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硬膜外联合麻醉对产妇血糖水平及皮质醇水平以及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246例,分为三组(麻醉方式不同),一组为硬膜外(EA)组、一组为(SA)组、一组为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比较三组麻醉前、胎儿娩出、术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血糖、皮质醇水平。结果 三组产妇在胎儿娩出时HR均加快,但是EA组加快幅度比SA组、CSEA组大(P<0.05),三组产妇在胎儿娩出时MAP均下降,但是SA组下降幅度比CSEA组大(P<0.05);三组产妇在胎儿娩出时、术后血糖、皮质醇水平与麻醉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EA组皮质醇水平高于CSEA组(P<0.05)。结论 产妇生产中,硬膜外联合麻醉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产妇 血糖 皮质醇 循环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两种麻醉方式对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与不良反应的影响差异。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1月来我院行骨科下肢手术的54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麻醉情况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插管全麻,研究组予以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应激指标及术后24h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术中各项应激指标较对照组均更加平稳(P<0.05),两组应激反应差异显著;研究组术后24h不良反应发生率7.41%,对照组术后24h不良反应发生率29.63%,两组受麻醉影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用药小、阻滞可靠的优势,应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效果确切,可减少患者应激反应,术后不良反应小,建议临床普及。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全麻 下肢手术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80例,按照数字盲选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麻醉方式:两组均进行-硬膜外麻醉麻醉用药:对照组:罗哌卡因,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82.50%(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可提高行剖宫产术中患者的-硬膜外麻醉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腰麻-硬膜外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5~2023.5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2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全身麻醉,研究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苏醒时间、VAS评分。结果:苏醒时间:研究组更短(P<0.05),VAS评分:研究组更低(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加快患者术后苏醒,并降低VAS评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6号针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采用26号针,对照组采用硬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疼痛程度、运动阻滞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VAS评分以及Apgar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腰背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低血压、恶心呕吐以及穿刺部位红肿等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6号针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基本一致,但26号针在降低术后腰背痛上更具优势。

  • 标签: 26号针腰麻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剖宫产手术患者使用 26 号针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10 月收治的 110 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 55 例产妇。观察组产妇采用 26 号针,对照组产妇采用硬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疼痛程度、运动阻滞情况、新生儿 Apgar 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 VAS 评分以及 Apgar 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Bromage 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术后腰背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术后低血压、恶心呕吐以及穿刺部位红肿等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26 号针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取得的麻醉效果基本一致,但 26 号针在降低术后腰背痛上具有更好的优势。

  • 标签: 26号针腰麻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手术患者使用26号针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7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5例产妇。观察组产妇采用26号针,对照组产妇采用硬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疼痛程度、运动阻滞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VAS评分以及Apgar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romage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腰背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低血压、恶心呕吐以及穿刺部位红肿等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6号针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取得的麻醉效果基本一致,但26号针在降低术后腰背痛上具有更好的优势。

  • 标签: 26号针腰麻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硬联合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0例无痛分娩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研究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硬联合阻滞麻醉,对比两组VAS评分、新生儿 Apgar 评分,时间指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 Apgar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2.86%,低于对照组17.14%(P<0.05)。结论:无痛分娩中使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硬联合阻滞麻醉镇痛效果良好,改善患者不良妊娠,值得推广。

  • 标签: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无痛分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以自愿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产妇500例为镇痛组,同期未要求镇痛的500例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产痛、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镇痛效果好,增加了催产素的使用,可缩短第一产程,对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及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 标签: 分娩镇痛 分娩方式 产程 产后出血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和单纯全麻于上腹部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64例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32例,治疗组行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照组行单纯全麻,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麻醉药用量,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满意率、出现疼痛时间、麻醉药用量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所需的麻醉药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缩短,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好,麻醉效果整体显著优于单纯全麻,上腹部外科手术麻醉科广泛应用。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麻醉 上腹部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分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自然分娩62例,经单盲随机法分组。对照组31例,不给予镇痛;余31例入组实验组,给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分娩配合度评分高,产痛程度轻,第一产程和总产程较短,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组间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新生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硬膜外阻滞镇痛麻醉对提高产妇分娩配合度、减轻产痛有积极意义,产程明显缩短,值得推广。

  • 标签: 分娩 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镇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分娩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3月在我院行自然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将200例产妇分为麻醉组和常规组,麻醉组100例给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常规组100例采用常规分娩,不采用任何镇痛方法,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出血量、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麻醉组100例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组100例产妇阴道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平均出血量、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模式有助于缩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降低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 标签: 无痛分娩 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 产程进展 阴道助产 中转剖宫产 不良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产妇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采用常规自然分娩的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以及产妇配合程度,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配合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不良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显著减轻无痛分娩产妇的疼痛感觉,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的配合程度,对新生儿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硬膜外神经阻滞 分娩 疼痛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分娩产妇进行研究,选取60例无痛分娩产妇进行对比,按照常规分娩以及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产程时间和分娩出血量以及镇痛效果。结果:在产程和出血量分析中,明显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同时在镇痛效果上观察组得到提高,对比结果有差异(P<0.05)。结论:在分娩患者中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措施,可将其疼痛进行减轻,缩短患者产程的同时,减少患者出血量,值得临床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 无痛分娩 产程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400例硬联合麻醉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术后镇痛术毕硬膜外腔给予一定的负荷量的镇痛效果。方法对主动要求术后镇痛的患者400例作为临床观察,其中200例患者术毕硬膜外腔给予负荷量A组,接镇痛泵;另200例术毕硬膜外腔不给予负荷量B组,接镇痛泵。负荷量10ml,药品成份为(吗啡2ml+氟哌利哆0.5ml+0.75%布比卡因1ml+生理盐水7ml),镇痛泵的药品成份(吗啡3ml+氟哌利哆0.5ml+0.75%布比卡因13.5ml+生理盐水82ml),400例患者的镇痛泵药品成份相同,术毕患者给予负荷量遵循硬膜外腔给药的原则。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两点法硬膜外麻醉硬联合麻醉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3月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02例,将其按住院病例编号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两点法硬膜外麻醉,将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术中患者牵拉反应发生率及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相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相比较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两点法硬膜外麻醉方式应用于妇科手术治疗中,其镇痛充分,术中能够保持完善肌松状态,对提高麻醉效果及减少或避免患者术中牵拉反应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两点法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妇科手术患者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CEA)和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40例需要进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CSEA组和CEA组,每组120例,在手术过程中分别采用对应的麻醉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及术中产妇、术后新生儿情况。结果在麻醉起效时间的比较上,CSEA组患者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患者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手术,采用硬联合麻醉(CSEA)麻醉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少,新生儿健康状况稳定,但在实际时,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选择。

  • 标签: 麻醉 剖宫产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