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苏州地区早期佝偻病及佝偻病患儿全血多元素的缺乏情况,为临床诊断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确诊的佝偻病(含早期)患儿150例设为病例组,并随机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婴幼儿15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比较2组儿童全血样本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以分析佝偻病患儿全血多元素缺乏情况。结果佝偻病患儿钙(1.75±0.12)、锌(89.72±18.17)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钙1.90±0.09,锌95.39±21.16)(P<0.05),镁、铜、铁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均存在缺铁现象,各占16.7%、19.3%。结论钙、锌含量的检测对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有参考意义,但确诊仍需结合临床;苏州地区部分儿童存在铁缺乏,应及时补充。

  • 标签: 佝偻病 微量元素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提高血液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液样本200份作为研究样本,分别在30min、8h、16h和24h不同时间进行12项生化项目检测。统计、分析不同时间测得的生化结果结果通过将200份血液样本分别放置30min、8h、16h以及24h后,进行12项生化项目的检测,随着放置时间增加样本血液中的GLU、ALT、AST、ALP、TG含量减少,且放置时间越长,减少越明显,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样本血液中的LDH、K、TP、ALB、CHO、GGT、CK含量增多,且放置时间越长,增加越明显。结论血液标本的存放时间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要合理安排检测各个项目,减小结果误差,增加检验结果的可信度。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溧阳市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方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相关卫生法规,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溧阳市城市和农村共20所学校进行现场调查与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身高与课桌椅分配符合率、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黑板反射比、后墙壁反射比、黑板面照度共5项指标的合格率≤50%。黑板长、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后墙壁反射比、课桌面照度这4项存在城乡差异。结论溧阳市中小学校环境卫生状况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尽快整改。

  • 标签: 教学 环境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总结高血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存在的联系。方法针对从2012年1月至6月我院收诊的101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再随机选取1016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将检测结果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以及红细胞压积都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与此相反,红细胞变形指数却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健康者相比会明显升高,因此在临床上要重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这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以及采取合适的临床治疗手段。

  • 标签: 高血压 血液流变学检测
  • 简介:目的:分析河口社区适龄妇女乳腺癌及宫颈癌的筛查情况,提高妇女的预防意识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社区5800名年龄在35~65岁的妇女作为本次的筛查对象,所有筛查对象均行乳腺癌筛查及宫颈癌筛查。结果:本次共筛查5800名妇女,共检出2例乳腺癌患者,其检出率为0.03%,其他乳腺疾病636例,其检出率为11.0%;检出宫颈癌3例,其检出率为0.05%,良性宫颈疾病2300例,其检出率为39.7%,子宫肌瘤211例,检出率为3.6%。结论: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仍存在较大的问题。不容乐观,应加强对适龄妇女两癌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的重视,且要加强对适龄妇女开展两癌筛查及生殖道感染普查普治工作的重视,从而有效地减少宫颈癌、乳腺癌发生,以有效地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宫颈癌 筛查
  • 简介:摘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场所也迅速发展,人们对健身保洁活动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搞好公共浴室的消毒既是向人们提供清洁洗浴环境的需要,也是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现将我县2012年公共浴室卫生质量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农村妇女妇科疾病发病情况,探讨妇女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2013年4-12月2645例农村妇女防癌普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查出各种妇女病339人,患病率12.82%,前三位疾病依次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乳腺小叶增生和宫颈炎。结论定期开展以防癌为主的妇女病普查普治,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妇女病 普查普治 患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ELISA一步法检测导致出现(HBsAg)钩状效应(HBsAg假阴性)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健康体检者150例,其中,HBeAg阳性HBsAg阴性标本35例,倍比稀释标本后分别应用ELISA二步法和一步法检测HBsAg,观察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及不同稀释比与吸光度的变化。结果检测35份标本原血清结果,一步法HBsAg均为阴性,二步法均为阳性;一步法,大部分标本从原血清至17均为阴性,吸光度值OD为0.076,117稀释后OD值逐渐升高,从1126至11023吸光度变化不大(OD值3.30±0.15),12058后OD值逐渐下降;二步法从原血清到1266吸光度变化不大(OD值3.20±0.17)),1524后OD值逐渐下降。结论ELISA二步法可避免HBsAg浓度过高致钩状效应所引起的HBsAg检测结果假阴性。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钩状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20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应用ELISA、TRFIA、ECLIA方法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将ECLIA用以参考法,经Kappa检验分析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相关性。结果3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卒中较高一致性,ECLIA检测方法更具有敏感性。结论当前临床中所应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卒中较高一致性,实验室结果得到相互验证,ELISA可应用到人群初筛中,ECLIA在肝炎患者中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ELISA TRFIA ECLIA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物 检测
  • 简介:目的了解成人与青少年患者对矫治结果满意度的差别,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方法选择完成正畸治疗、矫治效果均达到医学临床标准的错牙合畸形患者200例,成人(18-35岁)100例(成人组),青少年(〈18岁)100例(青少年组)。采用改良矫治结果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患者矫治结果满意度进行调查,记录相应的分值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Y2(治疗后,你认为吃东西比治疗前容易吗?)项目,成人组均值为3.36分,青少年组均值为3.7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3(治疗结束了,你觉得更自信吗?)项目,成人组均值为3.27分,青少年组均值为3.50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1(治疗结束了,你认为你的牙齿很整齐吗?)、Y4(你对治疗结果满意吗?)及Y5(你会建议他人进行正畸治疗吗?)3项内容2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获分均较高,均值超过4分。结论治疗前后成人与青少年患者的自信心无明显变化,青少年患者的咀嚼效率较成人患者明显增强;成人与青少年患者均有较高的满意度,说明矫治结果达到医学的临床标准是患者满意的重要前提。

  • 标签: 成人患者 青少年患者 满意度 问卷调查 矫治
  • 简介:由国土资源部主办,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中国地质图书馆、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承办的“最受公众喜爱的国土资源科普图书网络评选”结果揭晓,《地理信息与智慧生活》、《海洋地学科普丛书》等10种图书获得“2014年最受公众喜爱的国土资源科普图书”称号。由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推荐的《宝玉石实用知识手册》榜上有名。

  • 标签: 国土资源部 科普图书 公众 评选 国土资源厅 信息中心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本科室双胎妊娠产前诊断结果,以探讨双胎产前诊断的安全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174例双胎妊娠孕妇资料,分析其产前诊断指征、结果及结局。结果①总共对283个胎儿取样,共检出29个异常,异常检出率10.2%(29/283)。其中胎儿预后不良异常15个,异常率5.3%(15/283)。②绒穿组/羊穿组/脐穿组术后2周内流产率分别为0.0%(0/7)、1.3%(2/149)、0.0%(0/18);双胎总流产率分别为14.3%(1/7)、3.4%(5/149)、0.0%(0/18)。结论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能有效发现胎儿异常,对于符合产前诊断指征双胎孕妇,告知相关手术风险后仍需建议孕妇行相关介入性产前诊断检杏。

  • 标签: 双胎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门诊行健康查体的志愿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对50例志愿者行静脉血常规检查和末梢血常规检查,对志愿者末梢血常规值和静脉血常规值比较和分析。结果静脉血血小板计数平均值明显高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检测值均明显低于末梢血检测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常规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红细胞和白细胞采集后半小时、2小时内参数值与即可测定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6小时后,血小板与采集即刻值相比有明显下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很多因素能够血常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对患者行静脉血常规检测并于2小时内进行测定能够提高检测准确率。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检测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分析对策。方法随机抽取到我院接受诊断被确诊的180例妇科疾病患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尿液采集尿液标本,观察组由责任护理人员采取方法先抑制阴道分泌物的流出之后对患者进行尿液采集,对比2组标本的具体检验结果结果经检验,观察组标本检验结果中上皮细胞、蛋白质、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标本检验结果,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混入阴道分泌物进行尿常规检查,会干扰检查结果,因此,临床在对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时,首先应做好必要的措施防止阴道分泌流出。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尿常规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丹东市2004-2013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孕产妇死亡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按照中国《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对丹东地区2004-2013年间的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丹东地区10年的孕产妇死亡率基本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妊娠合并心脏疾病和羊水栓塞呈上升趋势,位居榜首;其次为产科出血,直接产科死因高于间接产科死因。结论继续深入开展母婴安全工程,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前,产时、产后保健,加强产科质量建设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绿色通道畅通等措施,能进一步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标签: 孕产妇 死亡率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辽宁省三甲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间全血细胞计数的可比性和准确性进行调查,为临床检验结果的互认提供依据。方法共有51家实验室(包括40家三甲和11家室间质评成绩良好的二级医院)参与调查,通过全年两次新鲜血比对、仪器校准等方式,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结果在仪器校准和室内质控方面,有10家实验室(19.6%)无校准记录,有1家实验室(2.0%)从未进行校准,8家实验室(15.7%)使用质控物而非校准物进行了错误的校准;3家实验室(5.9%)室内质控项目未达到要求,1家实验室(2.0%)未开展室内质控;3家实验室(5.9%)使用非配套试剂。依据行标WS/T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准确度验证的允许偏差,将辽宁省全血细胞计数的允许偏差暂定为HGB相对偏差≤6.0%,WBC相对偏差≤15.0%,RBC相对偏差≤6.0%,HCT相对偏差≤9.0%,PLT相对偏差≤20.0%。通过新鲜血比对,规范室内质控,进行仪器校准,各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了明显的提升。结论通过新鲜血比对,规范室内质控,仪器校准,可以明显提高医院间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为开展检验结果互认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全血细胞计数 校准 可比性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头屯河地区人群进行甲功五项检查,分析本地区甲状腺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的8000例患者的病例,对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五项检查,并分析其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TSH的升高阳性率随患者年龄增大而升高,而降低阳性率随患者年龄增大而降低,FT4和FT3的升高阳性率随患者年龄增大而降低,而降低阳性率随患者年龄增大而上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Ab和TPOAb的阳性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下降。结论乌鲁木齐头屯河地区人群患甲减的概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患甲亢的概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 标签: 甲功五项 甲减 甲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5例血液标本在不同存放时间的14项生化检验的数值。结果血液标本放置24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BUN(尿素氮)、GLU(血糖)、TP(总蛋白)、ALB(白蛋白)、TBIL(总胆红素)、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P(碱性磷酸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Ca(钙)、P(磷);血液标本放置8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GLU(血糖)、BUN(尿素氮)、TBIL(总胆红素);血液标本放置4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GLU(血糖)。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对结果是有影响的。血液标本长时间放置后,其结果偏高的是TP、ALB、ALT、AST、ALP、GGT、Ca;其结果偏低的是BUN、TBIL;对结果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的是TG、DBIL。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绒毛染色体培养分析方法用于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以期对产前诊断咨询有所支持。方法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产检门诊共79例孕早期具有相应产前诊断适应征孕妇,于孕10-14周B超引导经腹抽取绒毛,用培养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79例绒毛样本,培养成功76例(3例培养失败,无贴壁细胞生长),培养成功率为96.20%(76/79),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1例,其中5例45,XO,2例21三体,2例嵌合体,1例69,XXY,1例47,XN,+9。结论绒毛染色体培养法制备方法简单、技术稳定、结果可靠,可用于胎儿染色体疾病的产前诊断,是孕早期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绒毛活检术在产前诊断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与羊膜腔、脐带血穿刺术相比较有一定优势,在条件许可的实验室应尽可能开展。

  • 标签: 产前诊断 绒毛 染色体异常 产前咨询