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无创、无害,一次扫描能够提供心脏结构、功能和组织学信息。心肌炎的病理学变化如充血、水肿、坏死和纤维化均能通过相应的磁共振多参数扫描模式再现,CMR这种拟病理特征可以免去对患者进行心肌穿刺活检或尸检。自路易斯湖磁共振诊断标准白皮书颁布以来,越来越多的国际主流研究将CMR单独或与心内膜心肌活检并列作为心肌炎患者的诊断标准,更多的研究显示CMR组织学特征在心肌炎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心肌炎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国内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初诊前列腺癌患者中转移性前列腺癌占较大比例,确定转移负荷对于前列腺癌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测预后至关重要。全身磁共振成像(whole-bod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WB-MRI)可对前列腺癌转移负荷进行精准评估和疗效评价。相比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WB-MRI具有价格低廉、无创、无辐射、无需对比剂等优点。作者主要综述WB-MRI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现状,为WB-MRI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全身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 快速成像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左室舒张功能障碍(diastolic dysfunction,DD)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舒张功能的评估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诊断十分重要。舒张功能的主要评估方法包括心脏微导管术、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等,其中,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的整体和局部功能定量、血流动力学分析等方法在舒张功能评估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就心脏磁共振左室舒张功能评估的主要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脏磁共振成像 舒张功能障碍 保留射血分数性心衰 应变评估 血流动力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2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超声和MRI检查。并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MRI及超声联合MRI检查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检查检测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度为69.51%,灵敏度为64.10%,特异度为74.42%;MRI检测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度为82.93%,灵敏度为79.49%,特异度为86.05%;超声联合MRI检测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度为96.34%,灵敏度为94.87%,特异度为97.67%。乳腺浸润性癌、恶性肿瘤总计以及良性肿瘤总计的超声、MRI、超声联合MRI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肿瘤类型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超声检查、MRI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灶长径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超声联合MRI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病灶长径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MRI检查应用于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可全方位显示乳腺肿块的形态以及内部结构,其诊断效能高于单一诊断。

  • 标签: 超声 磁共振成像 乳腺肿块 良恶性 诊断效能
  • 作者: 刘茜 杨志刚 李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医学影像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心肌梗死是缺血性心肌病中最严重的类型,症状较典型,故诊断本病并不困难。准确评估患者梗死心肌的范围,以及区别可逆性和不可逆性心肌损伤,对临床进行危险分层及确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心脏磁共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心脏疾病特别是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新的磁共振成像方法的开发和应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笔者对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 缺血性心脏病 危险分层
  •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建立诊断模型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脑功能障碍辅助诊断的科研与临床之中。本文就目前应用于脑功能障碍相关疾病MRI常见的五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综述,即线性回归模型、K-最近邻、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深度学习。主要内容包括它们的基本原理、现阶段的应用、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相关研究应朝着脑影像特征的挖掘、标准化数据库的建立、多模态MRI的数据整合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联合应用方向继续努力。

  • 标签: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脑功能障碍 神经影像学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对17例复杂肛瘘病例术前采用磁共振3D重建技术,通过3D图像直观而又精确地呈现肛周的解剖关系,指导术中对病灶的全面探查,从而对每例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增加手术成功率以及减少复发和手术损伤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对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行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的年龄为42~80岁;原发灶包括乳腺癌2例、肺癌2例、结肠癌1例。术前均经多学科评估。术后评价标准包括肿瘤消融率、1个月后的病灶消融状态;临床随访结果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影像学随访观察肿瘤的进展情况。结果5例脑转瘤患者中,3例单发病灶采用单激光套管消融治疗,1例双发病灶同期分别采用单激光套管消融治疗,1例单发病灶采用双激光套管消融治疗。6个消融病灶的术前肿瘤体积为746.0~11 732.3 mm3。激光发射时长为221~1 552 s,消融时长为602~4 444 s。实际消融体积为2 092.8~8 000.0 mm3。术后头颅MRI复查显示,肿瘤消融率为68.2%~100.0%。1例患者术后肢体肌力进一步下降,余4例患者无新增并发症;5例患者的KPS为60~90分。激光消融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长为3~7 d。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个月,MRI复查显示4例肿瘤无进展,1例残余病灶稳定。结论初步结果提示,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对单发、散发脑转移瘤的治疗安全、有效,为高龄、肿瘤位置深在或不能耐受常规手术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脑肿瘤 脑转移 磁共振成像 激光间质热疗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对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行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的年龄为42~80岁;原发灶包括乳腺癌2例、肺癌2例、结肠癌1例。术前均经多学科评估。术后评价标准包括肿瘤消融率、1个月后的病灶消融状态;临床随访结果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影像学随访观察肿瘤的进展情况。结果5例脑转瘤患者中,3例单发病灶采用单激光套管消融治疗,1例双发病灶同期分别采用单激光套管消融治疗,1例单发病灶采用双激光套管消融治疗。6个消融病灶的术前肿瘤体积为746.0~11 732.3 mm3。激光发射时长为221~1 552 s,消融时长为602~4 444 s。实际消融体积为2 092.8~8 000.0 mm3。术后头颅MRI复查显示,肿瘤消融率为68.2%~100.0%。1例患者术后肢体肌力进一步下降,余4例患者无新增并发症;5例患者的KPS为60~90分。激光消融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长为3~7 d。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个月,MRI复查显示4例肿瘤无进展,1例残余病灶稳定。结论初步结果提示,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对单发、散发脑转移瘤的治疗安全、有效,为高龄、肿瘤位置深在或不能耐受常规手术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脑肿瘤 脑转移 磁共振成像 激光间质热疗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在MRI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实施临床与影像护理联合进行干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接收的行磁共振检查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检查流程,研究组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采取临床和影像护理联合进行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96.0%>80.0%),x2=6.061,p

  • 标签: 磁共振检查 脑卒中 临床护理 影像护理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脏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并对人体危害极大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存在着复杂的代谢紊乱,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和延缓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肾功能损害。目前诊断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金标准是肾脏病理穿刺活检,但因其为有创检查,难以作为常规性检查方式。近年磁共振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辅助临床治疗方面拥有诸多进展及优势,笔者就其作一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糖尿病肾脏疾病 脂肪分数 血流灌注 弹性硬度 水分子扩散 血氧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 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者为判定对象,探究磁共振诊断作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1至2020.12时段我院接收的5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者为对象,对研究选取病例均予以CT诊断、磁共振诊断,探究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对诊断检查的影像特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诊断结果统计,CT检查、磁共振检查阳性率分别是82.14%、96.43%,前者低于后者(P<0.05)。经磁共振检查后,患者的病灶信号在T1加权像中显示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中,病灶位置在胰腺尾部,且信号显示为混杂高信号或环形高信号;T1抑脂序列的强化情况显示为不均匀状态。结论 在诊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磁共振检查的实施能取得较好诊断有效率,可在影像中清晰显示病灶特征,把患者病情有效反映出来,为后期治疗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磁共振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断检查
  • 简介:摘要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被认为是正常老龄化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以及其他类型痴呆的中间状态。给予MCI患者积极的干预治疗,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并减缓MCI向AD的转变。因此,寻找MCI诊断和进展监测的敏感影像标记物是非常必要的。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能够通过描述脑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来检测微观结构的变化,可以为MCI的病理机制研究和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重要的信息。近年来,新型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MCI的研究提供了额外的价值。作者对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自由水扩散磁共振成像(free-water 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W diffusion MRI)、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技术在MCI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肝癌诊断中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50例CT/超声检查结果阳性征象患者临床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并比较CT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诊断效能,观察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诊断的小肝癌分类情况。结果: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的阳性预测值96.55%,阴性预测值90.48%,灵敏度93.33%,特异度95.00%,准确度94.00%,灵敏度、准确度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经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准确检出的28例研究对象中,46.43%为速升速降型,35.71%为缓升速降型,10.71%速升缓降型,7.14%为缓升缓降型,以分别以动脉供血、动脉门脉供血、门脉供血、供血较少为主要表现。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对小肝癌诊断具有较好灵敏度、准确度,可有效判断小肝癌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 小肝癌 临床诊断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并发症,肝硬化是引起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如果门静脉血液不可以通过肝脏顺利的回流到腔静脉,就会导致门静脉压力的增高。因此,需要对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方式进行分析,改善消化道出血等情况,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CT 磁共振成像检查 进展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联合磁共振在女性尿道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会阴超声观察127例女性在静息状态及Valsava动作下尿道及尿道周围组织,对非正常尿道及其周围超声表现者加做磁共振,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超声联合磁共振可清晰显示女性尿道及其周围病变。结论:经会阴超声及磁共振均可对女性尿道及病变进行准确的诊断,但两种方法联合可减少漏诊的发生。

  • 标签: 磁共振 超声 尿道疾病 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使用磁共振检查联合影像技术配合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2018年2月-2020年2月前来我院进行磁共振检查的38例脑卒中患者列为实验人员,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各组成员均为19例。常规组患者使用磁共振检查和常规指导配合,实验组使用磁共振检查和影像技术临床配合,将两组患者检查情况(磁共振检查满意率、临床指导满意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和常规组相比,实验组磁共振检查满意率更高,临床指导满意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脑卒中 磁共振检查 影像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检查在脑室扩张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近一年内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并确诊为脑室扩张胎儿的中晚期妊娠产妇32例,并对其进行磁共振检查。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像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磁共振检查患者SAS,SD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脑卒中患者,均行磁共振检查,并以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观察组(影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纳入统计学分析,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平均SAS,SD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磁共振检查患者中应用影像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磁共振 影像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