比较用药疗效、止血耗时和用药反应。结果常用组的收效占比为86.7%(26/30),有效占比为56.7%(17/30),显效占比30.0%(9/30),分析组的收效占比为96.4%(27/28),有效占比为39.3%(11/28),显效占比57.1%(16/28),分析组用药疗效较常用组高(P<0.05);分析组的止血耗时较常用组短(P<0.05);分析组1例病例(3.6%)出现轻微的肠胃不适,自行缓解。结论在为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治疗时联合使用奥美拉唑与凝血是一种安全疗法,疗效显著无严重用药不适。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奥美拉唑凝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在佝偻病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对2012年1月至12月来我院就诊的163例临床初筛发现夜惊、多汗等症状的0岁~6岁患儿的标本进行检测。分别以BALP≥250U/L和BALP≥300为诊断界限值,与简易诊断进行比较。结果163例中,BALP<200μ/L有3人,占总受检人数1.8%;BALP250~300μ/L19人,占受检人数11.7%;200~250μ/L有141人,占受检人数86.5%,BALP>300μ/L0人。结论提高了诊断质量,有利于佝偻病的早期发现、早期防治,可作为诊断和治疗小儿佝偻病的灵敏指标。

  • 标签: 佝偻病 骨碱性磷酸酶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联免疫试验是目前国内采供血机构筛查四项传染性指标的主要方法,保障其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从试验中断、白板、花板、结果呈负值及非特异性显色五个方面分析了它们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减少这些异常现象的发生,旨在提高ELISA筛查血液传染性指标的准确性,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 标签: ELISA 试验中断 白板 花板 负值 非特异性显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癌胚抗原(CEA)和乳酸脱氢(LDH)对于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速率法对44例已确诊良恶性患者的胸腔积液中的CEA和LDH进行检测。结果恶性组胸腔积液中的CEA和LDH明显高于良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癌胚抗原(CEA)和乳酸脱氢(LDH)的联合测定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 标签: 胸腔积液 癌胚抗原 乳酸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替普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替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凝血与纤溶指标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阿替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早期产后出血时应用血凝与奥曲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武定县医院分娩的早期产后出血患者中给予缩宫素、益母草治疗后仍不能止血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58例,单药治疗组采用血凝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血凝、奥曲肽联合进行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组;止血时间明显早于单药治疗组。结论应用血凝、奥曲肽联合治疗早期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凝酶 奥曲肽 早期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