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编辑主体意识及其对编辑实践的能动的反作用,是编辑主体性的体现。编辑主体意识作为系统,具有层次性特点,对其进行逻辑划分,有利于揭示编辑主体意识的内在结构及其分布规律,有利于丰富和深化对编辑主体理论的认识。

  • 标签: 主体性 编辑主体 主体意识 逻辑划分
  • 简介: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在联邦制和单一制国家有不同的模式.我国现行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在进一步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职责和权限基础上,完善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的宪法和法律规定.

  • 标签: 中央与地方 权限划分 比较与借鉴
  • 简介:当前,我国行政法学界将行政行为划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方法,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也对司法实践产生了很大误导.只有明确行政行为具有的相对性特点,完善相关违法行政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依法行政的价值目标.

  • 标签: 行政行为学理划分 问题 相对性 行政立法
  • 简介:2014年末,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对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通知》明确,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I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 标签: 城市规模 国务院 标准 常住人口 小城市 《通知》
  • 简介:请示是中、下级机关常用的公文文种."请示"是在我国公文种类的演变过程中,从"报告"中演变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文种的."请示"作为独立的文种,在实践中应解决写作规范化问题.

  • 标签: 公文种类 演变 请示 写作
  • 简介:婚姻是人类社会群体交往的根本手段之一,基于不同婚姻规制存在的婚姻圈既受人类交往各种普适性原则的影响,又是社会群体划分的基准。清水江流域苗族因其独特的婚姻观念、婚姻规制以及群体划分的各类标准,而形成自己特有的婚姻圈层。探究清水江苗家婚姻圈与群体划分之关系,不仅是深入了解区域民族的需要,还有利于寻求人类交往途径、掌握社会交往规律。

  • 标签: 清水江苗家 婚姻圈 群体划分
  • 简介:德国民法上的无因行为理论是建立在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相区分的基础上的。其中,负担行为是处分行为的法律原因,无因性理论通过割断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之间的效力关联性,赋予处分行为独立的效力评价体系,以满足维护交易安全的价值诉求。而有因行为中的原因与无因行为中的原因并非同一语境中的概念,两者的内涵各异。由于分类标准的不统一,导致无因行为、有因行为的划分缺乏逻辑前提,应该在肯定“无因行为”理论价值的基础上,抛弃所谓的“有因行为”理论。

  • 标签: 法律行为 无因行为 有因行为 法律原因
  • 简介:编制生态功能区和主体功能区将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实现京津冀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必须统筹规划;京津率先优化开发,大力发展生态人居和高新技术,走高端发展之路;河北省必须大力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争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必须建立健全对张家口、承德各县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 标签: 生态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 京津冀 产业布局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场反右运动在全国展开。但是迄今为止,关于这场运动中右派是如何划分的仍然存在疑惑。虽然在1958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下达过一份《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但这份文件只是一个指导性的原则,无法具体操作。

  • 标签: 桐柏县 “右” 新中国成立初期 档案 反右运动 中共中央
  • 简介:中国各级政府间社会保障财权和事权错位问题十分严重,不利于社保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具有外溢性的地方性社保公共产品的事权和财权划分是最大的难点。公共经济学理论框架下的分析告诉我们。对于此类物品由地方政府供给是最有效的,同时由于其外溢性特徵,需要中央政府承担部分供给成本,财政专项补贴制度是实现具有外溢性地方社保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途径。

  • 标签: 社会保障 财权 事权 外溢性地方性公共产品
  • 简介: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各界在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方面达成共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而这需要首先对金融机构进行划分。科学、合理地对金融机构进行划分,有助于明确监管范围,增强监管的针对性,从而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促进金融系统和经济的稳定。本文基于我国银行业2009--2011年相关数据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划分做了初步探讨。

  • 标签: 金融机构G-SIFIs D-SIFIs划分标准
  • 简介:当前,积极应对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迫切任务。根据我国国情、老龄化的特点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我国老龄化应对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进程分步实施。按照时间节点,我国老龄化社会未来发展按照指标和任务可分为三个阶段:现在到2020年,2020—2035年,2035—2050年。明确阶段性指标和任务是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三个阶段 指标 任务
  • 简介: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 标签: 区域经济 中国 产业结构 经济总量
  • 简介:在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军事法的部门法地位存有争论,这与学者们对军事法的概念、性质和调整对象的不同界定有关。在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权力体系架构中,军事权属于独立的国家权力,作为对军事权进行法律规制,调整武装力量建设领域的军事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军事法,具备独立的部门法属性。无论从广义上还是从狭义上,抑或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界定,军事法都无法为其他法律部门所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应当属于独立的法律部门。

  • 标签: 军事法 军事权 军事社会关系 法律部门
  • 简介:关于五四运动的阶段划分问题,在我国史学界长期广泛地流行着一种说法,即以1919年6月3日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六三”以前为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以北京为中心、以青年学生群众为主体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六三”以后则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阶段。从50年代初以来到近期出版的大量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史、五四运动专史等论著,一般都持这一观点。就是说,这一传统说法已经沿用了40年左右了。

  • 标签: 五四运动 北洋军阀政府 工人阶级 两个阶段 反帝反封建军阀 青年学生
  • 简介:马克思首创了唯物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但马克思世界历史的划分标准是生产方式标准,是以生产力为基准的经济标准。因而,马克思始终未能突破世界历史发展道路的单线论。列宁提出了世界历史划分的政治标准,创立了世界历史发展道路的双线论,但是列宁的这一思想起初并不彻底。而经过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列宁又将世界历史划分的政治标准思想发挥得过犹不及,形成了与马克思世界历史划分的经济标准相互分离的局面。经过新经济政策,列宁晚年通过对俄国革命的总结,最终完成了世界历史划分双项标准的融合.

  • 标签: 马克思 列宁 世界历史 政治标准 经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