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篇章语法的角度分析《周易大》语气词的功能,认为语气词“也”、“者”、“矣”、“焉”等是一个语用成分,句中的“者也”、“者”、“也”是主位标记,句末的“也”、“者也”、“焉”、“矣”是焦点标记;前者通常表达旧信息,后者表达新信息,二者的功能是不同的。

  • 标签: 《周易大传》 语气词 语用功能 语法
  • 简介: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五柳先生》虽是一篇标有“矿的略读课文,但因为是陶渊明的作品,又是文言文,所以一直颇受一线教师重视。《教师教学用书》“课文说明”部分对文章有这样的解读:“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 标签: 《五柳先生传》 教学价值 解读 关键词 《教师教学用书》 略读课文
  • 简介:《醒世姻缘》和《聊斋俚曲集》是明末清初两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后者为蒲松龄所作,前者作者未定。本文比较两书若干语法特点的差异.指出两书作者不可能相同;同时也反映出明末清初山东方言不同区域的一些语法现象。比较的方面主要有:宾语与补语的位置;助词“可”和“着”;代词“乜”;人称代词;“的”的特殊用法。

  • 标签: 《醒世姻缘传》 《聊斋俚曲集》 语法特点 比较
  • 简介:本文从语义、词性、词序等方面详细考察了《景德灯录》中联合式复音词的构成情况。通过研究发现:《灯录》中联合式复音词内部构成较前代更为复杂多样;同素异序词、与今异序词大量存在;同义类聚体大量涌现;同义副词大量架叠使用;产生了众多新词新义;不少单音词向半自由语素转化。这表明《灯录》所反映的晚唐至宋初汉语词汇复音化程度的加深和水平的提高。

  • 标签: 复音词 同义 《景德传灯录》 半自由语素 复音化 同素异序词
  • 简介:中国古代小说作者特别看重“同中求异,犯中见避”这条写作经验。“犯”是指选材上的同一性,“避”即是写法上的差异性;前者重在体现生活的普遍意义,后者旨在塑造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水浒》中的三起女人命案——宋江诛妇,武松杀嫂,扬雄剐妻,可说是实践这一美学原则的成功范例。

  • 标签: 水浒传 小说作者 扬雄 美学原则 写作经验 成功范例
  • 简介:《修辞学习M999年第6期登载了吴飞先生《“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是比喻吗?》一文,这篇文章指出《史记》和《汉书》中“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句话不是运用了比喻,纠正了几部词典对“群雄逐鹿”、“逐鹿中原”、“鹿死谁手”这几个成语的不恰当解释,征引了杨树达先生的看法,这些都给人以很大的启发。笔者在探索双关的历史演变情况时也曾谈及《史记》和《汉书》中的这句话以及杨树达先生的看法,现在也就这句话谈谈浅见,以求教于吴先生和各位方家。

  • 标签: 比喻 修辞学 词典 《汉书》 双关 成语
  • 简介:禅宗修辞活动的中心原则是"利于开悟",而"趣"与"开悟"不仅不冲突,反而相辅相成,前者对后者的实现往往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禅宗修辞中的趣性原则主要表现为:禅机对接中的幽默风趣;禅者应对中的一种机智理趣;禅师在文字组织上的机巧有趣.

  • 标签: 禅宗 修辞 机趣性 修辞原则
  • 简介:长期以来,理论界大多把陆的《文赋》看成是“一篇独具特色而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艺理论专著”,认为它“比较细致地分析了文学创作的过程,提出了文学理论上很多重要的问题。”有人甚至断言陆的《文赋》“是专为提示文学方法而作”。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理论界开始了对写作理论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古代写作理论的探讨。

  • 标签: 《文赋》 写作理论 理论专著 文学创作 文学理论 《典论·论文》
  • 简介:汉语句式结构框架在其产生之后并非静止不动,除其自身的丰富发展之外,它还向不同的语法结构层面渗透,汉语词、词组、句子在结构关系上所具有的一致性由此产生。本文以能充分显示其中间过渡状态的明末清初年间的白话小说《醒世姻缘:冲的两种基本旬式来加以说明。此种观点与邢福义先生提出的“句管控”“小句中枢”的语法观不谋而合,它从发生学上阐释了“句管控”“小句中枢”何以存在的缘由。对与此有关问题上所存有的模糊认识,本文也试图加以阐明。

  • 标签: 句式发展 层面渗透 醒世姻缘传
  • 简介:中文在计算机上输入,有三类方法。第一类是“字表笔触法”,在键盘地位放一张几千字的字表,用光笔一点就输入一个字。第二类是“编码输入法”,把每个字转换成一个代码,输入代码由计算机自动变成汉字;明码电报的“四码”是一种代码,此外有二百多种编码

  • 标签: 拼音输入法 编码设计 处理系统 输入系统 人工编码 屏幕显示
  • 简介:公元十六至十八世纪有一个中西文化交流互影的历史时期,一方面中国文化在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的欧洲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从万历到乾隆,中国人对於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中西文化出现了双向交流的热络局面。与十九世纪中叶以後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不同的是,後者是比较主动地去了解世界的形势,而明清时期,

  • 标签: 明清时期 中国人 耶稣会传教士 欧洲文明 东传 中西文化交流
  • 简介:一部抄袭篡改他人学术成果的“专著”———揭露《汉语史》“作者”王德、尚庆栓的抄袭行为杨荣祥在书店里突然发现一本济南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的《汉语史》,先看作者,赫然写着“王德、尚庆栓著”。再看后记,一条后记倒是简洁,却含糊其辞:本书历20年,终...

  • 标签: 汉语史 “作者” 学术成果 讲义 《一切经音义》 附加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