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在葛兰西的语境中,文化霸权的源头并非是经济基础,它本身有着一种自治的特征。文化霸权作为一种结构的要素,需要培育自己的有机知识分子进行文化的阵地战。而对于已经包含了经济要素的文化霸权,其首要的目标不是变革经济基础,而是意识形态的重新建构,以此来获得新的统治合法性。在这一意义上,经济基础不再构成基础,而是受文化霸权影响的一个要素,与政治、道德和法律一道共同发挥着作用。

  • 标签: 葛兰西 文化霸权 经济基础
  • 简介:马克思在阐述其理论学说的过程中对文化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马克思认为,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民族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亦凸显了出来。文化安全是资本主义文化扩张下弱势文化维持自尊的自然反应,也是无产阶级对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并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马克思的文化安全思想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基础,以意识形态安全为核心,以国家民族利益安全为实质,以建设先进文化为关键,以构建世界文化为出路。

  • 标签: 文化 世界历史 阶级意识
  • 简介:朱德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个历史时期。在漫长的岁月里,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后,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不仅在军事领域,而且在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有着许多创新和辉煌的建树,特别是他关于思想政治建设和放眼世界的文化观,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朱德 思想政治建设 放眼世界 文化观
  • 简介:在迅猛发展的现代化过程中,现代性焦虑成为现代人普遍常见的心理状态,并因此使许多人常常陷入自我认同危机之中。这导致了现代人有一种强烈的返乡归家的精神需要,怀旧、返乡和回归自然已经成为当下的普遍性情绪。在这种语境下,作为地方性经验的民歌,由于它的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音乐特色,也由于它与传统过去、故乡、土地和大自然的联系,具有了一种强大独特的缓解现代性焦虑的文化功能。本文以陕北民歌为例,探讨了这一文化现象。

  • 标签: 陕北民歌 现代性焦虑 认同
  • 简介:托尼·本尼特的文化研究对英国"文化研究"的理论传统既有呼应又有超越,他的文化研究更加注重工人阶级的经验性、文化的治理性以及实效性,其文化研究的理论范式超越了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传统,体现了一种特殊的政治性。托尼·本尼特的文化研究对文学的意识形态、文学的历史性、文化研究的政府性与治理性等具有不俗的理论见识,对威廉斯、伊格尔顿、阿尔都塞等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的批判与超越的尝试也非常明显,他的文化理论与实践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观念的同时,对中国当代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

  • 标签: 托尼·本尼特 文化研究 文化治理 文化霸权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普及教育,提高教育素质和全社会的教育水平。还进一步阐明,要努力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可见在繁荣和刨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中,最重要的两条途径就是教育和大众传媒。因此,正确领会这两条途径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标签: 前进方向 七一讲话 江泽民同志 途径 先进文化 坚持
  • 简介:当代中国,文化多样化呈现出主流文化、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基本态势。文化多样化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既面对不可忽视的挑战,也面临许多难得的机遇。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应当从民生保障改善、新闻媒体宣传、传统文化熏陶、大众自觉践行等方面着手,并建立相关的机制体制,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常态化、制度化。

  • 标签: 文化 文化多样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众化
  • 简介: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不例外,面对科技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的文化需要,如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文化、扩大文化开放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站在时代前列,庄严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创造性地提出利用、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化的思想。

  • 标签: 资本主义文化 邓小平 生产规律 经营方式 管理方法 创新精神
  • 简介:加强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和实践对工科大学教育提出的新课题,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党政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施以积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这里仅就学校教育过程中如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出一些实施建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

  • 标签: 工科大学生 文化素质教育 教育实施 教学计划 全面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 简介:<正>东西是什么?是一支笔、一件衣服,还是一头大象?是否可以在谈论东西时不用点明我们所指之物的种类?在日常交谈中,我们用手指着一样东西,就是那个,在那儿(手势),或者,我们使用"东西"这个词来替代已经有名称之物(指代),因此,该

  • 标签: 本雅明 商品拜物教 马克思主义理论 海德格尔 意识形态 神秘性
  • 简介: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囿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长期停留于经典原著阐释与理解史,因此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新研究范式是我国学术界应加以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作为一种现代哲学范式,文化哲学主张以生活世界即文化世界为基地,且承认意义是由使用语言的社会实践所生成的,同时,它对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和现代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自身发展进程中与具体的社会历史运动、思想运动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因而成为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路径之一。

  • 标签: 文化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研究范式
  • 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标志着当代中国对于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的高度自觉。习近平关于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阐释,对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决定当代中国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基本关系。

  • 标签: 当代中国 文化软实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践行
  • 简介:中西方在文化、现代性方面有着诸多共同点,但中西方的政治哲学存在着明显不同,西方自由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政治逻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加强有关中西方权利思想的语境问题的理论思考,有助于对中西方政治生活与政治方式的精确理解,从而促进思想交流,缩小分歧。

  • 标签: 认识论大革命 西方自由主义 中国文化 政治逻辑 语境问题
  • 简介:纵观人类思想的发展历程,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其他任何思想体系都无法比拟的强大生命力。时值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我们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就是返本开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以此筑牢我国治国理政、实现民族复兴梦的共同思想基础和价值共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正>一、当代中国的国情定位和文化身份当代中国是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因素的并存共生、多元发展。其中最基本、最主导、最大量的存在形式是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过渡与生成。要具体地有区别地应对当代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不同的文化结构和文化状态。只看到前现代因素,只看到现代因素,或只看到后现代因素,而没有集中关注主要问题的主导方面,甚至忽视当代中国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过渡和生成这个基本事实,可能会造成文化

  • 标签: 文化中心 前现代 现代因素 中国当代文化 中国社会历史 后现代
  • 简介:中国共产党早期思想家、理论家和青年运动领袖恽代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影响,在探索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民主革命和社会发展道路过程中,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甄别;在同反动势力和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斗争中,既坚持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同时又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社会文化改造的主张。重温恽代英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恽代英 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
  • 简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它提供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动力与理论支持,它明确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思路与方法,它决定了廉政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它规定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廉政文化建设 根本指针
  • 简介:经济不发达国家如何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真正跨越“卡夫丁峡谷”,是关乎社会主义前途与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邓小平与列宁关于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比较,揭示现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以期能够刻画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轨迹。

  • 标签: 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 和谐文化
  • 简介:任何一个政党,都是秉承一定的价值理念而聚集成的政治组织,因此,政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1956年,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第一次提出并使用"政治文化"的概念,为研究政党文化提供了学术支撑。政党文化研究是20世纪下半叶逐步兴起的一种崭新研究范式,伴随着政治学理论的发展和政党政治的实践演进而不断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 标签: 政党文化 文化研究 中国共产党 综述 政治学理论 政治组织
  • 简介:唐君毅的文学文化观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一个重要斩获,在中国当下及未来的文学理论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价值。他不仅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和宗教学等各学科方向造诣很高,而且对文学也有专精的研究。唐君毅的文学文化观较之一般的文学理论,在遵循中国文化提出独特的文学文化逻辑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迄今为止,对这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重视。文章着重梳理并发掘唐君毅的文学思想,揭示其隐含在文学文化观里面的系统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理论创设。同时,就唐君毅独具个性的学术探讨,阐释其文学文化观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从中西比较视野融摄古今文学理论精髓,将文学文化逻辑模型应用于对文学本性、文学创作过程、文学结构与机制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切合于中国文学实际的理论创说。

  • 标签: 唐君毅 文学 文化 生命情志 价值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