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当前,部分大学生道德素质低下主要源于家庭的过分溺爱、学校教育的偏颇、社会教育的缺失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的高校大学生道德培育,一要开设中国文化课程,二要加强教师的人文修养,三要营造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校园环境,四要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 标签: 传统文化 大学生 道德培育
  • 简介: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在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一般,并非“正史”,至多“萌芽”。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具有自己的特征:如果说教育学是“关于教育的言说”,那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是“教育的言说”;如果说教育学是概念性体系,那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是非概念性体系。二者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为此,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应该得到“善待”:一是要摒弃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隐喻性思维视为低级“感性认识”的偏见;二是要将逻辑性思维与隐喻性思维平等相待。

  • 标签: 传统教育思想 教育学 教育基本理论
  • 简介:教育民主作为民主内涵与外延的一个扩展,应该关注本土的背景与传统,唯有如此,才能使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域很好地融合。因此,立足于本土文化来对教育民主进行观照的同时,我国“礼”的文化传统必然会对当今的教育民主有所启示。

  • 标签: “礼” 教育民主 启示
  • 作者: 何静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
  • 机构:〔摘要〕文章解读了《本草纲目》诗中关于爱情、文学、政治这三大主题的文化内涵,并对其作了一定的思考,指出其国人对爱情的两种悲剧选择,文坛过于阴柔,以及政治中庸的害处。
  • 简介:教育部针对接受义务教育之年龄限制提问的一则答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答复同时引发了对传统将《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视作义务教育入学年龄限制之观念的质疑。从规范主义立场出发,通过勾连《宪法》及《义务教育法》之体系性解读,可以得出颠覆传统观念之结论,即《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并非义务教育入学之年龄限制,而是贯穿该法始终的“适龄”原则。然而基于现行立法对“适龄”规定的不明确性,有必要对其进行规范重构,以促成一个原则性与灵活性兼具,公正而富有人文主义关怀的国民义务教育结构。

  • 标签: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法》第11条 受教育权利 适龄
  • 简介: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课标还强调要实现这一理念.就必须“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走进了中学语文课堂。我们这里讲的信息技术就是现代信息技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变革。伴随着这一系列变革,语文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创造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成为文化科学知识的研究者、促进者。

  • 标签: 信息技术环境 语文教师 传统 现代技术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 现代信息技术
  • 简介: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为深入了解中小学生对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本文对客家人相对集中的地域——广东梅州的客家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涵盖信息技术环境下客家文化的传播方式、中小学生对客家文化的了解程度、了解方式以及偏好等。通过调查分析,中小学生在客家文化的传承方面尚有待提高,传播的方式有待改进。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四点建议,以促进中小学生对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传播。

  • 标签: 信息技术环境 客家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传播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补融合既是百年中国的历史选择,也是两者在价值等层面具有深层的契合性,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结果。面对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时代赋予了两者新内涵,特别是在“国学热”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更应理性地审视两者融合的历史脉络,不简单或随意地比附,在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融合 思考
  • 作者: 李因霞,冉启琴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6-16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6期
  • 机构:摘要: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分析了黔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和生存困境,并利用文化变迁理论重点研究了黔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变迁方式。从中得知,在本民族文化不断被汉族和西方文化所“涵化”的背景下,黔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通过“二次创新”和“传播”机制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同时,那些不适应当今社会的传统体育也不可避免地要遭遇“文化遗失”,逐渐消亡。
  • 简介:中国古代教育的主体就是儒学教育,儒家思想与古代教育实施应是相辅相成、协调一致,然而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等各个主要方面,儒家的主张与古代传统教育制度又多有碰撞而难以充分贯彻。儒家教育理念与封建教育制度存在矛盾的原因,体现在人才标准、用人取向、选才的目的和方式以及对教学的导向等方面。儒家推崇道德至上、修身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古代教育服务于选士(即选拔官员后备队伍)及士人学而优则仕的学习动因之间所导致的矛盾,一是表现在处理学与仕、修己与治人的关系上,二是表现在处理德与才、学问与举业的取向上,三是表现在因材施教、启发思维与整齐划一、熟读死记的对立上,四是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变质上。

  • 标签: 儒家 教育理念 古代教育制度 矛盾 理想 现实
  • 简介:音乐的发展历程悠久,发展路径多样,尤其是民族音乐,由于不同地域文化发展背景的不同,其发展更为丰富。就我国而言,由于我国文化进程的久远和民族的多样性,民族音乐发展颇为丰富。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导致我国民族音乐在近代以来的发展十分曲折,对民族音乐的研究也经历了种种波折,甚至一度处于一种与外部隔绝的无奈境地。所幸的是,研究者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凭借自己对传统文化、民族音乐的一腔热忱以及在长期实践中反复考察积累的丰富资料和所得感悟,获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 标签: 民族音乐 音乐发展 传统文化 音乐学 访谈录 教授
  • 简介: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可获取这方面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其次,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智慧与能力;其三,传统文化中崇尚道德修养的精神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四,传统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

  • 标签: 传统文化 大学生 素质教育
  • 简介:在当代,经典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逐渐消失,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潮流日益深入社会和人心,设计走向艺术化、审美化的课题再次凸显。如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审美和吉祥文化,如何放眼世界,让新一代的学生学习设计出具有民族性、世界性的作品,打造真正的中国品牌,是当代设计教育的重心所在。目前,我国对于艺术设计的教学理论提炼比较欠缺,而从事设计教学的教师们也较少关注设计领域,

  • 标签: 环境艺术设计 吉祥文化 传统审美 表现技法 日常生活审美化 大众文化
  • 简介: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高校必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就要厘清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并充分审视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最终明确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

  • 标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代价值 现状审视 实践路径
  • 简介: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发展进程中积淀了许多优秀的文化,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人们劳动过程中智慧的结晶,而且彰显了我国民族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当前阶段我国强调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武术教学必然也是高校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开展武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要将武术精神融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武术道德,从而保证学生的道德素养不断提升,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奠定稳固的基础。中国的武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经了漫长的时间,其在发展进程中不仅呈现出我国的民族特色,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内容。

  • 标签: 中国传统武术 当代大学生 文化论 武术精神 社会发展进程 为文
  • 简介:赫尔巴特主张以伦理学来说明其教育的目的。本文主要以《赫尔巴特文集》为依据,试图进一步探讨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与伦理学思想。包括其研究教育的基本方法,教育学的伦理学基础以及教育性教学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并思考其在当代的意义。

  • 标签: 教育思想史 赫尔巴特 教育学 伦理学 教育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