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持续监测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开颅血肿清除术病人42例的临床资料、护理方法以及护理结果。结果42例病人均给予标准护理,包括准确且及时地测定数值、管道护理、预防增加、预防相关并发症等;平均监测天数为6.3d,均存在一定升高,经针对性干预后,41例恢复良好,1例脑组织急性膨出,脑干功能衰竭死亡。结论神经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给予持续监测能及时观察病情变化,能指导并调整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病人康复提供助力。

  • 标签: 神经外科 开颅血肿清除术 续颅内压监测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脑室型探头在双额叶脑挫伤患者中的监测及后续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及解放军第101医院神经外科的85例双额叶脑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以脑室型探头为导向的治疗方案与传统治疗方案的差别。结果根据伤后6个月GOS预后评分判断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治疗组比较,导向组保守治疗率明显提高(P<0.05),去骨瓣比例明显下降,双侧开颅比例明显下降,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室型探头置入后以为导向的治疗方案可使双额叶脑挫伤患者获益并降低并发症、最大限度控制损伤、降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双额叶脑挫伤 颅内压 目标导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开颅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行重症监测,根据患者病情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术后予持续监测,根据监测情况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与剂量、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剂量、ICU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持续监测,可连续、准确反映动态变化,及时发现继发性病变,规范脱水药物的使用,降低其重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外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在中重颅脑损伤治疗过程中的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监护的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本组24例完全痊愈,有22例轻残,有12例中残,有2例重残,未出现植物生存或死亡病例。结论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监测有助于医务人员及时正确掌握病情变化情况,从而及时相应的治疗措施,甚至可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 标签: 颅内压 中重颅脑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监测。结果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监测72~168h,ICP<15mmHg1例,及15~20mmHg9例均预后良好;ICP20~40mmHg中30例预后良好,6例不良,2例死亡;ICP>40mmHg中,2例预后不良,2例死亡。存活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CVP、HR、CO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下降,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者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有所下降,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持续监测,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提高疗效,估计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出血中实施监护仪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6月我院接诊的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监护仪救治,同时结合其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中,大部分在监测和护理期间病情稳定,1例(4.0%)死亡,另外无1例患者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为脑出血患者实施监护仪救治及相应护理,监测期间注意做好相关流程操作,加强对波形的识别,能够提高对患者病情的监测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建议临床普及。

  • 标签: 颅内压监护仪 脑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探析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颅脑外伤开颅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采用监测,分析术后采用监测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有13例患者进行第二次开颅手术;60例患者当中正常15例,轻度升高18例,中度升高11例;重度升高16例;患者半年后治疗效果情况分析,结果表示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后给予监测能够有效、快速的知道患者变化情况,并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颅脑外伤术后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蛛网膜囊肿(IAC)37例的疗效,探讨手术治疗1AC时正常灌注突破(NPPB)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24例行囊肿壁切除及脑池交通术,3例行囊肿切除术,10例行神经镜下造瘘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7月,34例症状或体征有小同程度改善,2例无明显改善,1例死亡。2例发生NPPB(1例治愈,1例死亡),头颅CT或MRI提示囊肿较大,占位效应明显,有小脑幕上抬或颅骨变形、受压征象。镜手术病例中未发生NPPB。结论显微手术疗效确切,是大多数IAC的首选治疗方法;如预计发生NPPB可能性较高,可行神经镜下造瘘术;头颅CT或MRI可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大剂量脱水、激素治疗对NPPB有效。

  • 标签: 蛛网膜囊肿 手术 正常灌注压突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全面的检查以及积极的进行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并采用动态监测设备动态监测患者的变化,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脱水药物的使用。将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58例患者,出现6例死亡,占10.34%;术后半年随访,良好32例,占55.17%;轻度残疾13例,占2.41%;重度残疾7例,占12.07%。结论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监测中的应用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及时适宜的脱水药物的使用,使临床的治疗更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引流管行(ICP)监测对颅脑损伤疾病治疗的应用价值与护理。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入住ICU的因颅脑损伤已行引流术的患者,在常规监护、治疗基础上,在引流管外侧端接三通管,行ICP监测。对ICP〉2.0kPa者予加强脱水,ICP〈0.5kPa者提高引流袋水平,减少脱水剂用量及使用时间。结果共53例患者行ICP监测,死亡6例,死亡率11.32%;较同期未行ICP监测病例死亡率26.53%明显下降。监测结果及表现图谱与病程发展相符。结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经引流管行ICP监测操作简便,达到ICP监测技术要求,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压 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挫裂伤治疗中应用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课题需求选择100例患者,均经过进展性脑挫裂伤的确诊,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监测,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降药物使用时间、入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颅内压 监测 颅脑损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颅脑损伤疾病治疗中选择监护和尼莫同的具体疗效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颅脑损伤病人8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所选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病人接受临床常规治疗,一共4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接受监护和尼莫同治疗,一共4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接受监护以及尼莫同进行治疗的研究组颅脑损伤病人的整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对于颅脑损伤病人提供监护,能够及时反映病人的变化情况,帮助准确判断病情并且对治疗方案进行适时的指导,尼莫同能够对病人神经细胞受损之后的钙超载进行抑制,缓解脑水肿现象,进一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护 尼莫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治疗中使用持续监测的效果。方法:分别将2020年3月到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HICH患者作作为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各45例,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持续监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活质量(ADL)评分的变化情况、第1d、第5d、第7d、第10d的甘露醇使用量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ADL评分明显提升,且试验组拥有更高的降低与提升水平,同时试验组的第1d、第5d、第7d、第10d的甘露醇使用量明显较少,两组比较具有十分显著差异(P

  • 标签: 持续颅内压监测 高血压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治疗中使用持续监测的效果。方法:分别将2020年3月到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HICH患者作作为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各45例,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持续监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活质量(ADL)评分的变化情况、第1d、第5d、第7d、第10d的甘露醇使用量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ADL评分明显提升,且试验组拥有更高的降低与提升水平,同时试验组的第1d、第5d、第7d、第10d的甘露醇使用量明显较少,两组比较具有十分显著差异(P

  • 标签: 持续颅内压监测 高血压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监测系统在重症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从我院随机抽取7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其入院时间均处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之间,采取了入院顺序编号法进行分组,1~35号属于监测组,36~70号属于常规组,分别实施“强生(美国Codman)”监测系统监测与常规监测。观察患者在术前与术后三天与七天的、GCS评分、预后状况,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状况与在术后半年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术后三天、七天,常规组明显比监测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颅内压监测系统 重症颅脑损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监护与尼莫同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本院所收治的所有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结合组两组,平均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单纯颅脑监护进行治疗,联合组实施颅脑监护结合尼莫同进行治疗,分别对比两组间6个月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临床疗效。结果:实施颅脑监护结合尼莫同进行治疗的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实施单纯颅脑监护进行治疗的对照组,P

  • 标签: 颅内压监护 尼莫同 颅脑损伤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