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保留中心凹内界膜(ILM)剥除手术对于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本次研究中共纳入2019年7月-2020年6月经我院眼科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MF患者35例,35只眼。其中,男性11例,女性24例,且均为单眼。入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6.27±8.37)岁。患者均进行BCVA、频域OCT检查、屈光度、眼轴长度(AL)测量。BCVA检查使用Snelleen视力表,记录时需将其换算为LogMAR视力。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PPV联合黄斑区ILM剥除术组(甲组)以及PPV联合保留中心凹ILM组(乙组),分别为18例18只眼,与17例17只眼。对不同干预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甲组、乙组患眼手术后,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68±0.23、0.63±0.19,且与手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t=6.528/9.249)。手术后,甲组、乙组患眼平均CET为126.24±36.58μm、134.29±25.31μm,且与手术前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t=10.158、8.672)。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手术,能够使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保留中心凹 内界膜剥除手术 黄斑劈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限传统路径正压液体复苏治疗联合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2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并辅以优质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输血量、凝血酶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并辅以优质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凝血酶原时间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创伤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急诊绿色通道 优质护理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着重分析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液体管理的干预效果,并提出施以限制性液体管理为主的综合护理方案,以多项指标判定其方案实施的有效性。方法 本次研究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6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并分析两种不同液体管理方式的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1天后,其累积液体平衡量为正平衡且低于对照组,而在护理3天、一周后,本组累积液体平衡量为负平衡且高于对照组,同时该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预后(GCS评分)等多项指标亦优于对照组,四项数据间达到P<0.05标准。结论 临床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采取以限制性液体管理为主的综合护理方案,对提升患者预后、加快其康复进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项护理管理方案适合大规模推广、采纳。

  • 标签: 以限制性液体管理 综合护理 ICU 重型颅脑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论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54例高度近视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应用于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值得进行应用、推广。

  • 标签: 有晶体眼 人工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度近视伴硬核白内障患者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高度近视伴硬核白内障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组,其均接受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其中对照组同时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实验组则同时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比2组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2组术后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前后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视力≥0.5的几率相比,差异较小(P>0.05);实验组并发症几率(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几率(56.00%),P<0.05。结论高度近视伴硬核白内障患者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视力水平,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 高度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进行治疗,并研究两种方式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病例选取的时间段为2021.9-2023.9,以60例确诊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为分析对象,给予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划分组别后,使60例患者形成各30例对照组、观察组的局面,治疗中分别给予玻璃体切除术以及内界膜剥除术、前者基础上增加内界膜翻转填塞术,由此分析两组人员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BCVA、眼压情况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数据更为理想(P<0.05)。 结论:对于确诊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来说,治疗中给予玻璃体切除及内界膜反转填塞可获取理想效果,两种方式联合应用有助于视力的改善。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内界膜翻转填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应用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效果。方法:甄选对象于医院眼科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合计88例(88眼),甄选时间2021年09月-2022年08月,全部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在此之上按照分组依据:计算机单双数分配法,44例患者数据录入对照组资料库,执行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4例患者数据录入观察组资料库,执行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对比不同干预法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结果:组间参数差距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与球差、RMSh波前像差数值结果更优,P

  • 标签: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球面人工晶状体 高度近视 白内障超声乳化 视觉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索高度近视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视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区厚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方法:拟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拟行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根据眼轴长分为高度近视组(眼轴≥26mm)和对照组(眼轴<26mm)。观察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视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区厚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不同时间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差异不明显,(P>0.05);高度近视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减少较小,与对照组相比,(p<0.05)。对照组术后的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且较高度近视组明显变薄(P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老年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角膜内皮细胞 视神经纤维层 黄斑区厚度变化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索高度近视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视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区厚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方法:拟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拟行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根据眼轴长分为高度近视组(眼轴≥26mm)和对照组(眼轴<26mm)。观察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视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区厚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不同时间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差异不明显,(P>0.05);高度近视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减少较小,与对照组相比,(p<0.05)。对照组术后的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且较高度近视组明显变薄(P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老年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角膜内皮细胞 视神经纤维层 黄斑区厚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